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0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67篇
电工技术   182篇
综合类   151篇
化学工业   278篇
金属工艺   285篇
机械仪表   286篇
建筑科学   255篇
矿业工程   129篇
能源动力   32篇
轻工业   70篇
水利工程   189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23篇
无线电   1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4篇
冶金工业   1177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2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昌宁锡矿石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锡石,其次为褐铁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锡主要以锡石及酸溶锡形式存在。原矿Sn品位为0.166%,?0.074 mm矿泥含量为24.61%(其中?0.019 mm矿泥含量为14.27%),属低品位、高泥、含铁难选锡石矿。本文在对该矿石进行原矿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该矿的重-磁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破碎至?12 mm按0.212 mm粒度洗矿分级,洗矿+0.212 mm粗粒破碎至?3 mm后磨矿至?0.074 mm 55.85%与洗矿细粒?0.212 mm合并,采用螺旋溜槽预先抛尾-溜槽精矿摇床分选-摇床精矿强磁选除铁的选矿工艺流程,可以获得产率为0.21%、Sn品位为41.32%、Sn回收率为52.27%的锡精矿,及产率为0.75%、Sn品位为4.750%、Sn回收率为21.46%的锡富中矿,锡精矿与锡富中矿Sn累计回收率为73.73%,锡精矿质量达到了YS/T339-2011标准中一类VII品级精矿质量要求,较好地实现了该锡矿的分选。   相似文献   
2.
常会  范文娟 《冶金分析》2019,39(9):46-53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出共聚物DFHMA-co-MAA,将DFHMA-co-MAA与聚偏氟乙烯(PVDF)按一定质量共混,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出羧基含氟聚合物(PVDF-DM)纳米纤维膜,用以吸附溶液中Cu(II)。讨论了PVDF和DFHMA-co-MAA的质量配比对纤维微观形貌和对Cu(II)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当PVDF与DFHMA-co-MAA的质量比为1∶2时,纤维的微观直径较均一且吸附性能最佳,故实验采用该质量配比制备PVDF-DM。使用红外光谱对PVDF-DM进行表征,显示出PVDF-DM纤维膜中含有—OH和C=O等活性吸附基团。以PVDF-DM纳米纤维膜为吸附剂,探讨了吸附剂用量、吸附pH值和吸附时间对Cu(II)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室温下,当吸附剂用量为0.03g,pH=5时,吸附60min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4.37%和62.91mg/g,PVDF-DM纳米纤维膜对Cu(II)的吸附过程同时满足拟一级动力学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包含了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PVDF-DM纳米纤维膜循环使用5次后,吸附能力仅降低16.23%,说明PVDF-DM纳米纤维膜具有很好的再生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4.
常会  范文娟 《冶金分析》2019,39(11):63-68
使用改性hummers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GO),通过水热法在GO上生长磁性CoFe2O4,再使用聚乙烯亚胺(PEI)进行氨基改性,制备出聚乙烯亚胺氨基化磁性氧化石墨烯(PEI-MGO)。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EI-MGO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级尖晶石相CoFe2O4均匀分散于GO上,且氨基改性成功。探讨了PEI-MGO对水体中活性艳红X-3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活性艳红X-3B初始质量浓度为150mg/L、体积为100mL、吸附剂质量为0.04g、pH值为1、吸附时间为60min时达到平衡,平衡吸附量为361.15mg/g。PEI-MGO对活性艳红X-3B的饱和吸附量为470.58mg/g。磁分离和磁回收研究表明,PEI-MGO能快速从水体中分离,回收率为98.6%。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比研究连铸M-EMS不同搅拌强度对U75V(RH340)重轨钢均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搅拌试验铸坯均质性最优,C元素偏析度极差为0.13~0.20,标准均方差为0.027~0.048;Mn元素偏析度极差为0.04~0.06,标准均方差0.012~0.014,负正偏析交替不明显,最大正偏析集中于铸坯中心区域,铸坯柱状晶发达;强搅拌(380×10~(-4) T)试验铸坯等轴晶比例高,晶粒尺寸小,C元素负正偏析交替明显。强搅拌(380×10~(-4) T)试验铸坯轧制钢轨轨头C元素偏析度极差0.08,弱搅拌(220×10~(-4) T)为0.05,无搅拌为0.03;强搅拌(380×10~(-4) T)试验铸坯轧制钢轨轨腰正偏析区正偏析范围1.01~1.03,弱搅拌(220×10~(-4) T)为1.03~1.05,无搅拌为1.02~1.06。由此提出:取消结晶器电磁搅拌,采用"二冷(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凝固末端压下"的技术思路,并确定二冷(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安装位置为距离结晶器液面5.0~6.0 m区域。  相似文献   
6.
