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64篇
金属工艺   26篇
机械仪表   40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二维特征模型模拟不同无燃料区厚度全陶瓷微封装弥散(FCM)燃料的热力学行为,在保证堆芯装载要求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结构FCM燃料SiC基体和包覆燃料颗粒SiC层的应力状态。通过优化无燃料区厚度,调整TRISO颗粒间的间距,保证无燃料区和SiC层同时具有较低的应力水平。分析了无燃料区厚度为100 ~ 500 μm时基体SiC、无燃料区以及SiC层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基体SiC和SiC层最大应力随无燃料区厚度增大而增大,而无燃料区的最大应力则随其厚度增大而降低。当无燃料区厚度为400 μm时,无燃料区和SiC层均处于较低的应力状态,无燃料区SiC基体应力约为400 MPa,而SiC层的最大环向应力约为200 MPa,其失效概率约为2.5×10-4。因此,当无燃料区厚度为400 μm时,FCM燃料既能维持芯块结构完整,又能保证SiC层具有较低的失效概率。结构优化为FCM燃料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孙兰香  汪为  张鹏  辛勇  齐立峰 《冶金分析》2021,41(12):58-67
化学成分在线直接测量是冶金分析长久以来的追求,也被誉为冶金分析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因其在无需复杂样品制备、直接快速、非接触等方面展现的独有技术优势,备受研究上的关注。文章综述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选矿、熔融金属在线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国内尚未建立家用电磁灶加热均匀性的标准评价方法的现状,我项目研究小组对国内相近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国外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轻工行业标准QB/T 4404-2012电灶中的热分布试验,其试验方法在试验条件、测点数量及评价条件等方面,均不适用于对家用电磁灶加热均匀性的评价。项目组对欧盟EN 60350-2-2013中热量分布试验中相关技术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际试验验证了所解析方法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复杂物理场作用下恒温不可压缩熔体注射充模取向-形态关系模型理论。针对恒温不可压缩熔体缠结大分子链单体在注塑充模过程中的无轨形变特性,建立了以等效末端距矢量(end-to-end vector,ETEV)为核心的聚合物充模流动诱导取向物理模型;基于不可逆热力学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研究得出了与胡克定律具有类似形式的缠结大分子链单体取向形变模型,进而得出了恒温不可压缩聚合物充模取向应力-形态关系线弹性理论模型;研究了聚合物充模取向的高弹形变特性,引入Langevin模型以表征大分子链单体相关参量与微元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了理论上等价、适配性更高的聚合物充模取向应力-形态关系高弹性理论模型;研究了相关理论模型的结构特点与物理性态,并与经典KBKZ模型进行了比较,说明了该模型对表征相关聚合物充模取向工程问题具有较好的适配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2014年,ICT多个领域仍将呈现活跃的单点突破、集成创新和跨界融合,为增长注入持久的动力,推动整个产业以更大的幅度加快发展.紧跟变革、发掘内需、激励创新、突破瓶颈的多项ICT产业政策更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6.
弥散微封装燃料是将包覆燃料颗粒弥散在基体中形成燃料芯块或者燃料棒,是目前耐事故燃料(ATF)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燃料之一。包覆燃料颗粒为三结构同向型(TRISO)或者两结构同向型(BISO)包覆燃料颗粒,基体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陶瓷。本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金属基弥散微封装燃料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分析TRISO燃料颗粒各包覆层厚度对燃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优化改进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疏松热解碳层(Buffer)厚度越大,燃料颗粒发生破损失效的燃耗越高,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增加其厚度;内部致密热解碳层(IPyC)厚度越大,其自身的最大环向拉应力越大,因此设计时应降低其厚度;碳化硅(SiC)层厚度越大,其自身环向压应力越小,因此设计时应降低其厚度。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金属基弥散微封装燃料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燃料板的鼓泡临界温度是制定研究试验堆安全系数的标准之一,通常由鼓泡退火实验确定。针对鼓泡退火实验,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对UMo/Zr单片式燃料板宏观起泡行为进行计算模拟的方法,并计算分析了气腔内裂变气体原子数对鼓泡高度的影响,获得了包壳内的Mises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随温度升高而演化的规律。研究发现,气腔周围包壳产生塑性变形是起泡的一个关键原因。此研究为燃料板起泡机理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分析温度(375~550 K)对低密度聚乙烯(PE–LD)零剪切黏度的影响,通过Material Studio 8.0软件构建分子"位能模型",施加原子水平模拟研究凝聚态优化的分子力场(COMPASS)力场,经过几何优化、退火处理和动力学弛豫后,运行NPT系综的动力学模拟,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PE–LD熔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呈指数递减。从分子链自扩散和自由体积来分析其机理,结果显示,温度的升高,加剧了分子链之间的运动,减少了分子间的缠结,增大了熔体的自由体积,减少了分子间的内摩擦,从而导致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通过注塑和流变实验研究了不同注射速度和不同玻璃纤维含量的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PC-GF)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低注射速度下,剪切使材料的内部网络结构更稳定,模量和黏度均有上升的趋势;在高注射速度下剪切使玻璃纤维发生断裂而无法形成网络导致模量和黏度下降明显。少量的玻璃纤维可以降低分子链间的黏合性,降低本身黏度较高的PC材料的黏度,而当含量较高时(大于12%),玻璃纤维自身易形成网络结构,限制分子链运动使模量和黏度上升。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汽车的半主动乘员约束防护系统,该系统能根据反应时间余量来判断车辆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不同的可能性对应不同的危险等级,当危险能避免时则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主动避免,不能避免时提前启动乘员约束保护装置。通过仿真分析软件MADYMO建立了汽车正面碰撞模型,并经试验验证了其正确性。对所设计的安全带预紧装置与座椅坐垫倾角调整装置进行仿真,然后与传统的被动执行机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半主动乘员防护系统可提前实现安全带预紧和座椅坐垫倾角的调整,相比传统的被动防护系统中碰撞后火药预紧与座椅坐垫倾角不变,乘员的头部、髋部伤害略有减小,颈部弯矩峰值、胸部加速度、胸部压缩量分别减小了20.6%、14.6%、15.6%。所设计的半主动约束防护系统能有效减轻乘员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