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8篇
  免费   822篇
  国内免费   448篇
电工技术   2661篇
综合类   877篇
化学工业   224篇
金属工艺   337篇
机械仪表   1293篇
建筑科学   153篇
矿业工程   304篇
能源动力   178篇
轻工业   88篇
水利工程   34篇
石油天然气   242篇
武器工业   140篇
无线电   11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3篇
冶金工业   177篇
原子能技术   42篇
自动化技术   17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733篇
  2011年   865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538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723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4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丽香  王灿  张超  王晓宇 《微电机》2021,(5):1-4+61
齿槽转矩会造成振动与噪声、电机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故有必要削弱电机的齿槽转矩。通过研究分析内置V型PMSM齿槽转矩的产生机理,分析与齿槽转矩有重要影响的气隙磁密谐波,提出了改变单极V型磁极宽度及V型磁极夹角角度,其它磁极不变以削弱齿槽转矩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磁极宽度及不同夹角角度对齿槽转矩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改变单极磁极与磁极未变化时对齿槽转矩、气隙磁密、平均转矩以及转矩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波动的存在影响电机系统的控制精度,因此如何减小电机转矩波动一直是研究热点。针对具有隔磁桥结构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本文提出了一种减小内置式永磁电机转矩波动的空气隔磁槽优化设计方法,即以降低电机转矩波动为优化目标,以空气隔磁槽结构几何参数为优化变量,基于Taguchi法实现了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低转矩波动设计。在此基础上,对优化前后电机空载和额定负载工况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以在保持额定输出转矩不变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电机空载齿槽转矩和负载转矩波动,提高电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熊洋  黄金  舒锐志 《中国机械工程》2021,32(17):2040-2046
针对磁流变液装置所产生的转矩偏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磁流变液与电热形状记忆合金(SMA)联合传动的方法,并介绍了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热SMA弹簧力学特性,推导了温度与摩擦转矩的关系;通过有限元软件对装置进行了磁场分析,得到了环形磁流变液工作间隙磁场强度与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得出磁流变液传递的转矩。实验结果表明:由8个SMA弹簧产生的摩擦转矩最大为1.798 N·m,励磁线圈的电流为1 A、匝数为380时,磁流变液传递的转矩为1.41 N·m。相较于单一的磁流变液传动装置产生的转矩,磁流变液与电热SMA联合传动产生的转矩为3.15 N·m,传动性能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4.
针对单级LED驱动电源输出电流低频纹波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型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驱动电源。分析了该驱动电源的工作原理以及低频电流纹波的抑制机理,给出了一种将漏感引起的电压尖峰能量反馈到负载侧,抑制输出侧低频电流纹波的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设计了一台满载功率为100 W的数字控制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电路能有效降低LED电流的低频纹波,实现LED的无频闪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维成  罗一平  王磊  熊皓 《机械传动》2021,45(4):64-68,79
基于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设计了一款盘面加工有矩形凸块的盘式磁流变制动器,推导了其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仿真模型,不断优化矩形凸块的尺寸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当加工有12个宽度为2 mm、深度为1.5 mm的矩形凸块时,产生的制动力矩达到626 N·m,比未加工凸块时的制动力矩提高了31.5%,表明设计的磁流变制动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制动力矩。  相似文献   
6.
The development of vehicle-to-everything and cloud computing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a commuter vehicle demand torque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historical vehicle speed information is proposed, which uses machine learning to predict and analyze vehicle demand torque. Firstly, the big data of vehicle driving is collected, and the driving data is cleaned and features extracted based on road information. Then, the vehicle longitudinal driving dynamics model is established. Next, the vehicle simulation simulator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longitudinal driving dynamics model of the vehicle, and the driving torque of the vehicle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travel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acceleration-cruise-deceleration road pairs for analysis, and the vehicle demand torque is predicted by BP neural network and 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相似文献   
7.
王焕彩 《阀门》2021,(1):16-20
介绍了角行程电液执行器的几种常见传动结构,分析了各种结构的力矩输出特性及与阀门配套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间接矢量控制系统中的转矩辨识算法,该算法将电机输入输出序列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且神经网络的结果由分步计算实现;同时,该算法中训练数据集的标注采用加速度为核心的标定方法,并设计了数据集中多工况的转矩给定轨迹。相较于传统的神经网络方案,此方案在引入输入输出序列后,使网络对暂态过程的拟合能力得到提升;此外,采用所设计的多工况下的转矩轨迹和基于加速度的标定方法,不仅能够避免模型对特定工况的过拟合,而且能够在兼顾辨识精度的同时在标定过程中无需采用转矩感仪器。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案精度高,鲁棒性强且适用于暂态过程,整个算法流程在工程上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模型参考自适应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MRAS)实现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原理,针对传统的MRAS抗扰动性差,位置估计误差大的问题,提出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代替传统PI观测器。ESO不仅能提高转子位置的估计精度,其观测的负载转矩还能用作前馈补偿,以减小负载转矩扰动对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负载和速度突变情况下,使用新型变结构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_ESO)估算的转速较传统MRAS的抗干扰性能力更好,系统的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张翔  苏文文 《轴承》2021,(3):67-70
为满足超高温关节轴承使用环境的需求,提出了以高温合金K465为套圈材料,TiAlN为内圈涂层的缺口型向心关节轴承设计方案。启动力矩测试及高温磨损试验的结果表明:径向载荷为0时,轴承在变温工况下的启动力矩为室温下的2~3倍,850℃高温磨损后轴承的径向游隙增加量为0.008 mm,且试验后轴承的涂层未磨穿,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