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完全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一般工业技术 | 370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ANSYS软件在模拟分析声学换能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ANSYS是通常用于分析和设计声学换能器的有限元软件之一,通过实例给出分析声学换能器的处理过程,包括建模、施加载荷、设置求解选项、使用后处理器、以及获得换能器振动辐射参数的一般过程,并涉及宽带换能器、矢量换能器的发射与接收问题,对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换能器的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细节的处理方法做了较全面的概括。还简要讨论了流体中结构模态分析的一般处理方法,对结果数据进行数学运算操作并获得换能器的特性参数等等。 相似文献
2.
3.
超声换能器位置对碘化钾溶液碘释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用碘化钾溶液作为样品对双超声在同向,正交,相向辐射时溶液中碘释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双频超声辐射效果比单频辐射好,同向超声辐射要比正交,相向效果好,它显示出声化学产额与换能器的位置有关,并对此现象予以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4.
夹心式功率超声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工程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中为换能器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改善提供一些有用的设计指南和解决措施,并对功率超声夹心式压电陶瓷换能器工程设计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即换能器各部分的功能及选择,压电陶瓷元件的位置优化,接触界面对换能器性能的影响与预应力的选择及影响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结论表明,文中所述对于优化设计、改善并提高性能具有参考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7.
8.
扭转振动压电超声换能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夹心式复合结构压电超声扭转振动换能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该换能器由两段金属真圆棒及切向极化的压电陶瓷圆片堆复合而成,文中首先研究了切向极化压电陶瓷细长管的扭转振动性,推出了其机电等效电路,并提出了压电陶瓷细长管截面扭转系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隔震换能系统的换能效率及振动控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提出的隔震换能控制系统是由隔震层和换能装置构成的,该系统可以实现将地震时地面输给上部结构的部分能量转换为液压能,储存于蓄能器中,该能量可进一步用作主动控制能源。建立了该系统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对其换能效率和结构振动控制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Matlab 的Simulink 对一个框架隔震换能结构体系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换能效率高,并且隔震层的阻尼越小,换能效率越高;地震输入强度对换能效率影响较大,当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峰值较大时,换能效率可达70-80%;与普通隔震相比,采用隔震换能系统时,隔震效果接近,但隔震层位移可降低一半。 相似文献
10.
A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implemented for simulating the radiated fields of both planar and curved transducers in acoustic media.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gener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developed for solving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wave fields are presented for both the nearfield and farfield regions of the transducer. Three excitation pulses with the same center frequency but different bandwidths are examined and the accuracy is indicated by a comparison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axial and transverse fields with the analytical results for continuous wave excit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