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3篇
轻工业   2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原位一步法制备导电胶,通过改变实验工艺条件,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含量、超声分散时间、微波加热时间对导电胶性能的影响。通过TEM对产物形貌进行表征,并分析了不同条件对纳米银形貌的影响。当PVP为0.2 g、超声分散时间8 min、微波加热时间6 min时,制备的纳米银的尺寸4均一,导电胶的体积电阻率可达到3.56×10Ω·cm,可替代传统的锡铅焊料。  相似文献   
2.
开发低毒、无毒的环境友好型抗海洋生物污损涂料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寻找防污高分子材料;二是寻找无毒的防污剂,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防止生物附着。综述了环境友好型抗海洋生物污损涂料的研究现状,结合纳米银在防污涂料中的应用,探讨了抗海洋生物污损涂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选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分别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和葡萄糖为还原剂的体系下制备纳米银颗粒,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CMC体系制备的纳米银粉末平均粒径为20~30nm,为多晶结构;用葡萄糖体系制备的纳米银粉末平均粒径为25~35nm,为面心结构。利用抑菌圈法对纳米银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2种体系下制备的纳米银对海洋芽孢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纳米银粉表面包覆硅烷偶联剂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减少纳米银粉的团聚,增强纳米银粉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提高其与有机材料的亲合性,改善纳米银粉在有机基体中的均匀分散,需预先对纳米银粉进行表面改性.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银粉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定活化指数,研究了KH-560用量与纳米银粉改性效果之间关系,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后纳米银粉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纳米银粉为面心立方晶系,晶粒尺寸约为20 nm;通过活化指数的测量,KH-560最佳用量为5%,改性后纳米银粉疏水性增强,活化指数达0.8;红外光谱表明,KH-560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银粉的表面,并形成了有机包覆层;UV-vis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银粉在氯仿中具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微波协同纳米银对羽绒抗菌除臭的新工艺,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法,确定了抗菌实验中最适宜辐射时间、羽绒与纳米材料最佳质量比、辐射温度、微波辐射功率等条件。在所确定的最适条件下,探讨了微波协同纳米银的最佳抗菌率。同时,进行了纳米银的回收实验,测定了多次回收的纳米材料的最佳抗菌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纳米银的优化抗菌条件为微波时间5 min,纳米银与羽绒质量比3∶1,微波时温度50℃,微波功率300 W,最佳抗菌效果88.02%,新工艺最佳抗菌率随着纳米抗菌剂使用次数增加略有下降,至少可回收循环使用2次。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控制制备纳米银,本文对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进行了接枝改性,制备了"核-壳"结构的改性超支化聚合物(MHBP-OH)。利用其在水溶液中制备了纳米银,并将其接枝到棉织物中原位控制生成纳米银,以实现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对生成的纳米银进行了表征,并对原位生成纳米银整理的棉织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水溶液中控制生成的纳米银平均粒径为3.82 nm,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棉织物中原位生成的纳米银粒径在10 nm左右,在棉纤维上分布均匀,当银含量为146.26 mg/kg时,整理后的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9.76%和99.62%,30次洗涤后,银含量仍保持在126.61 mg/kg。  相似文献   
7.
以二乙烯三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马来酸酐为改性剂,合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并以此为模板制备纳米银溶胶。考察改性剂用量对纳米银粒径的影响,研究合成温度和时间对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及其吸光度的影响,优化合成条件,采用红外和核磁表征聚合物结构,测定纳米银的粒径与分布,并与丁二酸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为模板制备纳米银溶胶比较。结果表明:合成工艺优化条件为:马来酸酐/二乙烯三胺的物质量比为1:20,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h。相对丁二酸酐,马来酸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为模板制备的纳米银粒径小,分布窄。研究表明,采用马来酸酐对超支化聚合物改性,可以更有效减少纳米银团聚。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场驱动喷射沉积微尺度3D打印制造高分辨率纸基电子的新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通过实验揭示了主要工艺参数(电压、气压、打印速度)对三种纸质基材上打印银线的质量和精度影响及其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电场驱动喷射微3D打印机,使用含银量75%和动力黏度35 Pa·s(25 ℃)的低温纳米银浆,并结合优化工艺窗口,在纸质基材上通过多层堆叠打印实现了高分辨率、大高宽比微纳结构,其中在RC相纸上堆积15层后,其线宽可保持在10 μm、高宽比增至6.33,电阻下降了94.8%。最后,在不同纸质基材表面制作了柔性电磁驱动器、复杂导电图案等样件来证明其打印能力。结果表明,采用电场驱动射流沉积微尺度3D打印技术新方法,并结合高黏度低温烧结纳米银浆,可为高性能纸基电子制造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宁佐龙  缪国华 《合成纤维》2006,35(12):46-49
通过在纺丝过程中添加无机层状纳米银磷酸盐抗菌母粒制备出了一种持续、高效、广谱的抗菌锦纶6纤维。研究发现:采用低温纺丝技术,可有效地控制熔体氧化降解,减少断头和飘丝;减小侧吹风风速,降低纺丝速度,提高丝条上油量可降低条干不匀率;降低DTY加工速度、拉伸比、D/Y比及热箱温度有利于克服抗菌POY物理性能变化给DTY加工带来的不利因素。扫描电镜显示:抗菌粉体在纤维表面均匀分散,平均直径约1.0μm,较少发生团聚。抗菌实验表明:经洗涤100次后,纤维抗菌性能仍达99%。  相似文献   
10.
纸质基材抗菌包装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纳米银为抗菌剂、聚乙烯醇为黏结剂处理普通成纸,制备了包装用抗菌纸。采用抑菌圈法评价了该抗菌纸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研究了聚乙烯醇和纳米银的含量对抗菌纸抗菌性能、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纸的抗张强度及伸长率均能满足包装需求,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其抗菌效果随纳米银和聚乙烯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