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5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完全免费 | 530篇 |
专业分类
一般工业技术 | 183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221篇 |
2011年 | 269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175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通过拉伸、压缩实验, 从宏观上研究了平纹编织C/ SiC 复合材料在简单载荷作用下模量、残余应变及泊松比的变化。通过断口观察, 分析了材料在面内拉、压载荷作用下的损伤与失效模式。实验结果表明, 拉伸载荷作用下, 材料在低应力就开始损伤。0°纤维束表面基体开裂和层间裂纹是主要损伤形式。损伤后, 随着应力增加, 拉伸卸载模量、泊松比线性减小, 残余应变增加; 压缩应力-应变基本呈直线关系, 模量、泊松比基本不变。拉伸破坏表现为韧性断裂, 断裂机理为分层后0°纤维束的断裂、携带90°纤维束拔出; 压缩破坏形成一个与加载方向成13°的断裂平面, 破坏机理为层间裂纹、0°/ 90°纤维束之间裂纹和90°纤维束内裂纹的产生和迅速扩展、最后0°纤维束剪切断裂。 相似文献
5.
6.
7.
8.
9.
利用热压烧结TiH2,Si和C粉获得了致密度大于98%的层状Ti3SiC2陶瓷。利用压痕法,在不同的载荷下测定了材料的维氏硬度, 发现其硬度值随载荷的增加而降低,在最大载荷30kg时,硬度值为4GPa。压痕对角线没有发现径向裂纹的出现。 这归因于多重能量吸收机制——颗粒的层裂、裂纹的扩展、颗粒的变形等。利用三点弯曲法和单边切口梁法测定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分别为270MPa和6.8MPa·m1/2。Ti3SiC2材料的断口表现出明显的层状性质,大颗粒易于发生层裂和穿晶断裂,小颗粒易被拔出。当裂纹沿平行于Ti3SiC2基面的方向扩展造成颗粒的层裂,当裂纹沿垂直于基面的方向扩展时,裂纹穿过颗粒的同时,在颗粒内部发生偏转,使裂纹的扩展路径增加。裂纹的扩展路径类似人们根据仿生结构设计的层状复合材料。裂纹在颗粒内的多次偏转、裂纹钉扎以及颗粒的层裂和拔出等是材料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室温下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说明Ti3SiC2材料不象其它陶瓷材料的脆性断裂,而是具有金属一样的塑性。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