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中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的人机工程学研究论文的分析与归纳,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的进展状况,探讨了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领域内的应用方法、研究理论与技术,并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工业设计的发展,提出了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流形学习作为一种挖掘高维非线性数据内在几何分布特征的有效方法,可用于故障信号的特征提取。针对机械故障诊断中的非线性、故障征兆复杂的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流形学习的故障特征提取模型。该模型针对采集样本的不同处理情形,分别运用Laplacian Eigenmaps算法及其增量、监督算法,进行故障样本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由于采用非线性的维数约简方式,极大地保留了故障信号中的整体几何结构信息,增强了故障模式识别的分类性能。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应用,表明了所提特征提取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复合磷酸盐多孔生物陶瓷的制备及体外细胞相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l2O3-MgO-P2O5磷酸盐为粘结剂,采用有机泡沫浸渍工艺制备了多孔陶瓷,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排水法和压缩实验等表征了多孔陶瓷的孔隙形貌、相组成、孔隙率和力学性能,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了其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Al2O3-MgO-P2O5磷酸盐的加入不仅可以使浆料能够均匀地涂覆在泡沫体上,也促进了陶瓷的烧结.得到的多孔陶瓷具有相互连通、分布均匀的孔隙结构(大孔孔径在100~500μm,还有约为3μm微孔),平均孔隙率为85.9%±1.6%,平均压缩强度为(1.04±0.15)MPa;多孔陶瓷虽然是一种由HA、β-Ca2P2O7和少量含Mg、Al的物相组成的复合磷酸盐陶瓷,但在体外实验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并能促进细胞快速增殖与分化,表明该多孔陶瓷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和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6.
三元共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以马来酸酐、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为主链的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摩尔百分含量、各单体摩尔百分含量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聚体系的表现活化能为37.604 kJ/mol,聚合速率同引发剂摩尔百分含量的0.361次方,马来酸酐摩尔百分含量1.1748次方,丙烯酸摩尔百分含量1.1952次方以及烯丙基磺酸钠摩尔百分含量1.4229次方分别成正比。烯丙基磺酸钠单体摩尔百分含量对聚合速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酚醛树脂为基体,B4C为改性填料制备出高温粘结剂,并对 SiC陶瓷进行粘接。对粘接样品热处理之后测试各试样的室温剪切强度。结果表明,700 ~800℃ 热处理后,胶层剪切强度超过 20 MPa。利用扫描电镜以及能谱仪研究粘接试样的断面形貌及其结构特征 , 并借助裂解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了酚醛树脂及B4C改性酚醛树脂 750℃ 裂解的主要挥发分。研究表明,B4C与CO等挥发分之间的改性反应可以有效地改善粘结胶层高温下的结构致密性、稳定性。反应产物B 2O 3高温熔融,具有良好的润湿/粘附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愈合、修补树脂热解产生的收缩缺陷;B2O3与树脂基体活性部位形成化学键合,提高了树脂基体的高温稳定性和结合强度,从而实现高温下的良好粘接。 相似文献
8.
基于凹凸棒土对有机物的良好吸附性能,以凹凸棒土为吸附介质、石蜡为吸附对象,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相变材料。由于有机相变材料被吸附到微孔中,使其相变在固定的空间内进行,从而避免了材料在液相状态下的流动和渗漏问题。试验结果显示,坡缕石占80%的凹凸棒土吸附石蜡的最优质量比为2∶1。DSC的测试显示,复合相变材料的焓变值与凹凸棒土和石蜡的吸附比例相关,凹凸棒土中坡缕石的含量越高,凹凸棒土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复合相变材料的焓变值也就越大。温度循环试验的结果显示,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储(放)热性能,在环境温度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能够储存和释放热量,这不仅增加了环境温度的惰性,也使能量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迁移,从而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面向工业设计的产品设计DNA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DNA进行了理论研究,探讨了产品设计DNA的定义、知识结构以及与生物学DNA的类比关系,以手机为例提出了知识结构模型和设计DNA分子模型,并对与之相关的知识概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后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研究的方法与趋势.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