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55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3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06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酸法地浸生产常年注入硫酸导致采区及其周边地下水形成硫酸盐污染。为解决此问题,采用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液模拟矿山废水,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循环批次试验和连续运行试验,探讨不同种类填料、循环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SO42-浓度、COD/SO42-值等对硫酸盐还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最佳运行条件为:海绵+K3混合填料、HRT=12 h、进水SO42-浓度约0.8 g/L、COD/SO42-=2;长期运行结果表明,30 ℃时,连续出水SO42-浓度约0.10 g/L,SO42-去除率达到87.9%,达到地下水Ⅳ类水及以上标准。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裂隙中溶质运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岗岩裂隙所形成的大量"通道"为地下水中各溶质运移提供条件,研究溶质在裂隙中的运移规律可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海水入侵等问题提供理论数据。本次试验使用自制花岗岩裂隙溶质运移试验设备,运用动态试验的方法,研究以Na Cl溶液为示踪剂在花岗岩中运移规律,细致描述分析迁移时间、迁移距离、迁移方向对示踪剂在裂隙中的运移影响,并通过配线求出纵、横向弥散度,为试验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典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取江西省鄱阳县自然湖泊道汊湖、城市景观湖东湖、养殖湖上土湖为研究对象,于2018-2021年每年的春季(5月)、秋季(10月)进行采样。样品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3种,浮游植物优势门类均为绿藻门和硅藻门,其次为蓝藻门。道汊湖的主要优势种有色球藻、微囊藻、平裂藻、鱼腥藻、长孢藻;东湖的主要优势种有衣藻、十字藻、盘星藻、色球藻、微囊藻、长孢藻;上土湖的主要优势种有微囊藻、平裂藻、鱼腥藻、长孢藻。研究期间,三个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异,其变化主要是浮游植物优势种属间再分配。影响道汊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WT)、透明度(SD)、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影响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SD、TN、TP、CODMn;影响上土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WT、SD、光照强度、DO、叶绿素a(Chla)。  相似文献   
4.
将玉米发酵液作为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体系的碳源,可大幅降低还原成本,对实现硫酸盐废水经济、高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了复合碳源比例、碳硫比(C/S)和pH等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硫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SO42-浓度为(1 000±50)mg/L时,5种复合碳源比例均能获得较好的硫酸盐还原效果,剩余SO42-浓度均小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Ⅳ类水质350 mg/L要求;当初始C/S=0~3.5时,随C/S比升高,SRB的硫酸盐还原速率增加,但碳源的硫酸盐还原利用效率下降;在初始pH接近7.0时SRB硫酸盐还原活性最佳。反应体系pH和ORP值的变化可准确指示细菌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某企业进口放射性铌铁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确定该精矿的主要矿相为烧绿石,同时伴生钛铁矿和白云母,矿石中放射性元素U和Th的含量分别为0.27%和1.03%。针对该铌铁精矿,探索H2SO4-Fe(Ⅲ)、H2SO4-HF-H2O2、H2SO4-HF、H2SO4-HF-H2O2-(NH4)2CO3体系中U和Th的浸出及分离效果,最终确定H2SO4-HF-H2O2-(NH4)2CO3多段浸出工艺能有效实现U和Th的脱除与分离。U、Th的脱除率分别为100%和80%。基于研究提出了铌铁精矿U、Th脱除及分离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6.
流域水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以萍水河向阳湖至何雁桥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水质空间特征,综合4种方法进行水质评价,进一步利用多元统计和级别差方法对比分析水质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COD、NH3-N、TP和TN的最高浓度位于赤山桥处;上游(向阳湖-桥头村)和下游(赤山桥-何雁桥)总体水质较好,部分采样点TN、Fe和Mn轻度超标,污染程度明显弱于中游(桥头村-赤山桥)。2)最差水质级别均为Ⅴ类或劣Ⅴ类水,污染程度属严重污染及以上;单因子评价法确定总氮(TN)为首要污染指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2个主成分,可解释为营养盐污染指标和地质沉积环境指标。3)4种方法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7~0.994,但水质级别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级差法结果表明,3种综合水质评价方法的水质级别顺序为: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质评价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西北某废弃铅锌选矿厂为研究对象,分析场地土壤中Cu、Zn、Ni、As、Hg、Pb和Cd的含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对场地土壤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并通过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探究其来源途径。结果表明:Pb、As、Cd、Zn和Hg在场地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4.75、7.6、3.71、9.16和1.11,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生产车间、产品沉淀池、原料堆放区和产品堆放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超标重金属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Cu、Zn、Ni、As、Pb和Cd的来源途径相同,可能与铅精粉和锌精粉的生产有关;Hg与其他重金属的来源途径无明显相关关系,可能是外来土壤造成的污染。根据场地健康风险评估结果,As、Pb和Cd超过了人体可接受风险水平,需尽快采取有效的修复手段和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堆浸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选择性地将被浸矿物或其他有用矿物从矿石中浸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利用率高,减少对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等优点。为满足微生物堆浸对细菌的需求,对细菌生长周期、活性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文章中,笔者讨论以及分析了两种不同的生物挂膜填料选择对该铀矿中浸铀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填料比无填料对细菌的生长更有利,不同填料对细菌的生长效果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对硬岩铀矿开展柠檬酸溶浸试验。结果表明,0.1mol/L的柠檬酸浸出120h的铀浓度为208mg/L,浸出率达到41.2%,比稀硫酸(pH=2.0)浸出率(3.7%)高37.5个百分点,且酸碱平衡后,柠檬酸与铀矿的络合作用明显;柠檬酸铀酰结合Fe~(3+)的[FeUO_2OHCit]~+形态占比达到62.18%,为浸出液中的优势形态,对Fe~(3+)的亲和性有利于铀矿中U(Ⅳ)氧化溶浸;质谱还检测到[UO_2H_2Cit]~+、[UO_2H_2CitH_3Cit]~+、[UO_2H_2Cit(H_3Cit)_2]~+、[UO_2H_2CitH_2O]~+和[(UO_2H_2Cit)_2H_3Cit]~(2+)等形态;溶浸过程中CaCO_3饱和指数始终为负值,溶浸过程中CaCO_3处于未饱和状态,不易形成沉淀;柠檬酸溶浸硬岩铀矿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