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定量判识超压盆地中油气运移动力以及油气运移方式,提出了“油气运移参数变化率”的定义,并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为例进行了应用与探讨。研究表明,以油源对比、运移路径判识以及压力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优选各类运移表征参数,计算“运移参数变化率”,可以定量确定超压驱动、浮力驱动以及混合驱动所对应的运移参数变化率范围,从而有效地判识油气运移过程中所具有的运移动力构成、运移方式及其作用边界。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油气运移方式的量化表征与判识,受控于参数的变化,该方法适用于同源、同路径和同期次油气运移方式的定量判识。受构造背景、油气性质和运移路径差异的影响,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运移参数变化率的判定界限存在差异,量化标准具有地区特定性。   相似文献   
2.
深长隧道突水地质灾害三维模型试验系统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长隧道突水地质灾害中的最小安全隔水岩层厚度研究对于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相似模型试验的方法,研制出一套深长隧道突水地质灾害三维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由三维模型试验主装置、试样成型装置以及模拟隧洞开挖卸荷掘进装置组成,能够满足模型对所受地应力场、水压等初始环境的模拟。试验系统具有荷载稳定、可精确模拟隧洞开挖、试验方便简洁、周期短并能开展大样本统计试验等特点。将该试验系统应用于成都—兰州(成兰)铁路线龙门山隧道的突水三维模型试验中,试验围压、轴压为0.6 MPa,水压为0.2 MPa时,获得模型最小安全隔水岩层厚度为47 mm,试验结果可有效指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米曝气对超滤膜出水通入臭氧进行深度处理,系统探讨了不同投加量(30、50、100、120 mg/L)及曝气孔径(5、10、20、30μm)对出水p H值以及COD、TOC、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曝气孔径下,出水p H值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而降低;当臭氧投加量为30mg/L时,出水p H值随着曝气孔径的增大而降低,而投加量≥50 mg/L时,出水p H值随曝气孔径的增大而升高。曝气孔径为30μm时对COD的去除效果相对最好,且该孔径下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臭氧对TOC的去除率小于对COD的去除率;曝气头孔径越小、臭氧投加量越大,对TOC的去除率越高。当臭氧投加量为120 mg/L时,对TOC的去除率为15.2%。臭氧对TN的去除率较其对COD和TOC的去除率低,TN去除率与臭氧投加量并没有明显的一致性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类非线性MIMO系统的自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解耦算法在非线性m输入 m输出(MIMO)系统中参数整定工作量非常大、整体控制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非线性MIMO系统的自解耦(self-decoupling control,SDC)法. SDC法利用统一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对系统中的耦合部分、非线性部分及扰动部分进行估计并补偿,通过设计合适的控制律实现系统各环节的自解耦,且将系统待整定的参数减少为一个,并应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SDC法的稳定性. 两个算例的仿真结果表明:SDC法不仅减少了MIMO系统的待整定参数,而且获得了比传统自抗扰解耦法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分析是应用化学、化学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分析化学知识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实际应用与发展,蕴涵较多课程思政元素可与专业知识结合点。本文以植根历史、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职业素养等为思政元素,主要以发生在身边的石油化工事件为基础,进行了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为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徐仲杰  卢伟京  卢浩 《同位素》2012,25(4):209-213
以D-葡萄糖-U-13C6为起始原料,采用减碳法经双丙酮保护、选择性酸水解、氧化、还原和碱水解五步合成D-木糖-U-13C5,总产率为38.6%(以D-葡萄糖-U-13C6计)。对每步产物使用相应的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仪(GC-MS)、液相色谱(HPLC)和液质联用仪(LC-MS)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每步反应中的产物均为目的产物,同位素丰度和纯度都符合要求,最后一步的产物为D-木糖-U-13C5,其13C丰度为99.1 % ,化学纯度为99.9%,符合13C呼吸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i_p-i_q法是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一种常用的谐波和无功电流检测方法,能有效地检测电压不对称情况下的谐波含量。但该方法对硬件要求较高,而且需要由锁相环产生准确的正弦和余弦信号,锁相环的锁相结果受到负序分量的影响,与正序分量之间存在相差,使检测结果存在着系统误差,不对称越严重,误差越大。为此,提出了一种不需要锁相环,适用于电网电压和电流均不对称且有畸变情况的有功电流检测方法,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此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青城凸起断裂系统复杂,油气运聚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在研究高青—平南断层连通性以及中生界主要断层封闭能力和输导能力的基础上,对高青地区油气运聚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高青—平南断层整体具有良好的输导能力,而中生界内幕断层平均连通概率均小于0.6,整体输导能力较差,油气主要沿断层—砂体进行垂向、侧向运移。高青地区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为沿高青断层向西、西南方向运移;油气运移指向主要受构造形态和砂体控制,油气沿断层和骨架砂体向鼻状构造脊部运移,运移距离受北东向鼻状构造控制,而构造脊部的西侧地层西倾,油气无法沿骨架砂体继续运移。因此,在高15—高52—高46井南北向鼻状构造带油气运移通畅,是有效的含油带。  相似文献   
9.
针对2种数据集成方法在辅助决策方面的优缺点,结合预警监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实时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集成方法.根据实时数据仓库方法搭建了预警监视信息的数据集成体系框架,并用XML语言实现底层数据库到目标情报数据库之间的映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