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279篇
化学工业   47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295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59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3篇
冶金工业   38篇
自动化技术   1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沉浸式艺术这一新概念,研究其审美体验是如何有助于自我发现并运用于艺术创作再设计中的。沉浸式艺术是一种能够启发感知联觉的审美体验方式,可使人们重新思考自己与“世界”(真实和虚拟)之间的关系。“感知”、“关系”和“转换”是三个相互交织并贯穿全文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沉浸式艺术的研究基础。结合海德格尔“在世界上”(être-au-monde) 的观念来看,与其说“存在”,不如说人们沉浸并感知于这个世界中。然而,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通常是无意识的,对于感知的认识也时常是冷漠和忽视的。沉浸式艺术使这些感觉得以被强调,它突出了个人的感知运动能力,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身体本身的重视。又如Bergson所提出的“投机性关注是建立在一种感知机制的基础上的,这种感知机制从根本上允许对世界进行一定行动而不是仅仅了解这个世界”。因此,对于一个完善的沉浸式审美体验过程来说,重要的是使观众自然地参与其中。当无意识的行为转换为肉眼可见的视觉效果时,审美体验将会更加深入人心。因此关于沉浸式艺术作品的创作,可以结合西方艺术家Marcel Duchamp的Ready-made的创作理念和中国道家的“无为”思想,研究怎样将被忽视的日常行为自然地转换为可见的,被重视的视觉效果,从而揭发主体与“世界”之间的多种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的传播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当前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时期,如何有效地提升民众的生态意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生态审美意识传播为切入点,通过了解国内外主流的室内环境生态评估指标体系的前后变化,总结当前室内环境生态评估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特征;从指标体系的变化中分析生态审美价值观的渗透方式,探讨当代室内环境生态评估对生态审美价值观传播的促进作用。最后,通过实验设定针对室内传统营造技艺应用的评估工具,并且在评估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展示传播的模式与效用,通过评估反馈再一次验证室内环境生态评估对生态审美价值观的正向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3.
奇树古木名贵雅致,护理好这些景观资源,生态资源、采取多种深层次的创造手法,建构多种文景并茂的风景园林,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简家秀  刘瑞  吴家炜 《山西建筑》2007,33(23):40-41
基于时尚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建筑的形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从时尚文化发展对建筑审美的影响做了分析,认为当代时尚文化与建筑艺术文化的发展为共荣局面。  相似文献   
5.
建筑艺术审美的意义是多重的。从伦理学视野探讨,美和善的内在一致性首先表现在它们都以对象的功用作为衡量价值的基本标准,这一观念在建筑艺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次,美与善之间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或康德所说的美是道德的象征,建筑艺术的审美符号便具有象征或隐喻功能,以此来间接地或抽象地表达伦理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建筑的发展来探索建筑与人的心理关系及建筑如何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它从心理·建筑的地方性、心理·建筑的时代性、心理·建筑的互补性、适应性等三个方面来阐明建筑都应符合使用者的心理要求;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认识建筑,设计建筑。  相似文献   
7.
浅析日本传统文化对安藤忠雄建筑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振群 《山西建筑》2007,33(7):48-49
通过对日本传统社会文化的解读来分析道德、价值、审美、生活等方面对安藤忠雄建筑创作的影响,以印证文化对建筑创作深层思维的影响力,从而带动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形态学的角度通过对哈尔滨近代建筑顶部形态(屋顶突出物和女儿墙)的细部构成的归纳、抽象,概括出其母题的基本类型;并根据统计结果,得出具有普遍性的形态母题。通过对整体关系的抽象,概括出其模式的基本类型;并根据统计结果,得出具有普遍性的关系模式;在上述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美学原理,对其所蕴含的美学意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建筑学学科角度,借助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对北魏洛阳城的空间形态结构及其布局艺术的特点作一探讨,并从美学艺术及审美认知、城镇空间艺术、东方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袁粤 《山西建筑》2006,32(14):349-350
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中文学介入的差异性及意境两种特征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美过程中文学介入的三个阶段,体现了文学在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