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130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8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某包装筒用丁腈橡胶密封圈施加与实际装配相同的压缩率,并开展80℃的热氧老化加速实验,研究交联密度、压缩永久变形等性能变化规律,以及宏观性能退化与微观结构损伤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温度、氧气和压缩应力共同作用下,随着老化时间延长,丁腈橡胶密封圈的交联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压缩永久变形不断增大,表明丁腈橡胶热氧老化主要以交联反应为主;交联密度与压缩永久变形的秩相关系数为0.95,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具有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度高、涂层综合质量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核工业等领域。首先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的原理和特点,重点讨论了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的工艺及应用研究现状,包括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微观组织控制工艺及在耐辐射、耐磨耐蚀和高温防护领域的应用,同时对新型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一是改善现有工艺存在的反应气源与反应产物毒性大等问题,满足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二是改善现有工艺存在的沉积温度高、沉积速率偏低等问题,实现在不同衬底表面的高效、高质量沉积;三是改善现有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结构与功能单一等问题,满足构件对钨涂层高性能和多功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AZ91D镁合金表面熔覆Mg-Gd-Y-Zr合金,分析熔覆层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及其对熔覆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流脉冲钨极氩弧焊(DC PTIG welding),在不同平均电流下,将Mg-Gd-Y-Zr合金焊丝送入AZ91D镁合金熔池,制备熔覆层。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不同平均电流条件下的熔覆层微观组织。基于显微维氏硬度仪与往复式滑动摩擦磨损设备,表征熔覆层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结果 熔覆层微观组织主要由α-Mg、Mg24(Gd,Y)5及Al2(Gd,Y)相组成。熔覆层呈现明显分层特征,主要是由晶界Mg24(Gd,Y)5相分布差异造成。平均电流增大,熔覆层中心晶粒尺寸先保持不变,而后快速增大,Al2(Gd,Y)相由细小弥散颗粒变为团聚状分布,晶界Mg24(Gd,Y)5相则由连续网状演变为不连续岛状,直至变为细小颗粒状。熔覆层硬度随平均电流增加,呈现略微上升,随后快速下降的趋势,其最高硬度达90.8HV。摩擦磨损测试过程中,平均电流为110 A所得熔覆层失重速率小于AZ91D基材。结论 采用DC PTIG在AZ91D基体表面成功制备了耐磨性能优于基体的含Gd、Y稀土元素的熔覆层,稀释率决定熔覆层Al2(Gd,Y)相形貌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王晓辉  李钊  刘杰  黄波  李菲 《表面技术》2020,49(7):303-310
目的研究Q235碳钢在静止和流动条件下腐蚀程度和主要腐蚀区域的差异。方法使用丝束电极(WBE)技术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分别研究了WBE在静止和流动条件下的电流密度分布、电荷转移电阻以及腐蚀形貌的变化和差异,同时分析了电极的极性转换现象。结果流动条件下Q235碳钢的电荷转移电阻明显降低。在静止条件下,Q235碳钢表面阳极电流区域所占的最大比例为47%,且阳极电流峰集中出现在WBE的中间区域,而四周边缘处的阳极电流峰较少。在流动条件下,Q235碳钢表面的阳极电流区域所占的最大比例为58%,阳极电流峰随机分布在整个WBE表面,且电流分布区间明显变窄。浸泡在静止条件下的58~#电极和流动条件下的39~#电极发生了多次极性转换现象。结论 Q235碳钢在静止和流动条件下均发生了明显的不均匀腐蚀现象。流动条件加剧了Q235碳钢的腐蚀且降低了腐蚀不均匀性。静止条件下Q235碳钢的腐蚀区域集中在中间区域,流动条件下Q235碳钢的腐蚀区域随机分布在整个碳钢表面。静止和流动条件下的钢电极均发生了电流的极性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青岛市小麦岛试验站开展实海浸泡试验,探究聚氨酯涂层在实际服役过程中的失效行为。 