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冠超  钟丽艳 《广东化工》2010,37(6):184-185
天汕国家重点高速公路蕉岭—梅县段位于粤北地区,该地区多山地丘陵,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天汕高速公路广福隧道段岩体开挖现象非常严重,其放射性辐射环境状况尤其需要引起关注。文章通过对广福隧道地区的放射性辐射环境水平现状进行监测,结合历年放射性调查资料,评价高速公路选线地区的辐射环境与放射性状况。检测结果表明,根据路段放射性水平划分,广福隧道区段属C类路段。文章建议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增设屏蔽层、及时通风、渣石及时外运等辐射防护措施,以达到辐射环境安全限值。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某稀土冶炼厂及周边环境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污染程度及危害,分析某稀土冶炼厂及其周边土壤中~(238)U、~(232)Th、~(226)Ra和~(40)K的分布特征,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壤放射性核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放射性核素浓度范围分别为~(238)U 50.73~6 275.00、~(232)Th 131.00~3 581.00、~(226)Ra 45.63~5 952.00、~(40)K 59.90~1 065.00Bq/kg。由于自然淋滤和渗漏作用,随深度增加,~(238)U、~(232)Th、~(226)Ra和~(40)K浓度呈减小趋势。地质累积指数法表明,4、5号采样点~(238)U、~(232)Th和~(226)Ra为主要污染核素,其评价指数分别为(3.14、2.81、1.16)、(5.19、3.13、4.91),属重度、极重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4号和5号采样点属于极重度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表明,经口摄取途径健康风险较大,高于人体接受范围,吸入摄取途径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某稀土冶炼厂周边土壤环境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锅法制备了高岭土负载钛酸钙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放射性废水中的U(Ⅵ)的吸附性能和机理。探讨了反应温度、U(Ⅵ)初始浓度、接触时间、固液比等对其吸附废水中U(Ⅵ)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和等温吸附分析。结果表明,高岭土负载钛酸钙复合材料对废水中U(Ⅵ)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当溶液pH=3.5、固液比0.4 g/L、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25 ℃时,U(Ⅵ)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4.7%,最大吸附量为197.6 mg/g。高岭土负载钛酸钙吸附U(Ⅵ)的过程是一个自发且不可逆的吸热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其对U(Ⅵ)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并存,以非均匀吸附为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绿色高效处理含铀废水,研究了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多硫化钙改性纳米零价铁(CPS@nZVI)材料并用于去除溶液中U(Ⅵ),考察了CPS@nZVI对溶液中U(Ⅵ)的去除效果。并通过SEM-EDS、XPS和XRD对材料的形貌和表面物质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溶液pH=3.5、U(Ⅵ)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固液质量体积比0.5 g/1 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20 min条件下,CPS@nZVI材料对溶液中U(Ⅵ)去除率为98.13%,去除量为19.53 mg/g; SEM-EDS、XPS、XRD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主要由Fe0、FeS组成;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该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控制,为单分子层吸附;还原过程符合伪一级还原动力学,溶液中的U(Ⅵ)以吸附和还原沉淀2种方式去除。  相似文献   
5.
以某地区8个煤矿和13个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取样与室内检测,对粉煤灰生产利用中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进行比活度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原煤到粉煤灰过程中,4种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的富集系数在2.15~3.79,富集系数与燃煤浓缩比基本一致,确定转移系数为3.79;在粉煤灰到粉煤灰砖中,4种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的富集系数为0.65~1.04,富集系数与粉煤灰掺比基本相同,确定转移系数为0.70。整个过程放射性核素未发生损失,且不因放射性水平高低影响其转移系数。粉煤灰砖放射性水平评价表明,该地区8类粉煤灰砖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适用于任何途径(除X-8外均可作为建筑主体);剩余5类粉煤灰砖仅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等与人体接触不密切的建筑上,后续仍需加强该类粉煤灰砖在生产、使用等方面的监督。该地区13类粉煤灰砖的γ辐射吸收剂量率水平较高,但其中6类粉煤灰砖的年有效剂量率低于全国推荐值,表明对人体的辐射危害较小,可以用于建筑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6.
2016年我国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待全面落实后将为国内土壤污染与治理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与市场。本文介绍了国内土壤污染与治理的发展形势,全国的污染状况及目前的市场需求,并对土壤相关的国家政策进行解读。进一步详细列举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的主要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以及联合修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CuInS_2可见光响应型材料,借助SEM和XRD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探究了不同溶液pH、反应时间、CuInS_2浓度、U(Ⅵ)初始浓度对CuInS_2光催化还原U(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InS_2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在溶液pH=5.5、U(Ⅵ)初始浓度10.0 mg/L、CuInS_2浓度0.8g/L时,CuInS_2材料对溶液中U(Ⅵ)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为87.81%,去除量为12.13mg/g。  相似文献   
8.
报道广东省某独居石生产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2019、2020年度,该企业周围区域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113~263 nGy/h;空气中氡浓度为<3.7~25.4 Bq/m3,钍射气浓度为5.9~14.2 Bq/m3;土壤中U、Th和226Ra含量分别为0.99~4.85 mg/kg、31.4~90.0 mg/kg和18.9~57.9 Bq/kg;地下水中U、Th 和226Ra含量分别为<0.04~0.10 μg/L、<0.05~0.16 μg/L和<2.0~5.7 mBq/L;排放废气中的U、Th总量远小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城市土壤氡浓度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评价,填补城市地质调查放射性领域空白,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基础数据。运用GIS分析技术,将研究区划分为特定区域型、线型和区域型三种调查尺度,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土壤氡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用地累积指数、内梅罗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测算健康风险,全区污染等级和污染指数分别为清洁(-0.287)、轻度污染(2.585)和生态危害高(103.42),各尺度调查对象土壤氡污染程度排序为:全区地质体>全区>秋长构造>沙田构造>秋长社区空地;2)地累积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测算不同调查尺度的土壤氡健康风险水平基本一致,可作为土壤氡健康风险评价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查清厂区及周围土壤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程度,对该厂周边表层土壤(0~0.3 m),以及重污染点0~0.3、0.3~0.6、0.6~0.9 m三组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比活度进行现场勘察和统计分析,查明其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在R1点238U比活度最高,为5 860 Bq/kg,而其余三种核素(232Th、226Ra、40K)含量均是R2处数值高,分别为930、1 420、367 Bq/kg。在统计结果基础上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暴露评估模型评价其污染程度和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结果表明,R1、R2两处点位属于强生态风险、R3为中等潜在生态危害,其余点位为轻微生态危害;儿童与成人经呼吸渠道对人体无非致癌风险,而经口摄入途径,儿童均有非致癌高风险,成人在S1点位处为可能存在非致癌风险,其余均有非致癌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