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7篇
化学工业   289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5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18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篇
冶金工业   13篇
原子能技术   31篇
自动化技术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低温脱脂豆粕提取的大豆蛋白为原料,分别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双酶联合方法水解大豆蛋白,分别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和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水解过程中蛋白质组分和抗原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30 min即可基本去除大豆蛋白7S组分中的α-亚基和α''-亚基,木瓜蛋白酶水解10 min即可水解所有的亚基,但新产生的多条分子量小于30 kDa的谱带表现出较强的抗酶解特性;双酶联合水解既可消除碱性蛋白酶不能水解的亚基,也不会使木瓜蛋白酶水解生成新肽段。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及双酶联合水解120 min后,大豆蛋白7S组分的抗原活性分别下降为原蛋白的64.25%、48.79%、28.57%,大豆蛋白11S组分的抗原活性分别下降为原蛋白的78.43%、62.35%、33.93%。上述结果表明,与单酶水解相比,两种酶联合水解具有明显的加成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碱性条件(pH9.0)下反式肉桂酸(trans-cinnamic acid,TCA)对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性、抗原表位及蛋白结构的影响,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评估互作后蛋白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表位抗体的结合能力;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蛋白分子量变化;利用紫外、荧光、红外光谱表征蛋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TCA与β-伴大豆球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TCA可以降低蛋白的抗原性。互作后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有显著变化,并降低了蛋白的表面疏水性,随着TCA添加浓度的增加,表面疏水性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表达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gE抗原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dEasy系统构建携带gE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gE,PCR及Western blot法鉴定AD293细胞系包装的重组腺病毒rAd-gE,采用阴离子和复合介质Capto Core 700两步法对其进行纯化。以3. 3×10~6、1×10~7、3×10~7ifu剂量的rAd-gE分别单针肌内注射免疫NIH小鼠,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结果 PCR及PacⅠ酶切鉴定表明,携带gE基因的pAdEasy-gE构建成功;PCR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AD293细胞系成功包装可表达gE糖蛋白的rAd-gE;经两步法纯化,可回收18. 2%的rAd-gE。1×10~7和3×10~7 ifu剂量的rAd-gE可引起小鼠的体液免疫响应。结论已成功构建表达高度糖基化gE糖蛋白的rAd-gE,可有效引起小鼠的体液免疫响应,为VZV新型重组腺病毒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GEN)抑制AKR1C3的表达,进而抑制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的生长,为染料木黄酮临床治疗CRP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无激素的血清环境下培养22RV1、VCaP、RWPE-1细胞,以不同浓度(0、12.5、25、50、100 μmol/L)的GEN处理48 h。利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AKR1C3 siRNA、AKR1C3抑制剂(ASP-9521)分别与GEN联合干扰22RV1、VCaP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SA及AKR1C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染料木黄酮能抑制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生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EN能够抑制PSA、AKR1C3蛋白的表达,且与AKR1C3 siRNA、AKR1C3抑制剂(ASP-9521)联合作用时,对AKR1C3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染料木黄酮可能通过抑制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细胞中AKR1C3的表达,进而抑制CRPC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脊髓灰质炎病毒Ⅲ型Sabin株(sPVⅢ)C抗原和D抗原,并分析其部分特性。方法采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PVⅢ的C抗原和D抗原,电镜观察病毒形态;SDS-PAGE检测病毒结构蛋白组成;微量BCA法检测蛋白浓度,计算每种抗原所占比例;细胞病变法检测病毒滴度。同时检测上样浓度及超离次数对C抗原纯度的影响。结果sPVⅢC抗原和D抗原在透射电镜下均呈球形,C抗原病毒颗粒密度较小,外壳大多较为松散,D抗原病毒颗粒密度较大,结构更稳固;C抗原由VP0、VP1、VP3蛋白组成,D抗原由VP1、VP2、VP3和VP4蛋白组成;C抗原和D抗原分别约占总蛋白含量的10%和90%,部分C抗原在分离前及分离过程中易产生聚集;D抗原的病毒滴度高于C抗原。降低上样浓度及进行二次超离可提高C抗原纯度。结论采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了sPVⅢ的C抗原和D抗原,C抗原滴度远低于D抗原,且部分易产生聚集,较难达到较高纯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成新型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人工抗原并对其效果进行表征分析。方法用4-(二苯基羟甲基)苯甲酸对EC衍生化合成半抗原,用核磁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核磁碳谱和质谱法(massspectrometry,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活化酯法将EC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偶联得到EC人工抗原。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人工抗原进行表征并计算偶联比,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 EC半抗原结构与理论结构一致,半抗原与BSA成功偶联,偶联比为13:1,冻干粉的蛋白含量为0.695 mg/mg,用该新型人工抗原免疫小鼠,得到的抗血清效价为1:10000,且特异性较好。结论该新型氨基甲酸乙酯半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2):149-150
目的:探讨丙肝诊断中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 Ag)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疑似丙肝或丙肝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筛查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血清样本实施HCV-c Ag检测与丙肝病毒核心抗体(HCV-Ab)检测,并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阳性者。结果:对照组HCV-Ab检测均为阴性,而HCV-c Ag检测显示阳性2例,经RT-RNA证实1例为阳性;研究组HCV-c Ag检出阳性20例,RT-RNA证实阳性24例,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HCV-c Ag检测诊断丙肝诊断符合率较高,对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4年供血浆人群及血液制品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HE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不同省份(四川省、山东省、山西省)供血浆人群血浆样品进行HEV Ag、HEV Ig M和HEV Ig G的检测,并对HEV Ag阳性供血浆者作追踪分析;对合并血浆及血液制品成品进行HEV Ag检测。结果 36 340份供血浆者样品中有HEV Ag阳性26份(0.07%);3 780份血浆样品中有HEV Ig G阳性1 519份(40.19%),HEV Ig M阳性34份(0.90%)。115批合并血浆样品及113批血液制品成品中的HEV 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调查的供血浆人群HEV阳性率存在地区差异,血液制品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Planning》2015,(7)
目的:探讨CD26在自然衰老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何首乌饮对自然衰老大鼠肾组织CD26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动分组:青年对照组(12月龄)大鼠10只,自然衰老对照组(18月龄)大鼠10只,何首乌饮干预组(18月龄)大鼠10只,何首乌饮灌胃60天。免疫组化法观察CD26在肾脏分布。结果:何首乌饮干预组的肾小球数目明显高于自然衰老对照组(P<0.01),与青年组接近;CD26在老年对照组大鼠肾组织的表达较青年对照组明显增强,何首乌饮干预组其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何首乌饮减弱自然衰老大鼠肾脏CD26的表达,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