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82篇
化学工业   407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65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359篇
水利工程   48篇
石油天然气   49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3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油田黑79区块CO2驱气窜严重,水基泡沫的井筒CO2腐蚀问题日益明显。为此,探讨了CO2气溶性泡沫新技术,结合该区块油藏条件,对5种气溶性起泡剂的溶解性能及起泡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开展了气溶性泡沫的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了泡沫的封堵效果、吸水剖面改善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情况。研究表明:起泡剂1529溶液在超临界CO2中的气溶性最好,随着醇类助溶剂的加入,其最高溶解量可达1.36%,起泡体积为657.8mL,半衰期为47min;在气液比为2∶1、注入速度为0.01mL/min、注入6周期条件下,阻力因子最高可达37.92,吸水剖面改善率为69.89%,与水驱相比可提高采收率39.045个百分点。CO2气溶性泡沫新技术可封堵气窜通道,避免井筒腐蚀,提高低渗透油藏泡沫剂的注入性。研究成果对于改善黑79区块CO2驱开发效果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倩  付美龙  赵众从 《化工进展》2019,38(6):2939-2946
针对超临界CO2压裂中CO2黏度低、携砂困难等问题,开展6种超临界CO2压裂液增黏剂的性能研究。分析增黏剂聚乙酸乙烯酯、聚苯乙烯、氟化丙烯酸酯、聚甲基倍半硅氧烷、聚甲基倍半硅氧烷-乙酸乙烯酯以及氟化丙烯酸酯-苯乙烯的分子结构,测试其增黏效果及热稳定性,评价温度、压力、增黏剂注入量对超临界CO2压裂液黏度的影响,测试不同管径中压裂液的阻力系数,并探讨超临界CO2增黏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0℃、压力为12MPa、注入增黏剂质量分数为3%时,氟化丙烯酸酯-苯乙烯对超临界CO2的增黏效果最好,增黏倍数为316.7倍,黏度值为15.202mPa·s;改善增黏剂在CO2中的溶解性可以有效提高超临界CO2压裂液的黏度;具备两亲特性、具有无定形、无规则结构特征以及分子上既存在路易斯酸又有路易斯碱的共聚物能有效提高其在CO2中的溶解性,并形成大分子相互缠绕的空间网络结构,达到增黏的效果。该研究对超临界CO2增黏剂的研制以及超临界CO2压裂施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开发出一个分子热力学模型来预测低压下难溶于溶剂且不与溶剂发生反应的气体在二元混合溶液的溶解度,混合物中含有缔合作用成分及溶剂化作用成分,即形成配位化合物。在该模型中,Gibbs能为三个等温混合过程的和。溶质的偏摩尔过量Gibbs能由两部分组成,即化学和物理贡献。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将该模型用于计算氮气在丙酮和氯仿混合物的溶解度。考虑实验的不确定度,氮气在二元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原有的溶解度实验台位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基于可视等体积饱和法的制冷剂/润滑油溶解实验系统,增加可视窗口的实验本体、调整恒温系统以及改进搅拌系统。采用新研制的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温度范围为283.15~348.15 K制冷剂HFO1234yf与角鲨烷的溶解吸收特性,并采用PR状态方程和HVOS混合规则及活度系数NRTL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关联,计算值和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2 %。此外,温度范围为283.15 ~323.15 K内发现了不互溶分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田用油溶性示踪剂种类少的情况,根据含氟有机化合物性质稳定、检测灵敏度高的特点,通过氯化亚砜法和浓硫酸催化法两种方法合成对氟苯甲酸乙酯(EB-F),用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测得的色谱峰面积计算得到EB-F在水和煤油中的溶解度,通过EB-F标准曲线的建立获得气质联用仪测定EB-F浓度的检测下限。结果表明,氯化亚砜法和浓硫酸催化法的产品收率约为86%,浓硫酸催化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更适合工业化生产。EB-F在油中易溶,在水中微溶,在煤油和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90和0.051 g/L,油水分配比为338。用气质联用仪可以对EB-F乙腈溶液进行痕量检测,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10~(-3)~50×10~(-3)mg/L,R~2为0.99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1%,最低检测限为1.5×10~(-6)mg/L。  相似文献   
6.
