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4篇
金属工艺   1篇
冶金工业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昆明冶专)经过十五以来的改革创新,特别是3年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十五以来的重要发展变化1.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提高素质 优化结构 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整体教学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对高职院校来说既具现实性,又具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衔接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必须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积极参与国际人力资源的培养,积极拓展国际国内两个教育市场,实现内引外联,优势互补。要针对东盟国家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建设一条“双向互通”的培养体系,“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要更新观念,创新教育理念,增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紧迫感,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学校国际化水平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为各行各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是我校应对金融危机,朝着建设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目标迈进的行动指南。提出通过“在学习领悟中更新观念、在谨慎应对中寻找差距、在总结成绩中增强信心、在主动迎战中调整方略和在科学实践中推进示范”四个方面的措施,以实现昆明冶金专科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形下,高职院校要加强内涵建设,必须要寻求能迅速提升高技能人才内在质量的突破点。从办好一流的高职教育,增强学生三大能力上着眼,提出了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可从“适合、适度、适应、适用、适当”等“五适”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要发展,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能体现高职特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的第一建设。本结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美国考察中所感受到的来自美国的科技意识、法律意识、环境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人才意识、品牌意识和责任意识等几种意识的强烈冲击,从而感悟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九点走势,即:办学分工规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机制弹性化、专业设置市场化、学校管理产业化、后勤保障社会化、分配考核年薪化、素质教育制度化、就业渠道畅通化。通过借鉴美国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结合学样实际,从近几年学校改革的具体事例中,总结得出学校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主动开拓,二是抓住机遇,三是深化改革。同时进一步说明:只有主动开拓,才能抓住机遇,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深化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会促进发展。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主动开拓抓机遇,深化改革促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矿业的地位、人才矛盾现状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作为一个资源大省,矿业是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由于矿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出现了严重不场的局面,不仅导致了高校相关学科教学资源的严重闲置和浪费,而且进一步恶化矿业企业人才资源使用和储备的环境,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使我省矿业企业在新一轮国际国内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省矿业人才矛盾对矿业支柱产业健康发展的严重制约作用,并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本就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总结了学校近30年来在环境专业教育和普及教育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不足。通过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对高职专业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对专业的课程开发设置以及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并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技术实践环境,积极探索环境工程类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非环境类专业中开展环境教育,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