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25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234篇
电工技术   77篇
综合类   786篇
化学工业   10228篇
金属工艺   162篇
机械仪表   79篇
建筑科学   974篇
矿业工程   107篇
能源动力   31篇
轻工业   1943篇
水利工程   51篇
石油天然气   636篇
武器工业   26篇
无线电   10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90篇
冶金工业   199篇
原子能技术   55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854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831篇
  2011年   963篇
  2010年   871篇
  2009年   918篇
  2008年   1057篇
  2007年   905篇
  2006年   907篇
  2005年   938篇
  2004年   907篇
  2003年   698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84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 4-羟基二苯甲酮( 4-HBP)和丙烯酰氯合成了 4-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 4-ABP),将其与丙烯酸类单体共聚制备了光交联型羟丙分散体( PCHAD)进一步与氨基树脂复配,得到了一系列光 /热双重固化羟基丙烯酸酯分散体 PCHAD-AR。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对 PCHAD-AR的光 /热双重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光 /热双固化顺序和氨基树脂含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氨基树脂后不影响双固化体系的光交联行为;最佳固化工艺为先光后热固化,当光固化 60 s、170 ℃热固化 20 min,氨基树脂用量为分散体的 10%时,涂膜的 Tg为 57. 1 ℃,凝胶含量达到 98%以上,涂膜硬度为 3H,柔韧性为 0. 5 mm,附着力 0级,耐酸、耐醇、耐水稳定性均达到 10 d以上,相比于单一的光、热固化体系,双固化体系涂膜耐碱性提升,涂膜外观无明显变化的时间由 1d延长至 3d。  相似文献   
2.
陈倩 《中国油脂》2021,46(6):53-58
以棕榈仁油乙氧基化物(SOE-N-60)为表面活性剂稳定高内相乳液(HIPEs)。通过对乳液外观、微观结构、粒径分布、黏度和流变学测试,研究了油相体积分数、SOE-N-60添加量对HIPEs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SOE-N-60添加量为0.6%~1.5%(油相体积分数为83%)、油相体积分数为74%~86%(SOE-N-60添加量为1.0%)时可形成稳定的HIPEs,此时乳液液滴内部形成紧密堆积的网络结构,乳液粒径变小,具有弹性凝胶性质,并展现出很好的黏弹性和触变性,且随着油相体积分数和SOE-N-60添加量的增大,乳液黏弹性逐渐增强,同时HIPEs在(-5±1) ℃、(25±1) ℃、(40±1) ℃下贮存24 h时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亚氯酸钠-醋酸-氢氧化钠法提取纤维素(corn straw cellulose,CS),分别用硫酸水解和硫酸水解-高压均质联用的方法对CS进行改性,并以百里香精油作为油相制备Pickering乳液,研究改性前后纤维素作为乳化剂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对改性前后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进行表征,对所得乳液微观结构、粒径、电位、稳定性和流变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S和硫酸水解改性的纤维素(cellulose precipitation,CP)相比,硫酸水解-高压均质联用改性的纤维素(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cellulose,HPC)的粒径显著减小(P<0.05),为28.61μm。活性基团数量增多,静水接触角变大,达到76.1°,约为CS的2.4倍。CP的微观形貌呈现短棒状结构,表面光滑;而HPC呈现卷曲状,表面由平滑变得疏松多孔。改性后的玉米秸秆纤维素均提高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其中由HPC稳定的乳液的稳定性最好,乳液粒径最小,为3.53μm,粒径分布也更均匀。在21 d的25℃贮藏中,液滴之间没...  相似文献   
4.
直接轻烧电子含氟污泥用作水泥混合材存在火山灰活性不高、标准稠度需水量大等问题,本文利用煤矸石作为电子含氟污泥的硅铝质补充来源,将电子含氟污泥和煤矸石混合后轻烧制备水泥混合材,通过强度活性指数、水泥力学强度、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粒度分布等指标以及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试验,探究了轻烧煤矸石混合电子含氟污泥制备水泥混合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轻烧电子含氟污泥制备的水泥混合材相比,煤矸石混合电子含氟污泥后轻烧制备的水泥混合材,可改善水泥的颗粒级配,降低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提高水泥混合材的活性和所配制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但会使水泥的初凝时间延长、终凝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5.
