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8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56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209篇
化学工业   1105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17篇
建筑科学   71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25篇
轻工业   1913篇
石油天然气   42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2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的肠胃液耐受以及释放性能,并筛选适宜制备微胶囊晶球的壁材,本研究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并通过挤压法制备微胶囊晶球,通过测定包埋率、经胃液消化后存活率以及模拟肠液中对菌体的溶出效果等来评估海藻酸钠、黄原胶、结冷胶、果胶四种壁材对植物乳杆菌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微胶囊晶球效果最好,晶球粒径为3.30 mm,水分含量为93.99%,结构紧致、微观形态良好;对植物乳杆菌的包埋率达87.14%,28 d后保留率为56.98%,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体外模拟消化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经胃液消化后存活率高达71.49%,经肠道消化后释放量为2.51×109 CFU/g,表现出以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晶球良好的保护能力和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改善聚磷酸铵的阻燃性及热稳定性,降低其对纸材物理性能的影响,制备一种疏水阻燃微胶囊。方法以聚磷酸铵、季戊四醇、铜改性4A分子筛为芯材,以海藻酸钠和氯化钙为原料制备壁材,在外壳包覆SiO2微粒,并制备阻燃牛皮纸。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垂直燃烧测试(VBT)、烟密度测试(SDT)、微型量热仪(MCC)和热重分析(TG)表征阻燃纸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疏水阻燃微胶囊的微观形貌,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试样的官能团特征,并根据国标测定纸张试样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度。结果涂布疏水阻燃微胶囊的牛皮纸试样的极限氧指数达到了36.3%,与空白组相比,烟释放总量、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热释放总量分别降低了42.44%、52.4%、36.1%,抗张强度和撕裂度分别提高了8.2%、177.1%,疏水阻燃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特征、元素分析结果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可表明,阻燃剂被成功包覆,并且SiO2微粒成功沉积在微胶囊壁材的表面。结论疏水阻燃微胶囊能有效改善阻燃剂的阻燃性、抑烟性和热稳定性,提高了基材的力学强度,降低了微胶囊的...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以MgCl2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酶)为双交联剂协同诱导麦芽糊精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maltodextrin glycosylated soybean isolate,MGSI)制备复合凝胶,并以MGSI的凝胶颗粒为壁材,藻油为芯材,制备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的藻油微胶囊。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MGSI质量分数、MgCl2浓度、pH和凝胶交联温度对复合凝胶硬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凝胶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以优化后的凝胶颗粒为壁材制备藻油微胶囊,进行耐热性、溶胀性、贮存保留率以及体外缓释性等微胶囊性能评价。结果 MgCl2-TG酶诱导制备凝胶的工艺参数为MgCl2浓度0.1 mol/L、pH为7.5、MGSI质量分数10%、凝胶交联温度为40℃。制得的MgCl2-TG酶诱导MGSI微胶囊(MgCl2-TGase induced MGSI microencapsulation,MTG微胶囊)壁材结构紧密,具有良好的溶胀性和较低的侵蚀率,耐热性良好,贮存后DHA、EPA保留率分别达到72%和69%,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能较好地实现肠道的靶向释放。结论 本研究将糖基化和凝胶化结合,为制备耐热性及溶胀性良好的藻油微胶囊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所得大豆多肽为芯材、β-环糊精为包埋壁材制备大豆多肽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制备大豆多肽-β-环糊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大豆多肽微胶囊的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 表明:大豆多肽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芯质量比2∶1、包埋时间16 min、包埋初始pH 7.0,在此条件下的包埋率为(74.32±0.52)%,与预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大豆多肽微胶囊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ABTS+·>·OH> DPPH·.  相似文献   
5.
