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8篇
  免费   755篇
  国内免费   217篇
电工技术   14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59篇
化学工业   502篇
金属工艺   49篇
机械仪表   181篇
建筑科学   271篇
矿业工程   39篇
能源动力   81篇
轻工业   2176篇
水利工程   610篇
石油天然气   101篇
武器工业   79篇
无线电   2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6篇
冶金工业   233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1302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罗非鱼和大豆为原料分别提取鱼分离蛋白(fish protein isolate,FPI)和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制备罗非鱼蛋白-大豆蛋白(FPI∶SPI=1∶1,质量比)热诱导凝胶,探讨pH值(6.0、6.5、7.0、7.5)对混合蛋白热凝胶特性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 6.5时罗非鱼蛋白-大豆蛋白混合蛋白热凝胶储能模量G′值大于单一蛋白,凝胶特性最好,硬度和胶黏性相比FPI都得到提升。pH值会影响蛋白质与水分子的结合能力,混合蛋白热凝胶的持水性在pH 6.5时比其它pH值条件下强(P<0.05),达到最大值84.02%,与扫描电镜结果一致,网络结构致密且光滑平整。pH 6.5时,混合蛋白热凝胶的消化率达91.57%,高于其它pH值下的消化率(P<0.05)。因此,通过调节pH值可以改善FPI和SPI混合蛋白热凝胶的凝胶特性和消化性。  相似文献   
2.
为延长带鱼鱼丸保质期,以带鱼鱼丸为原料,分别在250、300、350 MPa压力下处理5 min,以冷藏期间鱼丸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pH值为指标,并结合感官评价、色值、凝胶强度及质地剖面分析,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冷藏带鱼鱼丸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可显著降低贮藏期内鱼丸菌落总数、TVB-N含量,延缓pH值的增加;超高压处理对鱼丸色泽无负面影响,同时能较好保持鱼丸冷藏期间感官特性、色值、凝胶强度、硬度及弹性。对照组和超高压组鱼丸的菌落总数分别在冷藏的第21天和第56天超出105 CFU/g;随冷藏时间延长,对照组鱼丸感官评分明显下降,贮藏14 d后产生异味,第21天时感官已不可接受;超高压组鱼丸感官评分在贮藏35 d内均无明显变化,其中300 MPa处理5 min组在冷藏49 d后感官评分仍在5 分以上,但第56天时感官不可接受。综合考虑,对带鱼鱼丸进行300 MPa超高压处理5 min,可延长其冷藏货架期约35 d。该结果可以为超高压技术在鱼糜制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分布式离散事件系统, 提出了一种模式故障预测方法。首先对分布式离散事件系统的模式故障可预测性进行形式化。通过构造一个模式故障识别器, 从系统所有行为中识别出所发生的模式故障, 并针对分布式系统的不同观测点构造不可观测闭包。在此基础上, 联合各站点观测到的事件序列构造出模式故障预测验证器, 解决了分布式离散事件系统的模式故障预测问题。得出了一个判定分布式离散事件系统模式故障可预测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并提出了相应的模式故障预测算法, 实现了对分布式离散事件系统的模式故障预测。最后, 对分布式模式故障预测验证器的构建和模式故障预测算法进行了复杂度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有效地识别火灾火焰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IAFSA)的孪生支持向量机(TWSVM)的火焰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RGB-YCbCr混合颜色空间模型中火焰像素的分布特点对火焰图像进行分割,并在此基础上提取火焰图像的相关特征;采用人工鱼群算法(AFSA)搜索TWSVM最优惩罚参数与核参数,并在AFSA算法中利用基于聚类的鱼群初始化方法来获得均匀的初始鱼群,同时采取自适应参数来调整人工鱼群的视觉范围和移动步长,另外在原有的三种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行为:跳跃行为和淘汰重生行为,提高了鱼群算法的寻优效率和求解精度;将提取的火焰各个特征量作为训练样本输入TWSVM模型进行训练;将待测试样本输入TWSVM模型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VGGNet模型、Fast R-CNN算法、YOLO算法、传统支持向量机(SVM)、Grid-TWSVM、GA-TWSVM、PSO-TWSVM、FOA-TWSVM、GSO-TWSVM、AFSA-TWSVM,所提出的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孪生支持向量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火焰识别准确率和实时性,解决了TWSVM在火焰识别时参数选择困难、常用参数寻优算法寻优时间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超高压处理对臭鳜鱼微生物群落及品质变化的影响,分别使用300 MPa与500 MPa超高压处理臭鳜鱼10 min,以常压处理样品为对照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超高压处理前后各组样品的细菌群落变化。同时,进行色泽、持水性、体积皱缩比测定与感官评价,并结合微观组织结构观察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综合评价超高压处理对臭鳜鱼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对臭鳜鱼的菌相组成影响明显,其能使微生物组成类型明显减少,漫游球菌属和冷杆菌属为超高压处理前后的优势腐败菌。与对照组相比,样品经超高压处理后,其体表变白,持水性与体积皱缩比下降,其中,300 MPa处理的臭鳜鱼感官品质相对较好。超高压处理会使样品肌纤维纹理变得模糊,肌纤维结构紧致无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超高压处理能改变样品肌原纤维蛋白的二级结构,使α-螺旋和β-转角相对含量减少,无规卷曲和β-折叠相对含量增加。