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7篇
武器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提高Zr-Si-C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基于粉末埋入反应辅助涂覆工艺,采用新型化学气相反应法在SiC陶瓷表面制备Zr-Si-C涂层.SiC陶瓷基片被包埋于Zr-1%(质量分数)I2混合粉体中,在850~1 100 ℃进行化学气相反应.碘促进Zr原子向SiC陶瓷表面的传输,Zr与SiC之间的扩散反应导致在SiC表面生成连续的Zr-Si-C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以及相图分析确定了涂层微结构及相组成.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内层为ZrC、中间层为Zr2Si-ZrC1-x复相区、外层为ZrC1-x.通过测量涂层厚度研究了涂层的生长动力学,在850~1 100 ℃范围内,涂层生长符合抛物线规律,活化能为(210±20)kJ/mol.  相似文献   
2.
Cr-Si复合涂层C/SiC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iC/Cr-Si复合涂层C/Si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SiCi涂层C/Si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对比。前者在1000-1500℃内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这是由于SiC涂层表面的缺陷被Cr-Si涂层填充。由于涂层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相关较大,复合涂层C/SiC复合材料在500-700℃内的抗氧化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在多孔C/SiC中渗入SiB4微粉后,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结合化学气相渗透(CVI)法进行致密化制备C/SiC-SiB4复合材料.利用XRD、EDS、SEM分析了材料的组分及微结构.研究了材料在500~1000℃静态空气的氧化行为,并与致密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iB4主要渗入到纤维束间,它与随后PIP及CVI法引入的SiC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在氧化过程中,SiB4起自愈合作用,它能减缓碳纤维和界面的氧化.在600~900℃氧化10h后,C/SiC-SiB4的失重率均比致密C/SiC小,抗弯强度没有明显降低,且均比致密C/SiC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在线销钉集成技术实现了二维C_f/SiC复杂构件的近尺寸成型,并考察预氧化C_f/SiC销钉集成构件的高周疲劳寿命及破坏模式。实验结果表明:C_f/SiC构件在不同激振加速度条件下均表现为由销钉断裂所引起的整体分层破坏,层板连接处为C_f/SiC构件的振动疲劳薄弱部位。通过ANSYS振动应力分析和微观组织分析可以推论出,疲劳试验时,裂纹容易沿着层板间的基体扩展,在基体开裂失效后,全部应力施加于销钉处,最终在疲劳应力作用下销钉发生断裂,导致构件整体分层破坏。  相似文献   
5.
采用浆料浸渗结合液硅渗透法原位生成高韧性Ti3SiC2基体, 制备Ti3SiC2改性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TiC颗粒的引入对熔融Si浸渗效果的影响, 分析了Ti3SiC2改性C/C-SiC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TiC与熔融Si反应生成Ti3SiC2是可行的, 而且C的存在更有利于生成Ti3SiC2; 在含TiC颗粒的C/C预制体孔隙(平均孔径22.3 μm)内, 熔融Si的渗透深度1 min内可达10.8 cm; Ti3SiC2取代残余Si后提高了 C/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C/C-SiC-Ti3SiC2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203 MPa, 断裂韧性达到8.8 MPa·m1/2; 对于厚度为20 mm的试样, 不同渗透深度处材料均具有相近的相成分、 密度和力学性能, 无明显微结构梯度存在, 表明所采用的浆料浸渗结合液硅渗透工艺适用于制备厚壁Ti3SiC2改性C/C-SiC复合材料构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维编织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3D C/SiC)在各种氧化气氛中的环境实验, 研究了氧化气氛中材料的质量变化率和剩余强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根据3D C/SiC复合材料各组元的作用, 对其微观组织及炭纤维预制体的氧化损伤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各个氧化温度区间内, 3D C/SiC质量变化率与剩余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基本相同, 两者结果相互对应。对于3D C/SiC, 用质量变化率作为对环境损伤敏感性表征的一个基本指标, 比用剩余强度表征更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7.
刹车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设计影响其性能及服役寿命。从碳纤维增强复合刹车材料的性能要求出发,对基体改性的应用现状、改性填料的引入方法进行系统详细的论述,并展望了新型复合刹车材料的发展思路及浆料法浸渗三维纤维预制体引入改性填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二茂铁为催化剂,催化裂解陶瓷聚合物先驱体制备了原位自生SiC纳米线掺杂的SiOC陶瓷粉体。SiC纳米线为堆垛方向为<111>的β相单晶体,直径为10-100nm,长度可达数微米,均匀分布在SiOC粉体中。基于SiC纳米线微观结构分析,探讨了纳米线的生长机制。研究了复合陶瓷粉体的介电性能,结果发现,SiC纳米线含量可调控复合粉体的电性能,较高含量纳米线可赋予复合粉体较高的介电实部与虚部。  相似文献   
9.
液硅渗透法制备SiBC改性C/CSiC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降低液硅渗透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中残留Si的含量, 采用浆料浸渗结合液硅渗透工艺制备B12(C, Si, B)3改性C/C-SiC复合材料。通过分析不同比例B4C-Si体系在不同温度的反应产物, 确定了B12(C, Si, B)3的生成条件。结果表明: B4C和Si在1300℃开始反应, 生成少量B12(C, Si, B)3和SiC, 且B12(C, Si, B)3的生成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当B4C和Si的摩尔比为3:1、 反应温度为1500℃ 时, 产物为B12(C, Si, B)3和SiC; 液硅渗透法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相组成为非晶态C、 β-SiC和B12(C, Si, B)3, 未见残留Si。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三维打印(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3DP)结合反应熔体渗透(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RMI)技术制备MAX基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在致密MAX基复相陶瓷的制备过程中,3DP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实现预制体的成型,另一方面是通过孔隙结构和成分的设计控制所制备材料的微结构。3DP所制备的预制体呈现为典型的双孔径分布模式,有利于RMI的进行。通过3DP同RMI结合能够实现致密MAX基复相陶瓷的近尺寸成型,同时通过对初始原料、渗透熔体以及渗透温度等参数的优化能够实现微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电磁屏蔽性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