曾建华  张敏  吴国荣  谢鑫 《钢铁》2019,54(8):43-47
  针对30Cr13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轧材非金属夹杂物合格率偏低仅85%左右的问题,通过对30Cr13不锈钢精炼过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存在形态进行分析,并结合现有精炼工艺制度,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不锈钢精炼过程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方案。工业应用后,精炼结束钢中大于5 μm的非金属夹杂物总数、形状以及尺寸等参数均得到了有效改善,钢水洁净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攀枝花选钛尾矿为原料制备出搪瓷涂层,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Tafel)和交流阻抗谱(EIS)研究了搪瓷涂层在30%H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选钛尾矿加入量的增加,制备出的搪瓷涂层结构中气泡率随之增加,生成的氧化铁—铁相枝晶结构增大,相互嵌入,岛和锚状结构明显。搪瓷涂层在30%H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E_(corr)随着尾矿加入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腐蚀速度加快,耐酸性能降低。交流阻抗谱Nyquisy图高频区表现出较大半径的容抗弧,低频区出现弥散效应,低频区相角θ趋于5°,log|Z|~logf近似一条水平直线,涂层表现为高阻抗的纯电阻。因此,选钛尾矿制备搪瓷涂层的最佳加入量为8%~10%。  相似文献   
8.
通过渣金V-O平衡及VO-Al平衡理论研究,分析了铝热还原FeV50合金制备过程不同冶炼阶段对渣中钒赋存状态的影响,计算得到钒在渣中的热力学还原极限。通过不同物相分析手段,得到铝热还原FeV50合金制备过程实际渣中钒的稳定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渣金共存时渣中钒的稳态为VO;出渣后VO与V_2O_3的稳定性与冶炼氧分压有关,其平衡氧分压为0.41 Pa,常压条件下,VO会进一步氧化。渣中钒含量随合金铝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合金铝质量分数分别为8.0%和20.0%时,对应渣中理论钒质量分数分别为0.16%和0.10%。实际冶炼过程中,冷态刚玉渣中的钒除了已还原FeV_x初级合金之外,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与镁、铝、铁等元素固溶形成Mg(Al,V)_2O_4和(Mn,Fe)V_2O_4复合尖晶石结构。  相似文献   
9.
利用连续退火模拟机对DP980试验钢进行了连续退火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等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775、800、825和850 ℃),试验钢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从705 MPa增大到850 MPa),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则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减小(抗拉强度从1150 MPa减小到1030 MPa;伸长率从8.9%减小到5.3%),这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构成和形态分布密切相关。此外,不同退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加工硬化率曲线均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硫酸法锌盐类钛白初品中盐分含量波动较大的难题,以二洗偏钛酸、磷酸、氢氧化钾和氧化锌为原料,在实验室开展了盐处理剂浓度、偏钛酸浓度和盐处理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盐处理剂损失规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工艺参数下,钾盐、锌盐及磷酸盐三者的损失规律不一致,其中锌盐损失率比钾盐大,磷酸盐基本无损失;提高盐处理偏钛酸浓度、盐处理温度和煅烧温度有助于降低锌盐及钾盐的损失,降低盐处理剂加量和压榨效果有助于降低锌盐及钾盐的损失,盐处理时间对锌盐及钾盐损失无影响.本研究为硫酸法锌盐类钛白控制盐处理剂损失和稳定及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