将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分别与葡萄糖和麦芽糖进行糖基化反应,对SPI/糖复合物进行超声预处理,探讨超声预处理对SPI/糖复合物结构和溶解性的影响。葡萄糖比麦芽糖更易与SPI发生糖基化反应,超声预处理能制备高接枝度且低褐变的SPI/糖复合物,且超声预处理20 min时,SPI/糖复合物的接枝度最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SPI/糖复合物的形成。糖基化反应会减少热处理过程中SPI二级结构由有序向无序的转变程度,使其三级结构变得松散;超声预处理对SPI/糖复合物二级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但会加强糖基化复合物三级结构的松散程度,这可能是导致超声预处理制备的SPI/糖复合物具有较高溶解性的主要原因。此外,溶解性的改善可能与超声预处理提高SPI/糖复合物的接枝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樊雪静  刘红玉  迟玉杰 《食品科学》2018,39(12):126-132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和寡糖(棉子糖和水苏糖)为原料制备复合溶液,通过调节pH值(3.0~10.0)研究SPI-寡糖形成复合体系的相行为、微观结构,确定形成可溶性静电复合物的条件及其对蛋白质溶解性、乳化性的影响。Zeta电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和浊度测定的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SPI与寡糖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且等电点与SPI相比向酸性偏移;内源荧光光谱扫描发现SPI-寡糖复合物的荧光强度低于SPI,且静电相互作用越强荧光强度降低越明显。当pH 6.0时,SPI-寡糖较大程度形成可溶性静电复合物,此时复合物的功能性质较SPI有所改善,SPI-水苏糖和SPI-棉子糖的乳化性与SPI相比分别提高了50.66%和39.69%。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制备豆粉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复合酶酶解豆粉提高豆粉的溶解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合酶酶解工艺制备高溶解性豆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酶的添加量为1.2%,酶解时间为45 min,酶解温度为60℃,酶解pH值为6。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豆粉的溶解性为89.45%,与传统的豆粉以及单一酶酶解的豆粉溶解性相比提高了近15%,表明复合酶酶解工艺可以显著提高豆粉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25~60 ℃范围内温度对猕猴桃糖蛋白(CGP)及其去糖链蛋白(GPP)吸油性、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的影响,以及CGP、GPP的浓度及其溶液pH3~7.5和0~5 g/100 mL范围的NaCl离子强度对CGP和GPP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60 ℃温度范围内CGP吸油性、溶解度高于GPP,随温度升高,CGP、GPP溶解度下降,两者的起泡性先降低后升高,CGP乳化性先降低后升高,GPP乳化性先升高后降低;不同pH条件下,CGP的溶解度始终高于GPP,pH3~6范围内CGP、GPP溶解度均先下降后升高,pH3~7.5范围内CGP、GPP起泡性和乳化性先下降后升高;随离子强度的升高,CGP、GPP溶解度均下降,且CGP的溶解度始终高于GPP,CGP的起泡性和乳化性下降,GPP起泡性先下降后升高而乳化性则相反;CGP、GPP起泡性和乳化性均随其浓度的增高而增高,1.0 mg/mL时起泡性和乳化性最高,0.2 mg/mL时最低。  相似文献   
10.
焦学然  史维浚  孙占学 《铀矿冶》2007,26(4):219-221
对比Sension 5便携式电导仪和称重法测定地下水样中溶解性总固体的结果,并对该便携式电导仪测定溶解性总固体的精度进行了分析。该电导仪测定法测量范围广、精度高,在8.1~7066.7mg/L的测定范围内,相对误差为-0.96%~1.25%,RSD为0.408%,检出限为0.3mg/L,并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室内和野外现场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