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124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7篇
建筑科学   35篇
轻工业   1106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43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2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The discovery of Lgr5+ intestinal stem cells (ISCs) triggered a breakthrough in the field of ISC research. Lgr5+ ISCs maintain the homeostasis of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in the steady state, while these cells are susceptible to epithelial damage induced by chemicals, pathogens, or irradiation. During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 of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more quiescent +4 stem cells and short-lived transit-amplifying (TA) progenitor cells residing above Lgr5+ ISCs undergo dedifferentiation and act as stem-like cells. In addition, several recent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a subset of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cells, including Paneth cells, tuft cells, or enteroendocrine cells, may also have some degree of plasticity in specific situations. The function of ISCs is maintained by the neighboring stem cell niches, which strictly regulate the key signal pathways in ISCs. In addition, various inflammatory cytokine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intestinal regeneration and stem cell functions following epithelial injury. Here,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ISCs and their niches, review recent findings regarding cellular plasticity and its regulatory mechanism, and discuss how inflammatory cytokines contribute to epithelial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魔芋粉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和慢性酒精性肠损伤的影响,为开发天然的预防酒精性脏器损伤的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乙醇体积分数56%的白酒灌胃造成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和慢性酒精性肠损伤模型,并用不同剂量的魔芋粉(170、240、400 mg/kg mb·d)灌胃干预,设正常组和模型组。检测指标包括胃黏膜溃疡指数、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monoxide,NO)、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含量,盲肠内容物中游离氨、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肠道微生物的含量,并观察胃、肠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魔芋粉中、高剂量组小鼠胃溃疡指数分别降低了25.42%和28.18%;MDA含量分别下降了38.07%和47.32%;SOD活力和NO、PGE2、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升高;盲肠的游离氨含量、肠球菌数量明显降低,乙酸、正丁酸、戊酸含量升高,胃黏膜和肠道组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魔芋粉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与慢性酒精性肠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影响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胃黏膜脂质过氧化物产物含量,增强胃黏膜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微生态,增强胃黏膜和肠道组织的屏障作用从而实现对慢性酒精性肠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特定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15—2018年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数据,2家哨点医院采集以腹泻症状为主诉感染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和诺如病毒检验,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分析。结果 共监测和采集2 871例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病原体总体检出率为23.55%(676/2 871),其中,诺如病毒为20.04%(97/484)、致泻大肠埃希菌为11.84%(340/2 871)、空肠弯曲菌为7.21%(68/943)、副溶血性弧菌为4.01%(115/2 871)、沙门菌为3.27%(94/2 871)、志贺菌为0.28%(8/2 871);第三季度的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呈现较明显的夏秋季高峰;可疑食物主要是混合/多种食品(41.12%,278/676),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2.19%,150/676)和肉与肉制品(10.95%,74/676)。结论 诺如病毒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是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例的主要病原体,应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对特定病原体阳性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为开展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苦荞对高脂膳食诱导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荞为研究对象,通过高脂膳食诱导建立血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平板计数对血 脂代谢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初步探究了苦荞对血脂代谢紊乱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 影响。结果表明:高脂膳食可引发小鼠血脂代谢紊乱,苦荞淀粉和蛋白均能显著降低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的水平(P<0.05),并基本恢复至空白组的水平。通过平板计数对各组小鼠的肠道主 要菌群(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检测,发现苦荞淀粉和苦荞蛋白干预组的小鼠肠道菌中有益菌 (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有害菌(大肠杆菌)数量则显著低于高脂组 (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中蛋白和淀粉均可吸附胆汁酸与胆固醇并促进其排泄,从而不仅 能调节血脂代谢又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同时,肠道菌群中益生菌比例的增多和有害菌比例的降低又对血脂代谢调 节与抑制氧化应激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因此,苦荞对血脂代谢调节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胆酸排泄、调节肠道菌群平 衡、改善氧化应激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对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目前除了从管理上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对CRISPR与耐药性相关研究也在持续进行。CRISPR-Cas作为一种天然免疫机制,因为其独特的免疫作用机理,目前常被用以基因编辑、耐药性等方面研究。本文对CRISPR-Cas系统进行初步介绍,从其结构、原理以及目前的研究趋势对不同菌株间CRISPR系统与耐药性、毒力因素进行相关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提供耐药机制,为防治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8.
采用交叉划线法、径向划线法、琼脂扩散法及液体共培养法评价各益生菌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4 株具代表性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从20?株益生菌中筛选出同时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及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益生菌菌株。将筛选出的益生菌添加到羟丙基纤维素、丙三醇及魔芋粉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制备生物活性抑菌膜,并对抑菌膜中益生菌的存活情况及抑菌膜的抗菌效果进行评价。交叉划线法及径向划线法实验结果一致: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菌株,特别是Lactobacillus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对4?株目标致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琼脂扩散法实验表明: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培养液、上清液和菌悬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液体共培养法实验表明:乳酸菌L. paracasei CICC 20241先于致病菌接种时表现出更高的生长活性和拮抗活性。此外,本实验制备的抑菌膜是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良好载体,适宜该菌株的生长存活并对目标致病菌表现出持续的抗菌活性,对于开发鲜食食品的包装材料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调查2010—2016年云南省不同食品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了解多重耐药(MDR,即耐3类或3类以上抗生素)菌株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布以及mecA基因的携带率,为有效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和临床感染提供基础数据及参考。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GPI鉴定卡及AST-GP67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进行mecA基因检测。结果 3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耐药率为92.00%(299/325),前3位的分别是青霉素G(88.00%,286/325)、四环素(43.38%,141/325)、红霉素(40.92%,133/325),未检出耐喹奴普汀/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力奈唑烷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株;MDR菌株检出率为47.69%(155/325),MRSA检出率为13.23%(43/325)。不同食品对青霉素G、四环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饮食品、肉与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中均检出九重耐药菌株;MRSA在水产品中占33.33%(1/3),肉与肉制品占17.89%(17/95),焙烤食品占16.67%(3/18),乳与乳制品占14.29%(3/21),餐饮食品占12.41%(17/137),速冻米面制品占5.71%(2/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食品、冷冻饮品和豆制品未检出MRSA。不同年份分离株对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5年均检出九重耐药株;2015年MRSA占比为20.00%(12/60),2014年占16.47%(14/85),2013年占14.12%(12/85),2012年占6.82%(3/44),2011年占10.00%(2/20),2010和2016年未检出MRSA。43株MRSA药敏试验显示耐药率最高的主要为青霉素G(100.00%,43/43),呈多重耐药性,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MRSA,mecA基因的检出率为37.21%(16/43)。结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抗生素耐药变化和发展趋势值得关注,有利于食源性疾病防治和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