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63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8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8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致癌、致畸的真菌毒素,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广泛存在于花生、玉米及其粮油食品中,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幵造成了我国粮油产品出口贸易的巨大损失。传统的化学、物理黄曲霉毒素消减技术可能存在无法觃模化应用、破坏营养成分和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难以在粮油产品加工过程中应用。因此,开展绿色、高效、稳定且大范围实用的新型黄曲霉毒素消减技术倍受广大研究学者关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収展,通过表面改性、增大比表面积等手段设计和研制选择性吸附黄曲霉毒素的纳米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作为粮油产品加工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光辐照技术在安全剂量、降解机制及对营养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迚展;生物脱毒具有高选择性、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其研究也受到了研究学者的青睐。本研究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上述3个方面的黄曲霉毒素消减新技术,幵展望了今后収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The improving effects of addition of nano-wollastonite on some fire properties of medium-density fiberboard (MDF) were studied in this work. Nano-wollastonite was added at four levels (2%, 4%, 6%, and 8%). The size range of at least 70% of nano-wollastonite particles were 30 to 110 nm. The result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ing effect of nano-wollastonite on time to onset of ignition. The improving effect wa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board containing nano-wollastonite. This increase in turn resulted in better curing of resin, and a higher integrity of fibers thereof. Moreover, nano-particles provided a surface with reduced combustibility and therefore, penetration of fire to the inner layers of boards was delayed, thus improving fire properties. High a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rmal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s of boards with different fire properti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for applications where fire properties are of prime importance, nano-wollastonite content of 8% can be recommended. Moreover,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mpare and standardize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apparatus used here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apparatuses like cone calorimeter.  相似文献   
3.
随着纳米技术迅速发展及纳米材料(含纳米颗粒和纳米管等)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中的广泛应用,纳米材料对神经系统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已成为热点.纳米材料本身的特殊性使之能够轻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系统,然而关于纳米材料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及其与神经细胞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都相对匮乏,特别是对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影响的报道非常有限,而后者往往是其行使正常功能的基础.因此本文从离子通道、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电活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一些重要纳米材料对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电生理特性影响的离体与在体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初步讨论了其可能作用机制,并展望了今后纳米材料在神经组织与系统中转运及作用机制研究的可能途经,以期为纳米材料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硝酸铝为铝源,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柠檬酸三铵为起泡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表面活性剂,采用低温溶液法制备TiO2/γ-AlO(OH)复合纳米粉体光催化剂;采用HRTEM、FESEM、EDS、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N2吸附-脱附(BET)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γ-AlO(OH)掺杂量、PVP表面活性剂等对TiO2/γ-AlO(OH)复合纳米粉体的形貌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探究了吸附作用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材料γ-AlO(OH)纳米微球的介孔结构限制了TiO2纳米晶的团聚和长大,适当添加PVP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复合粉体团聚,并调控其微观形貌;当γ-AlO(OH)掺杂质量分数为10%、PVP添加量为0.1 mmol时,制备的TiO2/γ-AlO(OH)复合粉体的BET比表面积为334.27 m2/g,催化性能最佳,光照30 min,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为94.26%,远大于纯锐钛矿结构TiO2和市售P25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抗菌材料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有效地保障着公众的身体健康.然而,在抗菌材料合成过程中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成抗菌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而且残留的有机溶剂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新型抗菌剂的开发及复合抗菌剂的合成方法和路线的改进是抗菌材料专家们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首先介绍了新型抗菌材料——石墨烯及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随后结合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特性,阐述了其在抗菌、药物控释、生物传感、组织工程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将柔性链聚乙烯醇(PVA)分别与刚性链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SA)和壳聚糖(CS)共混,以增强其柔韧性及双极膜界面层的相容性。然后分别以纳米无机半导体材料和戊二醛为交联剂,对PVA/SA和PVA/CS进行改性,制备了PVA-mSA/mCS双极膜。测定了双极膜的J-V曲线、膜阻抗、接触角和溶胀度。以扫描电镜对PVA-ZnO-SA/mCS膜成分与形貌作表征,膜厚约121μm,中间界面层厚约5μm。电子能谱图表明氧化锌均匀分布在阳膜层中。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纳米ZnO改性后双极膜的亲水性增强,具有更强的中间界面层水解离能力,较小的工作电压和较低的膜阻抗,可以广泛应用于绿色化学和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1985年至2010年底公开(公告)的纳米陶瓷专利申请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分析了专利的总体趋势、申请类型、地域分布、法律状态、申请人和IPC的情况,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时代的主流技术,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水平及改造水平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纳米材料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危害。文章从环境毒理学的角度简述了纳米材料产生环境毒理学效应的途径与机制,以及纳米材料对土壤、大气和水体的毒理行为。同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目前有关纳米材料环境毒性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络合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次结构的球形氢氧化镍粉体。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分析表明产物为纳米氢氧化镍薄片构成的粒径为8~20μm之间的球形β型氢氧化镍。实验发现,样品的结构和密度主要受pH值和氨水浓度的支配,11.0≤pH≤11.7时,氨水浓度对样品密度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调节合适的pH条件,可以控制氢氧化镍薄片的厚度和堆积密度从而使样品的振实密度在1.90~2.10 g/cm3之间可控。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样品在2 000 mA/g高电流密度下具有良好的快速充放电性能,其放电比容量在高压段高达219~277 mAh/g。  相似文献   
10.
赤藻糖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相变材料但很容易发生过冷。文中通过添加纳米材料作为成核剂改善赤藻糖醇的性能,制备了不同纳米材料的相变复合材料。对样品的融化-凝固过程进行观测记录,绘制了时间温度曲线并对导热系数和相变潜热进行测定,分析了添加材料对赤藻糖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简单的超声振荡分散方式下添加纳米氧化铝可以很好地分散于融化的赤藻糖醇基液中。添加的纳米氧化铝能有效缓和赤藻糖醇的强过冷倾向;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25%的纳米氧化铝时材料的导热系数较纯赤藻糖醇提高2倍,且相变潜热不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