综上所述,300 MPa处理10 min对保持臭鳜鱼的质构特性与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解冻方式对生食鱼片品质的影响,以虹鳟鱼为研究对象,对冷藏室解冻、水浴解冻、微波解冻和常温空气解冻4 种不同解冻方式下生食鱼片的感官、解冻速率、解冻损失率、色泽、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微观组织结构、质构特性、水分迁移和挥发性气味特征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冷藏室解冻的生食鱼片感官得分虽显著高于其余3 种解冻方式(P<0.05),但其解冻速率明显低于其余3 种解冻方式;水浴解冻组的解冻损失率显著低于其余3 种解冻方式(P<0.05),有利于生食鱼片水分的保留,且其TVB-N含量及菌落总数仅较微波解冻组分别高1.02 mg/100 g、0.46(lg(CFU/g)),其感官得分仅较冷藏室解组冻低3.19 分;微波解冻组的白度、菌落总数和TVB-N含量结果虽均优于其他3 种解冻方式,能有效抑制解冻过程中色泽的改变、微生物的滋生和缓解生食鱼片中氨及胺类等碱性含氮物质的产生,但微波解冻使生食鱼片受热不均导致其部分熟化的现象明显,其感官和质构指标均较差,不适宜用于解冻生食鱼片;相较于其他3 种解冻方式,常温空气解冻各个解冻品质指标整体上较差。综上,水浴解冻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其在解冻中的不良变化,更有利于保证生食鱼片的解冻品质。  相似文献   
8.
针对未漂洗鱼糜凝胶强度差、凝胶易劣化等问题,以罗非鱼为原料,研究漂洗工艺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与未漂洗鱼糜相比,漂洗鱼糜的白度值较高,为52.95;持水率提高到91.06%;凝胶强度达到了3839.3 g·mm。未漂洗鱼糜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高于漂洗鱼糜,而黏聚性、回复性和凝胶强度则比漂洗鱼糜更佳。流变特性表明漂洗鱼糜使最终储能模量达到4867.94 Pa,提高了22.95%。核磁共振成像显示漂洗鱼糜的不易流动水含量较高,凝胶结构较为致密。经过漂洗之后,鱼糜凝胶的β-折叠更加稳定,并且蛋白之间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交联,鱼糜凝胶网络结构变得完整,其凝胶强度得到提升。漂洗工艺可以影响罗非鱼鱼糜凝胶特性及其二级结构,从而改善罗非鱼鱼糜的凝胶品质。  相似文献   
9.
Freezing methods have evolved over the last 30 years. This review states the effect of various freezing methods on the quality of fish and seafood. Freezing temperatures, freezing, and frozen storage temperatures were also analyzed and reviewed. The changes in the ice crystal, protein, and lipid affect the fish quality and nutritional value during freezing and frozen storage. Freezing methods when combined with various additives or preprocessing approaches help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freezing and frozen storage. Several experimental or emerging methods also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products'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metadata reanalysis of quality markers, freshly frozen fish using different freezing methods may vary much in terms of ice diameter, but not others. High pressure freezing or immersion freezing-derived fish retains the best quality through frozen storage. More data are required on freezing methods (electrical-assisted freezing, microwave-assisted freezing, magnetic-assisted freezing, radiofrequency-assisted freezing, and the commercial's application and invest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future. This review sheds light on finding a balanced initial shear force during freezing and the use of certain additives to control freezing-related damages. Focusing on ice diameter alone may be futile (e.g., liquid N2 freezing). Future optimization of technologies should be in a way that several processes along the farm to fork such as freezing, frozen storage, thawing, thermal processing of fish, and even refabrication of food should mutually complement each other's needs to deliver safe and high-quality fish to the consumer's plate, even after a prolonged shelf-life.  相似文献   
10.
水产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一, 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原微生物造成鱼类病害频发, 人鱼共患病原菌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水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鱼共患病原菌检测方法对于病害的发现、预防及水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鱼共患病原菌包括人鱼共患细菌性病原和人鱼共患寄生虫病原等。本文对水产品中常见的人鱼共患细菌性病原的种类及其危害性、细菌性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及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病原菌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为研发易携带且简便快速的新型核酸检测方法及产品及水产品中人鱼共患病原菌的检测和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