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32篇
电工技术   119篇
综合类   65篇
化学工业   58篇
金属工艺   42篇
机械仪表   37篇
建筑科学   252篇
矿业工程   36篇
能源动力   24篇
轻工业   65篇
水利工程   29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1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80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145篇
  2025年   82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险废物具有各种危害性,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着威胁,对于环境治理来说也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就目前来说,虽然安全填埋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是容易出现渗漏事故,渗漏液在地下容易穿透防渗层,从而影响地下水,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针对湖北建始白肋烟感官特性进行加工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原料潜质和提高烟叶使用价值,研究了白肋烟在制丝主要受热工序不同加工强度下烟叶感官特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制丝加工主要受热工序香气风格均会发生变化,且中部白肋烟较上部白肋烟更易发生变化;风格特征、丰满程度、浓度、劲头随各工序加工强度的增大总体呈降低趋势,且随加工强度的增大降低幅度逐渐增大;细腻程度和上部白肋烟的杂气在制丝加工主要受热工序适宜加工强度均能得到改善;除中部白肋烟在两个烟丝干燥工序某些加工强度下刺激性和干净程度有所变差外,口感特性总体呈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3.
    
《Vacuum》1963,13(5):193-194
  相似文献   
4.
双能X射线透射识别煤矸仍存在厚度、硬化、余辉和扇形效应等缺陷,面向5~150 mm宽厚度煤矸分选参数波动大、识别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特征约束的煤矸双能X射线透射多维度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目标图像最小外接圆直径和区域面积两个几何特征区分煤矸厚度,约束X射线透射响应特征的空间分布,进而从多个维度特征削弱缺陷影响。以少量低密度煤和高密度矸石,获取X射线透射响应特征、位置特征和几何特征,结合Relief-F特征选择建立强特征组合。检验多种分类器的识别性能,选取中等高斯SVM作为多维度方法的分类模型。以强特征组合作为输入,自动创建最终决策模型并分类未知煤矸像素点,通过像素变换图像处理方法获取分选参数p值。结果显示,p值与煤矸密度呈强线性相关,利用密度可选取p值调控分选。而p值与煤矸厚度呈现弱线性相关,宽厚度范围内p值离散程度小、可分性好,赋予分选参数较大调整空间。批量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多维度法预排矸分选参数p值为33.01%,以此分选参数对不同密度、不同煤种煤矸识别,整体识别率达99.57%。对5~150 mm厚度范围原煤预排矸整体识别率达99.37%。相比较H-L法、R-L法,多维度法识别率更高,面向不同厚度煤矸计算得到的p值精度高、一致性更好。印证了几何特征约束下多维度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及分选参数调控优势,为现有双能X射线煤矸分选装置识别算法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引江济淮工程膨胀土边坡表层采用的水泥改性膨胀土换填土层为研究对象,为探究各因素和水平对狗牙根的发芽、生长状况和根系展布的影响规律,以4种添加剂(泥炭、保水剂、有机肥、土壤改良剂PAM)和压实度为5个因素,各取4个水平,开展了多指标多因素正交试验。采用发芽率、生长高度、覆盖度、根系入土深度和含根量5个指标对狗牙根生长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狗牙根生长因素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机肥、压实度、保水剂、泥炭、土壤改良剂(PAM)。有机肥和泥炭含量对狗牙根生长和土壤改良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土壤压实度越高,狗牙根生长越差;为确保狗牙根较好生长,压实度不宜过高,建议不超过86%。对于膨胀土边坡表层采用的水泥改性膨胀土换填土层,适合狗牙根生长的最优改良方案为:泥炭掺量取9%、保水剂掺量取0.05%、有机肥掺量取1.5%、土壤改良剂(PAM)掺量取0.05%,压实度控制为66%。研究结果对引江济淮工程膨胀土地区采用水泥改性膨胀土换填土层进行生态修复具有指导意义,分析和评价方法亦可为其他区域采用水泥改性膨胀土换填土层进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LBP的手指静脉识别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手指静脉识别算法识别率,在图像预处理阶段提出了将直方图均衡化算法与局部对比度增强算法相结合,在扩大静脉图像动态范围的同时增强图像的细节。在图像识别阶段,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的改进算子用来描述图像局部纹理特征,并结合权重分配和分块LBP特征算法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对图像特征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算法识别率高达99.33%,与传统的识别算法相比具有明显的准确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刘杨军  姚华炎  张虎 《广东化工》2012,39(3):57-58,42
道路沥青在使用后将会发生老化现象,老化后沥青的组分发生了改变,在性能上表现为软化点上升,针入度降低,延度降低等。文章通过对老化沥青组分组成进行分析,通过改变老化沥青组分达到沥青再生的目的,研究表明通过掺加沥青和再生剂来进行复合再生要比单纯的采用一种办法再生具有更好的效果。再生后的沥青三大指标符合路用沥青的使用标准,完全可以用于铺筑新道路的使用,甚至可以通过添加改性剂达到改性沥青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2020年梅雨期安徽省长江、淮河、新安江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历史罕见.滁河流域属于长江流域,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上游襄河口闸以上发生超历史记录水位洪水,历史上第5次启用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蓄洪区分洪蓄水.通过水库蓄水量变化反推水库拦蓄的流量过程和利用各圩区蓄滞水量进行三角形概化反推入圩流量过程并结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  相似文献   
9.
    
Microwave absorber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mechanical robustness are urgently desired to cope with more complex and harsh application scenarios. However, manipulating the trade-off between micro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seldom realized in microwave absorbers. Here, a chemistry-tailored charge dynamic engineering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sparking hetero-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and thus coordinating microwave attenuation ability with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endowing polymer-based composites with microwave absorption efficiency and mechanical toughness. The absorber designed by this new conceptual approach exhibits remarkable Ku-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efficiency (−55.3 dB at a thickness of 1.5 mm) and satisfactory 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width (5.0 GHz) as well as desirabl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97.5 MPa). The calculated differential charge density depicts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space charge and the intense hetero-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clarifying 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is work breaks through traditional single performance-oriented design methods and ushers a new direction for next-generation microwave absorbers.  相似文献   
10.
    
The visualization of microtubules by combining optical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echniques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correlated intracellular activities. However,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probes to bridge both microscopic resolutions restricts the areas and structures that can be comprehended within such highly assembled structures. Here, a versatile cyclometalated iridium (III) complex is designed that achieves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electron microscopy correlation. The selective insertion of the probe into a microtubule triggers remarkable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and promising electron contrast. The long-life, highly photostable probe allows live-cell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of tubulin localization and motion with a resolution of ≈30 nm. Furthermore, correlative light–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filter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 the well-associated optical and electron signal at a high specificity, with an interspace of ≈41 Å of microtubule monomer in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