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0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电工技术   38篇
综合类   359篇
化学工业   3800篇
金属工艺   50篇
机械仪表   76篇
建筑科学   92篇
矿业工程   48篇
能源动力   24篇
轻工业   799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372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2篇
冶金工业   92篇
原子能技术   52篇
自动化技术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极磷虾油中卵磷脂(lecithin,PC)型二十碳五烯酸(ecosapentaenoic acid,EPA)相比于非PC型EPA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为鉴定南极磷虾油中PC型EPA的分布比例,通过薄层色谱法分离南极磷虾油中的PC,利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其中的EPA进行定量。测定6种不同来源南极磷虾油中PC型EPA的含量,利用南极磷虾油PC型EPA含量占总EPA含量的比例这一参数评价南极磷虾油的品质。研究结果表明,二十碳五烯酸甲酯(methyl ecosapentaenoic acid,EPA-ME)相比于内标十七烷酸甲酯(methyl heptadecanoate,C17:0-ME)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为1.52;所筛选出的优质南极磷虾油的PC型EPA含量占总EPA含量的比例在60%以上,最高可达70%。  相似文献   
2.
对3种不同共聚结构的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6T)树脂——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己内酰胺(1132)、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己二酰己二胺(M21)和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己二酰己二胺(1252)以及其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的磨损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52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M21次之,1132最差;PTFE的加入提高了3种树脂的摩擦磨损性能,其中对1252的摩擦磨损性能改善最大,当PTFE含量为30份(质量份,下同)时,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分别降低到了0.16和1.00×10-6;磨损机理方面,1132的磨损方式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而M21和1252的主要磨损方式表现为磨粒磨损;随着PTF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方式均转变为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3.
胡娟  李珂 《大氮肥》2021,44(2):135-136,140
通过对二乙酰单肟法测定微量尿素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验,改进试剂配制的配比用量,消除空白带色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总结试验实施效果与经验。  相似文献   
4.
研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1,SCD1)基因表达对草原安格斯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集38 头平均体质量(698±34) kg、48 月龄草原安格斯牛血液样品,测定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SCD1基因表达量,一代测序技术检测SCD1基因在C878T位点的突变对实验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析SCD1基因表达与脂肪酸组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液样品中共测得36 种主要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以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为主,含量分别达22.53%和26.95%,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中油酸(C18:1 n-9c)含量最高(15.09%);由SCD1基因表达与脂肪酸组成的显著性分析结果可知,SCD1基因表达对肉豆蔻酸(C14:0)、肉豆蔻油酸(C14:1)、C16:0、棕榈油酸(C16:1)、C18:0、C18:1 n-9c、亚油酸(C18:2 n-6c)、MUFA和MUFA/SFA以及C14指数、C18指数、脂肪酸总不饱和指数和伸长指数均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D1基因表达量与C16:0、C16:1、C18:0、C18:1 n-9c和MUFA含量均呈正相关;SCD1基因在878位点处出现了C/T突变,有CC、TT和CT 3 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与脂肪酸组成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草原安格斯牛血液中的SCD1基因表达对其脂肪酸组成具有调控作用,可作为遗传标记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小分子含氧组分在等离子体助燃体系中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丙酮为研究载体,基于先进的分子束质谱诊断平台开展了研究.提供了详细的中间体组分信息,并基于此构建了丙酮等离子体的低温反应网络.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放电激励的作用下,丙酮的燃料氢提取过程被加速,并且还伴随着明显的燃料碎片化过程.研究发现,无势垒反应在等离子体低温氧化的反应机制中十分重要.另外,本文还给出丙酮低温氧化在不同电压激励下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6.
7.
8.
以酰肼功能团修饰的胶体金作为试纸条的标记材料,利用酰肼基团可特异性地与抗体Fc片段醛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特性,实现抗体在胶体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表面的定向偶联。对比于碳二亚胺介导的共价偶联法,酰肼功能团介导的定向偶联需要更少的抗体标记量,更短的偶联时间,酰肼化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hydrazided gold nanoparticles-base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hAuNPs-ICA)检测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展示出更好的检测灵敏度;将hAuNPs-ICA检测ZEN加标的玉米样品,结果显示加标回收率介于83.1%~118.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为3.9%~13.1%,表明hAuNPs-ICA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胡桃醌为胡桃科核桃属植物胡桃楸(Jugland mandshurica Maxim)和核桃(Juglans regia L)中存在的重要活性物质,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in1)为细胞内主要起信号传导作用的小分子蛋白。为探究胡桃醌对Pin1的抑制机理,通过定点突变、计算模拟以及多种光谱学技术研究了胡桃醌与Pin1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显示,胡桃醌可以有效地淬灭Pin1内源荧光。293 K温度时,其淬灭常数(K_(sv))为1.36×10~4 L/mol,结合常熟(K_a)为2.32×10~4 L/mol,结合数(n)为0.85,随着温度升高,其K_(sv)和K_a逐渐降低,表明其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n值接近1则表明两者可形成1:1复合物。同步荧光光谱表明,胡桃醌与Pin1结合会促使Pin1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周围微环境疏水性降低,极性增加。圆二色谱揭示胡桃醌与Pin1结合会导致Pin1中的α-螺旋结构减少。热力学参数显示,在293 K条件下,ΔH=12.97 kJ/mol,ΔS=127.83 J/(mol·K),ΔG=-24.49 kJ/mol,表明胡桃醌与Pin1可自发结合,其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分子对接显示,氢键和范德华力在两者作用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分子对接、定点突变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揭示Pin1催化残基Cys113在胡桃醌结合到Pin1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基(正)丁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和替代燃料,其主要制备途径为糖质底物的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受制于发酵副产物多、溶剂浓度低、产物共沸等因素,传统的生物丁醇分离过程存在分离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制约其产业化制备。为解决生物丁醇分离的技术瓶颈,近年来,应用新型分离技术实现与ABE发酵过程的耦合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生物丁醇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基于汽液平衡、相转移、膜分离技术等新型分离方式的技术特点;并针对多级分离级联系统开发、面向终产物的精馏技术的新趋势、新特点进行剖析和讨论。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生物炼制工艺开发和集成,生物丁醇的制备成本可望进一步降低,提升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