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6篇
  免费   838篇
  国内免费   546篇
电工技术   1069篇
综合类   860篇
化学工业   269篇
金属工艺   539篇
机械仪表   1184篇
建筑科学   414篇
矿业工程   295篇
能源动力   149篇
轻工业   163篇
水利工程   96篇
石油天然气   138篇
武器工业   187篇
无线电   10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3篇
冶金工业   422篇
原子能技术   184篇
自动化技术   140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504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导陈垃圾在滚筒筛中的运动方程并求数值解,按最大位置角将陈垃圾运动模式划分成滚落、抛落、圆周运动,给出不同筛筒转速、半径、动摩擦因数下的运动模式判别云图. 滚筒筛试验结果显示,陈垃圾运动的最大位置角随转速的升高先增大后不变,转速超过50 r/min后垃圾进行圆周运动. 陈垃圾滚筒筛的筛分效率随转速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抛落差的增大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原料水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 基于试验结果,给出滚筒筛最优转速取值云图,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垃圾动摩擦因数及滚筒半径选择最优转速,同时减小水的质量分数以提高筛分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起500 kV线路故障进行分析,确定该线路分相电流差动保护跳闸位置开入异常,查出跳闸位置开入异常是由厂家配线错误导致的。本次异常处理对变电二次检修、基建验收等环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种能实现三平移一转动(3T1R)的2RRPaR+2RSS并联操作手机构。对该机构进行了结构特性分析,计算了其自由度及POC集,并得出其耦合度为2;依据该机构的结构特性及几何约束条件,采用二维搜索法对该机构的位置正解进行了求解,推导出了其位置逆解,并验证了位置正逆解的正确性;基于该机构的逆解公式,计算出其三维工作空间,并得到了一组Z向不同截面的切片形状,同时对Z=1000 mm截面处的转动能力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雅可比矩阵对机构奇异位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2RRPaR+2RSS机构在与H4机构主要尺寸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其工作性能总体优于H4机构。与H4机构相比,所提机构的工作空间增加了27.87%,其转动能力提高了4.35%。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高斯响应矩阵在对高分辨率γ能谱进行重建时,极易出现假峰、峰位漂移等问题。本文针对测量条件(温/湿度、电压波动等)微弱变化引起峰位扰动进而影响高斯响应矩阵重建结果准确度的问题,通过引入微扰动修正因子,对现有高斯响应矩阵进行修正。采用IAEA重峰分解测试谱及GMX40P高纯锗探测器实测能谱对修正前后的高斯响应矩阵进行谱线解析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修正后响应矩阵重建的能谱,其峰位与实际峰位保持一致,净峰面积的相对偏差分别低于1025%和550%。  相似文献   
6.
会话推荐的任务是根据用户近期的点击行为预测下一个点击.该领域之前的模型主要关注到会话推荐中的时序模式(序列特征),但是由于用户兴趣迁移以及商品多属性等因素,物品之间的交互关系可能比呈现出来的时序模式更为复杂.为了解决该问题,受PageRank算法的启发,把会话点击和网页跳转联系起来,提出了一个会话推荐中的影响力扩散模型.具体地说,该模型在会话序列的显式时序结构之上构建了会话图,刻画出更加丰富的转移路径,并通过图扩散模型捕获到物品之间的潜在交互关系.在会话表示阶段,该模型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位置编码方式来应对兴趣迁移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意图提取框架,能在多兴趣会话中迭代出核心意图.