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中微量氯化氢标准气体[GBW(E)062379]根据GB/T 5274严格按照配制标准气体的基本方法称量法制备及定值。利用研究开发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了均匀性和稳定性等检验,在所研制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随压力、时间变化稳定性和良好的均匀性;与国内有证标准气体和国外标准气体进行检测对比,相对偏差均在不确定度2%范围内,说明所研制的标准气体称量法定值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结合标准编制过程,对最新颁布且即将实施的国家标准《混合气体的制备压力法》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满足气体标准物质研究中不同方法检出限评估的需求,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探讨了气体标准物质研究中常用的信噪比法评估结果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国际上检出限评估常用的方法,对气体标准物质研究中常用但不能通过谱图显示基线噪声、不能使用信噪比法的分析方法的检出限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不同方法评估结果进行了比对和验证,为气体标准物质研究中检出限评估提供多样、可靠的选择.实验结果表明,信噪比法评估时还应考虑载气的纯度、本底样品的干扰、方法线性、样品吸附等的影响;可以使用USEPA方法评估能够通过谱图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以及不能通过谱图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对于能够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USEPA方法评估的检出限水平与信噪比水平相当,比2~3 倍信噪比明显偏低;可以使用AOAC方法评估不能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其值与USEPA方法评估的检出限水平相差不多;信噪比法和AOAC方法评估的检出限均应进行验证,以保证其可靠性,而USEPA方法和目视检查法则无需验证.  相似文献   
4.
5.
以空气中总烃分析和二氧化碳中总烃的气相色谱法分析为例,对当样品本底与所用色谱仪载气不同时,气体中总烃分析时本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本底时总烃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气质联用仪在气体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曲庆 《低温与特气》2006,24(1):30-35
通过实验论述了气质联用在气体分析中的应用,对硫化氢、氧硫化碳气体的线性、灵敏度和数据重复性进行了考察,探讨了气质联用仪用于气体定量分析的可靠性,并给出了其它气体的色谱分析条件及谱图。  相似文献   
7.
气体采样是决定气体分析准确性的关键一步,由于气体采样的现有标准不尽完善,我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国际标准ISO 19230:2020《气体分析采样导则》,该标准涵盖了采样装置、采样方法、采样技术要点和采样安全等技术内容,全面覆盖了气体采样中的相关技术和安全因素。因该标准我国还未转化完成,现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方便用户对该标准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浓度约为1×10~(-6)(mol/mol)氮中43组分TO-14 VOCs标准气体[GBW(E)062376]。该标准气体根据GB/T 5274严格按照配制气体标准物质的基本方法称量法制备及定值。利用研究开发的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了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还将其与国际公认的同类标准气体进行了比对,并经国内最具权威性部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检测验证。  相似文献   
9.
利用了仪器分析中外标法、内标法、面积归一法等定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相对校正因子的获取的方式,并把相对校正因子和上述的几种定量方法相结合,用于标准物质生产过程的定量分析.实验证明这些定量方法的采用,使得对标准物质数据的验证简单、快捷、误差小,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数据互相验证.  相似文献   
10.
对气体分析中低于仪器检出限的杂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对同一样品在不同仪器上、使用不同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并采用对杂质可检出的更灵敏的分析仪器对上述获得的数据进行了验证,总结出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