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篇 |
综合类 | 58篇 |
化学工业 | 23篇 |
金属工艺 | 72篇 |
矿业工程 | 31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2篇 |
冶金工业 | 8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工科的科学研究都是要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无论是产品性能的改善、新产品的试制、生产设备的研制与改造、生产工艺的改进,还是生产过程的原理,都与生产息息相关,和市场相联,科研成果自然有利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4.
热力学研究得出:当系统残余压力为100~10 Pa时,SiO2与碳反应在1465~1353 K以上即可生成Si和CO;在1329~1225 K以上即可生成SiC和CO;SiO2和还原剂碳及氟化铝在1464~1353 K以上反应生成SiF4和CO及铝。实验考察了真空低价氟化法炼铝过程中SiO2的分布。XRD表明:SiO2在低价氟化法炼铝过程中有五种走向:(1)被还原成SiC,存在于残渣相;(2)被还原为单质硅,再与还原出的铁生成硅铁,存在于残渣相;(3)SiO2与冰晶石生成铝硅酸盐进入气相中;(4)SiO2与冰晶石生成气态SiF4,再与冰晶石分解的氟化钠形成Na2SiF6进入冷凝相;(5)形成气态低价氧化硅,再在合适温度下分解为单质硅进入冷凝相。 相似文献
5.
氧化铝碳热还原—氯化法炼铝过程中冷凝区碳化铝的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力学分析及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与手段,研究了真空条件下氧化铝碳热还原—氯化法炼铝工艺中冷凝区碳化铝的形成原因.通过热力学研究,在10~100 Pa,温度低于973 K时,Al与C生成Al4C3的反应及Al与CO生成Al4C3与Al2O3的反应满足反应发生的热力学条件.在Al与CO生成Al4与CO2的反应中,... 相似文献
6.
7.
8.
戴永年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
本文综述了真空冶金在有色金属冶金中的出现与成长,由于所处的社会条件,使它一开始就得到较快的发展,当今冶金工业受到条件限制而面临重大改造,要求节约能源,节约人力,不污染环境,在矿石贫化时能简化生产过程,生产成本低。真空冶金技术有一些重要的特点,能在许多方面弥补常压冶金之不足。五十多年来,有色金属的真空冶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会成为改造冶金工业的重要技术之一。文中也指出真空冶金历史不长,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9.
F-Cr复合掺杂LiMn2O4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机械活化-固相合成法制备了尖晶石LiCr0.06Mn1.94O4-xFx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RD、SEM、EDS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了其组成、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Cr0.06Mn1.94O4-xFx(0.04≤x≤0.20)样品为单一尖晶石结构,形貌较好,粒径分布均匀;F-含量增加,晶胞参数增大,但对LiCr0.06Mn1.94O4-xFx的相结构和晶体形貌影响不大;F-和Cr3 复合掺杂不仅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还增加了尖晶石结构的稳定性,改善了材料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生物质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SOFCs)中的循环流程.在本技术中,生物质气的主要成分甲烷首先被熔融盐中的晶格氧部分氧化为H2和CO,生物质气中的杂质S和重金属被熔融盐吸收;CO和H2在SOFCs阳极室被电化学氧化为CO2和H20,反应释放的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大部分CO2在特定温度下,经可再生材料Li4SiO4吸收、解吸被提纯回收.少量CO2和H2O被循环到熔融盐池与甲烷发生重整反应,反应所需要的热量由甲烷部分氧化释放的热量提供.本系统中SOFCs抗积碳及对含S和N燃料的容忍性比较好;整个系统能量利用率高,可以实现CO2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