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4篇
化学工业   48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265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2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大吟  叶一兰  梁福鑫  杨振忠 《化工学报》2021,72(12):6203-6215
Janus颗粒乳化剂兼具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特性及均质固体颗粒的Pickering效应,能高效稳定乳化体系,为界面操控及其功能化、功能物质递送到界面提供新工具。以发展Janus颗粒乳化剂为工具,以软物质界面工程为对象,将为材料学与多领域的交叉融合提供新机遇。组成、尺寸、微结构是精细调控Janus颗粒乳化剂的关键。已实现了磁响应性Janus颗粒的规模化制备,在乳化体系的深度处理方面显示了优势。近年来新发展的高分子单链颗粒及其杂化胶体极大丰富了Janus材料种类,为微尺度工程提供新手段。多尺度Janus颗粒乳化剂可作为强有力工具用于解决界面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把丁苯橡胶乳化剂转化成适合仪器分析的状态,按照自行设计的步骤对其进行预处理:首先考察乳化剂固含量、酸化情况,通过红外光谱法剖析酸化处理前后乳化剂和残液,发现其酸化效果良好;脂肪酸提取方式采用简单环保的水洗法;最后采用衍生化法对酸化提取后脂肪酸进行酯化反应,反应转化率大于98.5%,效果理想。本研究也适合同类型助剂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SV型和SX型混合单元在全静态乳化器的混合机理,使用群体平衡模型对乳化器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SV型与SX型混合单元的混合机理是油相与水相材料通过混合单元时其空间流动方向改变,在流场内形成大量的漩涡,从而达到乳化的目的;通过比较流体在经过SV型和SX型混合单元后的水相索特平均直径(d_(32)),得出SV型混合单元的乳化效果更强,但同时消耗更多的能量,压降更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页岩气地层埋深不断增加和其它工作液因施工不当侵入油基钻井液体系中导致其性能下降,且目前市场上的乳化剂不能很好的解决此问题,开展抗温抗污染乳化剂的研究。 以天然松香酸、多烯多胺、马来酸酐为主要原料,通过酰胺化、Diels-Alder 两步法反应合成一种抗高温抗污染乳化剂NY-4。对NY-4进行结构表征、性能评价及机理分析。红外图谱分析表明松香酸、多烯多胺及马来酸酐均参与了反应,使乳化剂具有抗高温抗污染结构基团。乳化剂加量为3% ~ 5% 时可配制出油水比为 60∶40 至 90∶10、密度为1.50 ~ 2.71 g /cm3 的油基钻井液,该剂配出的油基钻井液抗温可达230℃ ;密度为 2. 3 g /cm3 时,在230 ℃ 下静置5 d,沉降因子SF小于0. 51;抗岩屑污染为 10% ,抗现场水基钻井液、水泥浆前置液和水泥浆侵污为8%。通过在阳101 H2-8 井的应用,该乳化剂能够在 185 ℃温度下保持钻井液性能的稳定,协助钻井工程刷新了当时中国石油页岩气井深、储层埋深4 000 m 以深水平位移最长两项记录。  相似文献   
5.
楼盛明 《食品工业》2020,(4):151-153
通过对咖啡乳样品粒径分布、Turbiscan稳定性分析,研究乳化剂分子蒸馏单甘酯(GSM-HP-C)、蔗糖酯肪酸酯(SM-P-1570)、双乙酰酒石酸甘油酯(DATEM)和琥珀酸单甘油酯(SMG)在相同条件下对咖啡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单体乳化剂的添加量分别为:分子蒸馏单甘脂1.1 g/kg、蔗糖酯肪酸酯1.1 g/kg、双乙酰酒石酸甘油酯0.7 g/kg、琥珀酸单甘油酯0.7 g/kg时对咖啡乳饮料的稳定体系效果相对较好,4种单体中蔗糖脂肪酸酯的稳定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严水金  李桂华  王向云 《爆破》2015,32(2):122-126
为了将大豆浓缩磷脂更好的应用到乳化炸药中,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在真空加热搅拌条件下与改性试剂A反应后加碱中和,再经真空干燥使水分含量≤1%制成改性磷脂。探讨改性磷脂替代50%的Span80制成复合乳化剂在乳化炸药中应用,通过对复合乳化剂制备的乳化炸药基质中游离铵含量、粒子形状和粒径大小、储藏时间等分析测定,评价对其稳定性及爆炸性能的影响。在小试基础上应用于中试生产中,并进行乳化炸药的爆炸和60 d储藏实验,结果表明:殉爆距离5 cm 3/3、爆速4630 m·s-1、猛度11.0 mm等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GB18095—2000)中2号岩石乳化炸药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Synthetic emulsifiers in food industries are being replaced with a customer-friendly food ingredient that is derived from biomass using sustainable green technologies. After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treatment, raw bagasse (21%), pith (26%), and rind portions (25%) were obtained with reduced ash contents. As aqueous extracts, with oligosaccharides and lignin residues, it was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oil-in-water emulsions with 5% soybean oi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mulsions stabilised the oil droplets with particle size between 11 and 17 µm by steric repulsion with raw bagasse-stabilised emulsion showing a better stability at 25 °C (31 day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raw bagasse extracts, without alteration, maybe a potential unconventional source for food-grade emulsifiers by integrating a versatile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of waste without the use of chemicals.  相似文献   
8.
9.
针对现阶段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基础油成本高昂且不可再生的缺陷,研究具有廉价、环保、可再生优势的生物柴油基恒流变钻井液技术。优选原材料制备成本低、环保且低温流动性好的大豆油乙酯生物柴油作为基础油,通过选择高油水比,并在辅乳化剂中引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效减缓了生物柴油基乳液因高温水解、皂化导致的增稠现象。使用由阳离子改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所制备的有机土可改善钻井液的流变性、稳定性和滤失造壁性,且不会引起低温稠化。使用二聚脂肪酸和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合成恒流变流型调节剂,可在生物柴油基中形成强网络结构并有效调控恒流变性。建立一套密度为1.2g/cm~3的生物柴油基恒流变钻井液体系,恒流变温差范围达2~90℃,抗温达160℃,可抗5%海水、10%页岩屑污染,环保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study, a novel chrysanthemum polysaccharide (CP) was obtained and investigated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tea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the CP were elucid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including storage time, metal ions, pH value and heat treatment, were studied on the stability of emul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particle diameter (MPD) (d32) varied from 5.54 to 0.49 μm with the polysaccharide concentration ranging from 0.5wt% to 3.0wt%. The MPD (d32) of emulsions stabilised by chrysanthemum tea polysaccharide (ECP)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GA at 2wt%, and the MPD (d32) of ECP remained stable with no stratification occurred at 25 °C for 10 days. ECP also showed good stability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3.0–7.0). With increase of Na+ and Ca2+ concentration, MPD(d32) and zeta potential values raised significantly, from 2.24 to 7.24 μm and from −40.52 to −35.35 mV respectively. After high-temperature heat treatment, MPD (d32) and zeta potential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dicating ECP presented good storage stability. In conclusion, CP helped stabilised emulsions that could be used as a natural emulsifier for futur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