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相较于以往方法有较好的性能,并有效解决了兴趣迁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罗茨转子便捷高效的轮廓构造,提出了一种双对称图解法。首先由转子副轮廓间的共轭关系,得出同一转子各轮廓分段间关于中轴和节圆切线的双对称构造关系;其次由给定的共轭段依序图解出待定共轭段和外过渡段及内过渡段;最后就抛物线例展开详细阐述。结果表明:双对称图解法的图解质量好,拟合精度高,更易于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所理解;全轮廓段参与的共轭泄漏和径向泄漏更少。成果为同类转子便捷高效的轮廓构造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软件CONVERGE研究了天然气直喷发动机的高压天然气射流混合、引燃燃烧及排放物生成等基础过程,详细分析了引燃方式和引燃距离对这些基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直喷天然气射流能够明显促进引燃柴油喷雾发展与混合,但引燃柴油喷射对天然气射流发展影响不明显。高压直喷天然气射流火焰中心存在温度较低而天然气浓度较高的火焰内陷区,该内陷区是碳烟的主要生成区域,碳烟高浓度区位于火焰内陷区中后部。与引燃方式相比,引燃距离对火焰浮起长度、火焰内陷长度及NOx和碳烟排放有更明显影响。随引燃距离增加,火焰浮起长度和NOx排放增加,火焰内陷长度和碳烟排放减小。柴油喷入天然气中引燃在3种引燃方式中具有最高的放热率峰值和最短的燃烧持续期,其NOx和碳烟排放最低,但甲烷逃逸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使城市物流配送的难度加大,配送延迟风险提高、配送可达性降低、配送成本提高,对城市物流服务水平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地铁作为当下绿色环保的城市运输体系,具有轨道网络覆盖面高、运营速度快、运营时刻稳定等优点,若能利用地铁承担部分城市内部的物流运送工作,将能极大地改善现存的物流配送难题。本文从集装设备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全新的城市地铁集装运送模式,利用地铁空闲时刻开展城市物流运输活动,既能解决当下城市道路拥堵对城市货运的限制问题,又能降低地铁空载带来的成本损耗,增添地铁运营收益,实现物流配送与地铁运营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采煤工作面煤层的厚度变化、含夹矸和包裹体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煤岩占比和岩层位置辨识的差异,致使采煤机在截割过程中会产生无效调整截割高度的情况,影响其可靠性和智能化技术水平。截割煤岩载荷特征及其关联截割状态的模型可以预测、修正和决策采煤机截割行为,提升采煤机智能化程度。借鉴多信息实时修正记忆截割与煤层三维地质信息建模等方法,提出了采煤机自主调高-调速二元协同控制模式及截割状态关联特征模型,考虑煤岩赋存条件以及滚筒相对煤岩层的位置和工作参数,划分滚筒截割过程为顺转截割、逆转截割、向和逆自由面截割以及截割顶底板和夹矸等截割状态,分析截齿截割煤岩的过程与状态,构建了向和逆自由面截割状态特征量的数学模型和截割顶底板位置与占比的识别定量载荷关联特征模型,给出了截齿垂直、平行于层理方向截割力的累计占比计算方法,通过旋转截割实验验证截割煤岩载荷特征模型的准确性。根据截割顶、底板、夹矸岩层前后载荷变化导致的截割电机电流变化规律与调高液压缸两腔压力的关联性变化规律,结合截割状态的关联载荷特征模型,修正与预测截割状态和岩层位置,确定了修正采煤机调高调速行为协调控制的截割状态特征参量。研究表明:向自由面截割煤岩断裂位置大于逆自由面的,向自由面易于破碎煤岩,且截割载荷与比能耗均小;分别获取截齿截割顶底板载荷增量与方向角,载荷增量均与岩层厚度呈正相关性,但截割顶底板方向存在明显差异;随截割夹矸岩层厚度增加,截齿截割载荷增大,且截割载荷与夹矸位置呈抛物线关系;给出截齿垂直和平行层理截割力特征值占比的度量,反映截割顶板易于截割底板的特征;截齿向自由面截割煤岩理论和实验的截割阻力功特征值、断裂位置和断裂崩落线与截割点垂线夹角的平均误差分别为3.10%,3.37%和8.07%,验证了截割煤岩状态特征量数学模型的正确性。该研究通过给出融合载荷特征的截割状态修正与煤岩状态识别的理论基础描述,为进一步精准实现智能化采煤机调高-调速二元协调控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