方法 选用TS55?80聚氨酯涂层/Q235碳钢体系为试验样品,开展实海浸泡试验。从聚氨酯涂层的表面形貌、失光率、色差、涂层附着力、化学结构及涂层热稳定性等角度对聚氨酯涂层的失效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在实海浸泡条件下,聚氨酯涂层表面会出现明显的鼓泡和裂纹等缺陷,在浸泡6个月后的涂层表面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腐蚀产物。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涂层的化学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涂层的热稳定性显著降低。在浸泡12个月后,聚氨酯涂层的失光率为69.9%,属于严重失光;涂层的色差达到3.20,属于轻微变色,涂层的附着力降至0.82 MPa,涂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大幅下降;聚氨酯涂层的阻抗值降至2.81×103 Ω.cm2,说明涂层的防护性能基本丧失。结论 在实海浸泡条件下,聚氨酯涂层中颜料颗粒的脱落会造成涂层表面孔隙数量的增加,这会加速海水中水和氧气等腐蚀性介质的渗透过程,使得涂层/金属界面处的电化学反应快速进行,导致涂层的防护性能快速下降。此外,聚氨酯链中氨基甲酸酯键的水解是造成聚氨酯涂层发生降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昌鹏  雷伟  冉旭东  张菲玥 《表面技术》2023,52(10):350-359
目的 提高ZrB2/SiC涂层的致密性及抗氧化烧蚀能力。方法 设计向ZrB2/SiC涂层中掺杂TaSi2,以提升ZrB2/SiC涂层的致密度和抗氧化性能。首先通过喷雾造粒法制备了4种不同成分配比的复合团聚粉,然后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在C/C基体表面制备了4种团聚粉复合涂层,最后使用氧-乙炔火焰法对所制备的涂层进行了烧蚀考核。结果 通过涂层致密度对比发现,随着TaSi2的增加,涂层共晶区会有所增加,涂层致密度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烧蚀考核发现,TaSi2的加入能够增加SiO2的含量,并产生热稳定性好的TaZr2.75O8。此外致密TaZr2.75O8的产生还能够有效改善涂层的抗氧化烧蚀性能。结论 最终得出的ZrB2/SiC涂层硅化物掺杂改性方案为30%TaSi2/42%ZrB2/28%SiC(体积分数)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的抗氧化烧蚀涂层,其在1 600 ℃烧蚀5 min后的质量损失率为‒1.70×10‒4 g/s。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轻合金等温精密成形模具的工作条件要求,通过合理选择综合性能符合要求的模具材料H13钢,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试样进行退火、淬火、回火试验,测试其硬度、冲击韧性,并观察金相组织,作为H13钢模具工艺优选的依据.试验结果表明H13钢在最佳完全退火温度、淬火温度、回火温度下可得到最优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当前,采用实物竞标的方式确定研制单位已成为装备研制立项的常用手段。通过对比分析型号竞标项目与正式型号研制项目的差别,结合单位实际,对型号研制项目管理流程进行裁剪和优化,建立项目启动、方案设计、试验验证、总装交付4个阶段的竞标样机研制管理流程。通过统筹内外部试制加工资源、加强进度节点管控等措施实现竞标样机的快速研制与按期交付,可有效提升样机研制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和电化学测试等综合评价技术研究7A09铝合金在3.5% NaCl(质量分数)水溶液中的腐蚀和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7A09铝合金不均一的显微组织结构导致该合金遭受严重的点蚀和晶间腐蚀,其中点蚀主要发生于金属间化合物或其周围,而沿晶界分布的阳极贫铜区的优先溶解是引起晶间腐蚀的主要原因。当不同浸泡时间时,在7A09铝合金表面交替进行着不同钝化膜的生成与溶解过程,并伴随着该合金钝化与去钝化行为的发生。同时,对该合金的腐蚀过程及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路灯灯管支架出现批量断裂失效的原因。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分析、断口扫描分析、金相组织分析、能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灯管支架的断裂模式及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材料中存在贯穿性的带状硅、钙类非金属夹杂物,严重破坏了组织连续性;同时,晶界析出过多链状或断续网状三次渗碳体,导致了晶界脆性增大。结论材料内部缺陷会严重降低材料综合力学性能,通过对原材料冶炼工艺及后续热处理工艺进行改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杜绝了此类失效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