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家拿出800万元恢复珂罗版印刷技艺。"这个好消息最近在文物出版社印刷厂的很多老技术工人中传开了。2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该厂珂罗版车间的车间主任马勇更是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作为传统印刷技艺,珂罗版主要用于古书画复制。这项技艺曾经为文物出版社印刷厂带来过辉煌,也曾在数字技术大潮的裹挟下退居一隅。在沉寂20多年之后,今天这一印刷技艺终于要"复活"了。2015年1月30日,作为北京珂  相似文献   
2.
早年人们常根据印版的形状将彩色印刷分为平、凹、凸三大类不同的印刷技术。这三种印刷方式应用最为普遍。另有专用于仿制国画的套色木版水印,因版面雕空称为雕版。用于瓷器贴花的丝网印刷,因油墨经网孔流出,亦称孔版。但此二类覆盖面不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印刷文明、发展高档艺术品复制技术和珂罗版临摹艺术,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10月18日上午,由北京印刷学院、东方宝笈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与中国印刷博物馆和大兴区委宣传部联合共建的中国印刷博物馆珂罗版印刷精品展示馆在中国印刷博物馆三层举行揭牌仪式,并正式向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收藏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对古字画复制品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人们对复制品的收藏也有了新的认识:复制品同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基于以上原因,又由于珂罗版印刷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原稿件的艺术特色,达到其他印刷手段难以达到的艺术境界,因此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珂罗版自传入中国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书画艺术作品和挂历的复制中,但是其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广泛.甚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一度停止.掌握此技术的人才也越来越少。目前,只有在北京才能找到珂罗版技术,并且已经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对珂罗版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如何发展珂罗版印刷技术,以及珂罗版作品的工艺过程等作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李翔 《数码印刷》2008,(3):20-23
说到艺术品复制,人们也许并不感觉陌生,手工临摹、木版水印、珂罗版印刷等方法早已为人们利用来进行各类精美,珍贵的艺术品复制,但是这类方法由于耗时费力,并且制得产品在极大程度上受制作者的个人艺术修养及技术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复制技术难度较高,且获得的仿真艺术品价格不菲。  相似文献   
7.
珂罗版复制技术(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文将对珂罗版复制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关心此技术的朋友会知道,在以前的相关文章中,曾有作者对此技术进行过概括性的描述,对于想亲自动手试一试的读者来说,还存在许多迷团,不够解渴,他们非常希望像网版印刷技术系列讲座那样,能够在读过文章之后,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为了满足这些读者的要求,我们就从基础知识开始逐一向读者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周永照 《中国印刷》2011,(2):98-101
很久以来笔者一直想把有关珂罗版复制方面的问题说得更透彻一些,不从具体工序的设备、工具、操作技能、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方的制作等方面去谈,因为这些是大家都熟悉知道的。笔者想在更深的认识层次上,概括一些要领和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叙述。供能对珂罗版复制技术感兴趣的人们去讨论或者争论。提供一些借鉴或作为历史记录下来,通过叙述对珂罗版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前,不论是国画、油画、广告画,只要进行带层次的,特别是表现画面皮肤色的都是将原稿进行分色加网制版,通过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柔版印刷)、丝网版印刷复制而成的,但同时也存在着珂罗版、木刻水印、丝网版无网点印刷。 1 网点印刷 表现彩色图像层次的网点印刷的网点有两种:  相似文献   
10.
一抹淡淡的墨香,弥漫在东方宝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宝笈)的展厅里. 素雅的木质地板,简洁到极致的墙饰.暖黄的灯光轻抚着每一幅书画作品: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笔下的骏马,神采矍奕、豪气勃发;"清初画圣"王翚勾勒的江南小景,生趣盎然,清幽灵动;宋徽宗的《千字文》,苍劲谨严,沉稳厚重……步入长廊,不只是空间的纵深感,时光的纵深感也扑面而来,千百年来艺术史上的点点星辉,一一再现于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