黑果腺肋花楸是目前含有花青素、多酚含量最高的植物,其活性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然而,其中的花色苷稳定性差,利用率低,在各行业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壳聚糖与聚谷氨酸经离子凝胶法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进行包埋,来提高其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3个影响显著的因素。以花色苷纳米微胶囊包埋率为指标,响应面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为:花色苷添加量36 mg、壳聚糖质量浓度1.3 mg/mL、搅拌时间60 min、壳聚糖 ∶ 聚谷氨酸质量比2 ∶ 1、pH 4.5。在此条件下所得纳米微胶囊包埋率为59.54%,粒径317.5 nm,Zeta电位36.7 mV。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纳米微胶囊外表光滑,呈规则的球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稳定性,有利于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聚脲(polyurea,PUA)性能优异,在工业建筑、石油化工和海洋设施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过快的PUA合成反应速度使得难以用传统方法测定PUA反应动力学.为解决这一问题,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TDI)和三乙烯四胺(triethylenetetramine,TETA)为单体,通过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采用pH数值模拟法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聚脲反应动力学参数,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法验证.pH数值模拟法操作简便,结果表明,利用pH数值模拟法测得的聚脲反应活化能为78 kJ/mol,FTIR法计算的反应活化能为88 kJ/mol,两种方法得到的活化能相近.说明pH数值模拟法快速测量动力学参数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半仿生酶法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并考察其微囊化的可行性。以挥发油提取率为目标,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应用复合凝聚法,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制备艾叶挥发油微胶囊。结果表明:半仿生酶法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12,在此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可达2.23%。制备微胶囊的最优壁材质量配比为阿拉伯胶与明胶1:1,加入少量吐温,乳化效果更好。在甲醛交联用量为壁材量的20%、搅拌转速2 500 r·min-1条件下,包埋率可高达83.5%。经过模拟胃液测试验证,制备的微胶囊可稳定释放,宜常温保存,极大地提高了艾叶挥发油的保存率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熔融共混法将不同种类和粒径的石墨引入到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基体中,考察了石墨种类和粒径大小对PS?HI阻燃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天然鳞片石墨(NG)对PS?HI的阻燃作用很小,其粒径大小对阻燃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使用量达到50 %(质量分数,下同)也不能使PS?HI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与NG相比,可膨胀石墨(EG)的阻燃效率更高,可使PS?HI的阻燃性能大幅度提高,且EG粒径越大,阻燃效率越高,抑烟作用越明显;在PS?HI/EG体系中引入适量微胶囊红磷(MRP)可极大地提高EG的阻燃效率,降低阻燃剂用量,EG与MRP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协同阻燃作用,而NG与MRP之间几乎无协同阻燃作用;EG的粒径为270 μm、PS?HI∶EG∶MRP质量比为80∶15∶5时20 %的阻燃剂就可使PS?HI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碳纳米管(CNT)作为核,密胺树脂(MF)作为壳,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乳化剂,原位聚合制备微胶囊化碳纳米管(CNT-MF),并将包覆后的碳纳米管作为填料添加到硅橡胶泡沫中,制备了CNT-MF/硅橡胶泡沫复合材料。探讨了核/壳质量比对微胶囊化碳纳米管的包覆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微胶囊化碳纳米管用量对硅橡胶泡沫泡孔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化碳纳米管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泡孔结构,大泡孔的存在和泡孔面积有利于材料介电性能的提高。当核/壳质量比为1∶10的微胶囊化碳纳米管添加量为15 phr时,复合材料介电性能表现最佳,此时复合材料在1 kHz的介电常数为26.34,介电损耗仅为0.0136。  相似文献   
10.
以结晶紫内酯(CVL)、双酚A(BPA)、2-(4-苄基氧基苯基)乙基癸酸酯(DAE)为芯材,以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树脂为壁材,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SMA)为乳化剂,制备了大滞后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并采用纳米粒度仪对微胶囊的大小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DSC技术对微胶囊的热致变色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变色温度调节剂—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醇对变色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含醇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分布在700-3300 nm,且具有优异的热滞后的效应,脂肪醇的加入可调控微胶囊的变色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