采用强碱性基团胍基和十六烷基链接枝到气相二氧化硅颗粒表面的方法,制备了两种甲基胍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SiO_2—C和SiO_2—G),并通过精确调控两者比例,获得双官能团改性颗粒(SiO_2—GC)。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疏水的SiO_2—C和相对亲水的SiO_2—G颗粒均具有乳化作用,两者混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乳化作用,且当两者等量混合时,乳化效果较佳;SiO_2—G和SiO_2—GC颗粒均可制备兼具乳化性和CO_2响应性的Pickering乳液,其中,SiO_2—GC粒径更小,乳化效果较佳,SiO_2—G的CO_2响应性相对较佳。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酯乳液作为粘结剂,水为分散介质,利用氧化铝颗粒对锂离子电池用聚乙烯(PE)隔膜进行了陶瓷改性,得到涂覆PE隔膜,并对其表面张力、接触角、浸润性、吸液率、热收缩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加入浆料质量0.10%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后,浆料表面张力由37.0 mN/m降低至28.5 mN/m。涂覆PE隔膜对比PE隔膜,润湿性和耐热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吸液率由85%提高到165%,150℃的热收缩率从67.20%降至3.00%以内。200次循环,涂覆PE隔膜和PE隔膜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0.2%、84.7%,不同倍率下涂覆PE隔膜组装的电池,放电容量总是高于原PE隔膜组装的电池的放电容量,交流阻抗、伏安循环性能两者类似。  相似文献   
7.
可剥离及自脆性去污剂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表面去污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剥离型去污剂存在力学性能较差,不易剥离等问题。自脆性去污剂因膜片会发生脆裂,在固化过程中存在造成二次污染的潜在影响。为对表面去污剂的功能进行研究,通过选择不同单体,采用预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了两种不同固化形貌的表面去污剂。红外和核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单体发生了共聚反应。三维深度测试表明在不同物体表明的高度值均小于10μm,去污剂能够很好地与物体表明进行结合,可剥离去污剂当单体配比为m(BA)∶m(MMA)=1∶0.9,其拉伸强度可达5.03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638%,是一种很好的可剥离去污剂基材。通过对自脆型去污剂单体组合(MAA)与(MMA)的分析,对去污剂固化形貌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对自脆性去污剂脆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海军  桑欣欣  罗静  刘仁 《涂料工业》2021,51(10):18-24
为探究单官能度单体结构对光固化涂层附着力的影响,以环氧丙烯酸酯为主体树脂,选用常用的几种单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活性稀释剂,制备了一系列紫外光固化涂料。通过双键转化率测试及旋转流变仪测试对涂层光固化过程进行表征,通过拉拔法对涂层附着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单官能度单体结构和用量对涂料固化速度、双键转化率、固化收缩应力和附着力等都会产生影响,单体结构和用量的优化可有效提升涂层在金属基材表面的附着力。相同单体用量下,甲基丙烯酸酯涂层的附着力约为丙烯酸酯涂层附着力的 2倍。  相似文献   
9.
10.
常会  范文娟 《冶金分析》2019,39(9):46-53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出共聚物DFHMA-co-MAA,将DFHMA-co-MAA与聚偏氟乙烯(PVDF)按一定质量共混,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出羧基含氟聚合物(PVDF-DM)纳米纤维膜,用以吸附溶液中Cu(II)。讨论了PVDF和DFHMA-co-MAA的质量配比对纤维微观形貌和对Cu(II)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当PVDF与DFHMA-co-MAA的质量比为1∶2时,纤维的微观直径较均一且吸附性能最佳,故实验采用该质量配比制备PVDF-DM。使用红外光谱对PVDF-DM进行表征,显示出PVDF-DM纤维膜中含有—OH和C=O等活性吸附基团。以PVDF-DM纳米纤维膜为吸附剂,探讨了吸附剂用量、吸附pH值和吸附时间对Cu(II)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室温下,当吸附剂用量为0.03g,pH=5时,吸附60min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4.37%和62.91mg/g,PVDF-DM纳米纤维膜对Cu(II)的吸附过程同时满足拟一级动力学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包含了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PVDF-DM纳米纤维膜循环使用5次后,吸附能力仅降低16.23%,说明PVDF-DM纳米纤维膜具有很好的再生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