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磁性高分子微球研究进展及其在生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详细讨论了目前常用的各种合成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磁性高分子微球在细胞分离、固定化酶、靶向药物、核酸分离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化学镀法制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进行化学镀镍可以制备磁性微球,其结合了聚苯乙烯轻质的优点和镍的磁性.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微球的表面形貌,研究了前处理(活化)工艺对磁性微球产率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微球的产率、分散性及表面形貌均由活化效果决定;采用优化的活化工艺进行化学镀镍反应,可以得到包覆完整、形状规则的镍包覆聚苯乙烯微球,其有效密度(平均值为2.7g/cm3)明显低于传统磁性颗粒的密度(一般为7~8g/cm3);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了镀层的晶体结构,发现镀层的晶体结构与单质镍十分相似,为面心立方结构. 相似文献
4.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双马来酰亚胺的预聚体(BMI)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跟踪研究了CE/BMI体系的固化反应,探讨了反应机理,并研究了CE/BMI体系固化后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结果表明:CE/BMI体系主要存在CE、BMI间的共聚反应以及各自的自聚反应;BMI对CE有增韧增强的作用,当BMI与CE质量比为33%时,CE/BMI体系的韧性及强度最好,并且该体系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其热分解温度在410℃以上。 相似文献
5.
抗CO2腐蚀的气-液双相缓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气开发中,CO2对钢铁管道的腐蚀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采用有机缓蚀刺来控制CO2腐蚀是一种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吗啉衍生物与咪唑啉衍生物、硫脲及丙炔醇进行复配得到一种抗CO2腐蚀的气.液双相缓蚀剂。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研究吗啉衍生物及其复配物对抑制CO2对N80钢腐蚀的效果。试验表明,该吗啉衍生物与咪唑啉衍生物、硫脲及丙炔醇复配后对抑制CO2的腐蚀有很好的效果。在实验条件下,该缓蚀剂的加入量为500mg/L时,气相中的缓蚀效率为93.6%.液相中的缓蚀效率为96.9%,是一种高效气-液双相缓蚀剂。 相似文献
6.
针对圆柱壳振动特性,给出局部约束阻尼柱壳模型。基于弹性、粘弹性本构方程用能量法建立动力学方程,研究阻尼段结构参数变化对振动特性影响。建立以阻尼轴向与周向分段数、阻尼段轴向与周向间隙、阻尼层厚度为设计变量,前三阶模态最大损耗因子为目标函数,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两端简支柱壳进行优化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优化前后结构模态固有频率变化、损耗因子变化及幅频响应表明,合理贴敷阻尼段能有效减少阻尼材料用量,且在不改变柱壳固有振动属性条件下能达到更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饱和CO2环境下噻唑衍生物的缓蚀性能和电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油气田的CO2腐蚀控制中,添加缓蚀剂是一种简单、经济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合成了一种噻唑衍生物缓蚀剂,利用腐蚀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对其在饱和CO2环境下的缓蚀效果进行了评价,对其电化学特征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其在饱和CO2环境下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该噻唑衍生物对饱和CO,条件下N80钢的腐蚀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试验条件下,该缓蚀剂的加入量为500mg/L时,液相及气相缓蚀率分别为86.9%和89.6%;噻唑衍生物主要依靠分子中的S,N原子与N80钢表面直接发生吸附,从而起到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