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1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28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剥离及自脆性去污剂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表面去污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剥离型去污剂存在力学性能较差,不易剥离等问题。自脆性去污剂因膜片会发生脆裂,在固化过程中存在造成二次污染的潜在影响。为对表面去污剂的功能进行研究,通过选择不同单体,采用预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了两种不同固化形貌的表面去污剂。红外和核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单体发生了共聚反应。三维深度测试表明在不同物体表明的高度值均小于10μm,去污剂能够很好地与物体表明进行结合,可剥离去污剂当单体配比为m(BA)∶m(MMA)=1∶0.9,其拉伸强度可达5.03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638%,是一种很好的可剥离去污剂基材。通过对自脆型去污剂单体组合(MAA)与(MMA)的分析,对去污剂固化形貌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对自脆性去污剂脆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焚烧是放射性废物的主要处理技术之一,同常规废物焚烧技术相比,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更关注对放射性核素的截留效果、系统的辐射安全和对废物的适应能力。随着废物特性的变化、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焚烧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和改进,对塑料、橡胶和树脂等高分子聚合物适应性更强的第三代焚烧技术已成为主流,包括热解焚烧、蒸汽重整焚烧以及等离子体焚烧,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废物类型。未来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整体经济性和满足环保要求为前提,尽量提高废物的整体减容效果,对多种废物的兼容处理,并为满足特殊废物的处理要求开发针对性的焚烧技术。  相似文献   
3.
利用γ射线在空气中辐照处理聚碳硅烷(PCS)先驱丝,采用凝胶含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及理论计算等手段研究了PCS先驱丝在空气中的辐照增重特性。结果表明:吸收剂量为4 MGy时,PCS先驱丝的辐照增重为25.4%,Si-H键的反应程度为86.9%;Si-H键的反应程度与辐照增重呈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72;在γ辐照作用下,空气中的氧通过与PCS反应形成了Si-OH、Si-O-Si、Si-O-C和C=O结构而造成PCS先驱丝显著增重。理论计算表明,Si-CH3上的C-H键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C=O是增重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奥克托今(HMX)单晶在高温下的冲击响应,发展了基于热激活和声子拖曳位错滑移机制的非线性热弹黏塑性模型。该模型可再现平板撞击实验中HMX单晶Hugoniot弹性极限(HEL)的热硬化效应。通过定量分析声子散射和辐射阻尼对热硬化效应的影响,可研究373 K、423 K高温下受冲击HMX单晶位错滑移机制演变以及相关热力学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初温由300 K升 高至423 K,声子散射和辐射阻尼效应增强导致声子拖曳系数增大,使可移动位错黏性摩擦增强,平均位错速度由2 237 m/s减小至1 537 m/s,进而产生较低的塑性剪应变率和较高的流动应力,引起HMX单晶HEL的热硬化效应;剪切模量随着初温升高变化较小(约1.0 GPa),导致辐射阻尼对热硬化效应的贡献小于声子散射。  相似文献   
5.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外部事件对核设施的潜在影响,包括洪水对核设施的潜在影响。当前,国内核燃料循环设施缺乏合理的防洪标准,不仅阻碍了核设施防洪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核设施的安全性。本文以核设施潜在风险为基础,借鉴已有的4级核设施危险分类,依据核设施的重要程度,根据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后果,提出了每一类核设施的洪水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蔓延高温合成法,采用Fe2O3、CrO3和Ca(NO3)2为氧化剂,Ti为还原剂制备了钙钛锆石。共设计了4个体系,计算了各体系的绝热温度,测量了各体系的实际燃烧温度,并探索了Ca(NO3)2为氧化剂时,TiO2与Ti摩尔比(TiO2∶Ti)对燃烧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体系均能自持发生,但以Fe2O3和CrO3为氧化剂时,产物的主要物相为烧绿石(Ca2Ti2O6)、Zr5Ti7O24、钙钛矿(CaTiO3)及少量TiO2,以Ca(NO3)2为氧化剂时,各体系的主要物相均为钙钛锆石(CaZrTi2O7)、CaTiO3及少量TiO2。同时,以Ca(NO3)2为氧化剂时,随TiO2∶Ti的降低,燃烧温度和绝热温度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臭氧氧化改性方法制备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的改性碳纳米管(CNT)。采用有机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元素分析以及Boehm滴定法分别测得样品的表面含氧量、总含氧量以及不同含氧官能团含量,并对产物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改性后含氧功能团数量增加了3~7倍,并且这种臭氧改性技术受温度影响显著。然后,考察了改性CNT对铀的吸附性能,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未经改性的CNT样品的吸附效果较差,铀去除率仅为78.0%,而改性后的CNT对铀的吸附效果有显著提高,铀去除率高达95.0%以上,表明含氧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改性物对铀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防止金属铀的腐蚀,本文采用激光辅助化学气相沉积(LACVD)方法在铀上制备了镍薄膜。采用SEM、XRD分析了薄膜的形貌、物相以及界面特性,采用黏胶拉伸测试表征了膜-基结合性能,采用电化学极化法分析了薄膜的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压力和温度对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镍薄膜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基底温度和沉积气压的降低,薄膜变得致密、平整,质量提高。在优化的工艺条件165℃、3Pa下,CVD方法所得镍薄膜非常致密。采用LACVD方法时,激光能量为200mJ时所制得的薄膜致密,300mJ时膜变得粗糙。无激光辅助时,CVD方法所制得的薄膜较易剥落,激光辅助下所得薄膜的膜-基结合力较好。LACVD方法大幅提高了薄膜的抗腐蚀性能,抗腐蚀性能的提高主要源于激光辅助使薄膜致密化,提高了薄膜与基底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具有放射性的含铀废液,本实验采用间歇法,选用养护28 d、粒径为200~220 μm的地质水泥颗粒作为吸附剂,通过改变水泥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U(Ⅵ)浓度、溶液温度等环境因素,研究地质水泥对U(Ⅵ)的静态吸附规律,为评估含U(Ⅵ)地质水泥固化体的固有稳定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较低固液比(0.5 g/L)和较短时间(1.5 d)内,地质水泥对不同浓度U(Ⅵ)的吸附率达99.9%以上,且吸附量受U(Ⅵ)浓度和环境因素(pH值、溶液温度)的影响较小,吸附条件温和。热力学行为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意味着该过程是一个吸热、以单层吸附为主的吸附过程。吸附材料结构表征结果证实,该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物理(静电吸引)与化学(离子交换)两种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10.
n-γ的时间关联测量可提取核材料的质量、增殖因数,其中时间分辨是表征关联精度的1个重要指标。本文基于数字化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对具有n-γ甄别能力的塑料闪烁体EJ299-33A探测器组成的核材料时间关联测量系统的时间分辨进行研究,采用60Co与22Na γ源进行了对比测量,分析了源对本征时间分辨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离线的条件加载反演,给出时间分辨的等效电子能量阈值依赖关系。通过对252Cf自发裂变时间关联谱的测量和解耦,讨论了时间分辨对不同符合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时间分辨随阈值增加而减少,在阈值为230 keVee时采用60Co测量的结果约为560 ps,可满足核材料快时间符合测量的精度要求,而在相同条件下,由于正电子湮没位置的不确定性和延迟符合的影响,22Na源测量的时间分辨展宽至816 ps;裂变事件时间关联测量中n-n符合受时间分辨的相对影响小于γ-γ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