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21篇
  免费   1223篇
  国内免费   512篇
电工技术   3451篇
综合类   883篇
化学工业   6052篇
金属工艺   626篇
机械仪表   788篇
建筑科学   895篇
矿业工程   394篇
能源动力   1961篇
轻工业   2559篇
水利工程   253篇
石油天然气   2242篇
武器工业   78篇
无线电   6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00篇
冶金工业   377篇
原子能技术   393篇
自动化技术   3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546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1304篇
  2013年   1196篇
  2012年   1396篇
  2011年   1671篇
  2010年   1654篇
  2009年   1580篇
  2008年   1679篇
  2007年   1236篇
  2006年   1061篇
  2005年   890篇
  2004年   812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540篇
  2001年   559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301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273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68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临界机组高温合金管氧化膜剥落问题是困扰机组安全与经济运行的难题,严重制约了机组蒸汽参数和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超临界机组采用给水加氧处理方式(OT)后,奥氏体不锈钢管内壁氧化膜大面积剥落事故屡见不鲜,尤以TP347H合金管为甚。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超临界机组合金管氧化膜研究的进展及相关成果,首先介绍了超临界蒸汽环境中合金管氧化机理和原子迁移机制,综述了铁素体和奥氏体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貌特征,分析了蒸汽溶氧对氧化膜生长速率、形貌和缺陷的影响。氧化膜完整性是决定合金抗腐蚀性能的重要因素,但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氧化膜应力破坏了氧化膜完整性。进一步总结了国内外氧化膜应力和剥落研究的数值分析及实验研究情况,为我国超临界机组氧化膜剥落故障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轻因流动加速腐蚀(FAC)引起的锅炉结垢加速、汽水系统管道厚度减小甚至爆裂现象,对超临界机组发生流动加速腐蚀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管壁内表面粗糙度、蒸汽含汽率、pH值、溶氧量对FAC的影响,以及温度与pH值、温度与流速、pH值与溶解氧量、溶解氧量与氢电导率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结合实际电厂的运行数据验证了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减小工质流速、管壁粗糙度和氢电导率,增大给水的pH值和溶解氧含量可以使FAC的腐蚀速率减小,超临界加氧处理时pH值应在8.9~9.2之间,溶解氧量范围为45~100μg/L,氢电导率的期望值在0.1μS/cm以下。由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十分复杂,本文只给出了大致范围和趋势,并未给出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一种特殊的流体,具有粘度低、扩散系数大、密度大和溶解性较好等特点,因此被认为是第四代核反应堆能量传递的首选材料。由于核反应堆的工作环境十分苛刻,超临界二氧化碳应用于核反应堆系统中易造成材料腐蚀,为确保核反应堆安全有效地运行,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腐蚀行为进行系统研究,介绍了核反应堆的发展历程,重点探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合金材料腐蚀的机理,详细阐述了温度、压力、杂质和流速等因素对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腐蚀行为的影响,针对目前的研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从本质上解释传热恶化现象,对当前流动加速效应及其判别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常规直管内所采用的流动加速判别式及其阈值进行总结,讨论了在分析传热特性时判别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了非常规管内的流动加速效应.目前,关于流动加速判别式及阀值的选取还未达成共识,当前的流动加速判别式均不能直接应用于非常规管.U形弯头的存在会抑制流动加速效应对传热的影响,而由直管理论推导得到的流动加速判别式不能反映该现象.  相似文献   
5.
相邻活性位点间的协同作用可以促进催化活性,同时保持源自原子分散性质的高原子利用率,双金属位点催化剂正成为CO2还原反应研究中的新领域。锚定在氮化碳上的原子级分散的Ni/Co双金属活性位点,可作为一种高效的CO2电还原催化剂。该催化剂在-0.6~-1.1 V的宽电势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CO法拉第效率超过90%),并且在连续电解40 h后仍保持94%的初始选择性,显示出卓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刘畅  刘忠文 《化工进展》2022,41(3):1115-1120
CO2加氢制二甲醚(DME)是有潜力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光、电催化相比,CO2的非均相催化转化具有转化效率高等优点,但目前CO2加氢一步制备DME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较低、稳定性较差。本文在简要介绍CO2加氢一步制DME的铜基双功能催化剂、复合氧化物和氮化镓催化剂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活性中心结构和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对于铜基双功能催化剂,CO2加氢经甲醇中间体合成DME,其中还原态铜(Cu0、Cu+及Cu δ+,0<δ<2)是其催化活性中心,且还原态铜的分散度及稳定性、固体酸的性质和酸性位分布以及两类活性中心的耦合效应是决定DME收率和催化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与此相反,DME是氮化镓催化CO2加氢的初级产物。这与铜基双功能催化剂有着本质区别,属新催化剂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对CO2加氢制DME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二甲醚经济”更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刘英 《中州煤炭》2022,(12):159-163
燃煤电厂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影响城市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为有效完成碳中和目标,提出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在线监测技术。在明确燃煤电厂中燃煤锅炉基本情况以及煤质的基础上,确定电厂内二氧化碳排放特征;依据获取的特征确定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碳监测位置,选定相关监测仪器完成燃煤电厂内二氧化碳采样、分析、监测等任务,实现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浓度的在线监测。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开展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浓度监测时,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二氧化碳排放浓度监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紫外线辐照、超临界CO2流体及冷冻干燥对兔毛针织物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织物进行酸性染料的染色试验。测试了织物K/S值和上染百分率,探讨了不同处理方法对兔毛针织物低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辐照、超临界CO2流体及冷冻干燥处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兔毛纤维的低温染色性能,处理后样品的K/S值和上染百分率均高于未处理样品。XRD测试结果显示,冷冻干燥和超临界CO2处理降低了兔毛纤维的结晶度,有利于染料上染。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低碳乙烯生产技术进展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未来几年,现役乙烯生产装置节能改造仍是重点;随着电加热蒸汽裂解技术发展,使用绿电供能将大幅减少生产过程排放;此外,生物质生产乙烯二代技术、CO2还原生产乙烯技术以及乙烷氧化脱氢生产乙烯技术成为研发热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蒸气蒸馏(SD)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蒸馏(SFE-MD)法从红脚艾和汤阴北艾中提取精油,采用GC-MS检测精油化学成分,并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SD法提取精油收率比SFE-MD法高1.2~2.7倍.红脚艾精油主成分为β-石竹烯、龙脑、氧化石竹烯和大根香叶烯D等;北艾精油主成分为桉油精、松油烯-4-醇和十氢二甲基甲乙烯基萘酚等;北艾精油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而红脚艾精油则含有更丰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SFE-MD会导致部分单萜类化合物的损失,如桉油精.艾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及杀灭效果,且抗菌效果北艾精油优于红脚艾精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