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1,2-二羟基苯-3,5-二磺酸钠(Tiron)为分散剂获得了平均粒径约为57nm的氧化铝粉体的稳定悬浮液。通过测定等温吸附曲线及悬浮液的Zeta电位,研究了Tiron对粉体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ron在Al2O3表面发生化学吸附,磺酸基的离解使胶粒表面电荷更负,显著提高颗粒表面的带电量,从而改善浆料的稳定性。FTIR研究表明:Tiron分子结构中两个相邻羟基与Al-OH形成内环结构,从而提高了吸附强度。流变测试确定了制备在含量稳定浆料在pH=8.5时所需的最佳分散剂用量为0.8wt%。 相似文献
2.
过热度对无铅焊锡雾化粉末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自行设计的超音速雾化制粉装置,研究了合金过热度对SnAgCu系无铅焊锡粉末有效雾化率、粒度分布、球形度及含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金过热度升高,粉末粒度有明显变细趋势,粉末氧含量随着过热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大;在其他条件不变,过热度为150℃时,雾化粉末的有效雾化率最高,且球形度较好.与SnPb雾化粉末相比,Sn3Ag2.8Cu无铅焊锡粉末具有较低的含氧量和较高的有效雾化率;Sn3Ag2.8CuCe具有较高的氧含量,有效雾化率高于SnPb,低于Sn3Ag2.8Cu. 相似文献
3.
4.
5.
串联密封结构的泄漏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串联双密封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串联密封结构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揭示了串联密封结构系统正压泄漏的漏率、漏量与泄漏时间关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串联密封结构的泄漏规律可用于串联密封结构系统的设计、检漏和泄漏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6.
7.
三维网络SiC对铝合金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LF3铝合金及三维网络SiC(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30%)增强LF3铝基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测量了复合材料及基体合金在室温和高温(25-300℃)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磨损表面,研究了三维网络SiC对铝合金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远优于基体合金(LF3),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抗磨损性能明显提高.三维网络SiC在磨损表面形成硬的微凸体起承载作用,同时其独特的结构制约基体合金的塑性变形和高温软化,并保护在磨损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随着增强体的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在滑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基体合金. 相似文献
8.
9.
新型SiC复合陶瓷的耐冲蚀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新型SiC复合陶瓷的冲蚀行为,并与45碳钢、铸钢和Al_2O_3陶瓷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5碳钢、铸钢和冲蚀率大都在0.13~0.26 mg/g范围内随着攻角变化,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5°、30°、90°攻角,具有典型韧、脆性材料的特点;新型SiC复合陶瓷的抗冲蚀性能优越,特别是其冲蚀率几乎不随攻角变化(冲蚀率大约为0.025 mg/g,速度影响因子为1.3~1.8).新型SiC复合陶瓷中软硬相的有效配合、凹凸不平的损伤表面、多粒度的多晶型SiC紧密结合和细小SiC颗粒的弥散强化对其优异抗冲蚀性能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级串联密封系统泄漏仿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建立了多级串联密封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揭示了多级串联密封结构正压泄漏的漏率、漏量与泄漏时间关系的一般规律.给出了三级密封系统泄漏的仿真计算实例.通过三级串联密封泄漏实验验证了多级串联密封泄漏理论的正确性.该泄漏规律可用于多级串联密封结构系统的设计、检漏和泄漏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