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篇 |
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金属工艺 | 88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3.
4.
5.
6.
研究了采用压片预置式激光熔覆工艺,添加适量纳米CeO2颗粒,利用NiCoCrAlY合金粉末在GH4037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制备了纳米CeO2颗粒增强Ni基合金涂层,对熔覆层界面组织进行了显微分析,进行了1000℃高温熔盐热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纳米CeO2颗粒的Ni基合金激光熔覆涂层组织明显细化、致密,裂纹等缺陷得到有效抑制;熔覆层在高温熔盐中腐蚀后出现的隆起和剥落现象轻微,腐蚀层的深度明显减小;纳米CeO2颗粒对Cr2O3膜的碱性溶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合金的抗高温热腐蚀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Zn -40Sn钎料通过感应钎焊实现了Cu/Al的可靠连接.研究了钎焊时间对接头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钎焊时间的延长,母材侧反应层厚度增加,Cu,Al元素扩散加剧,金属间化合物增多.当感应电流I=12 A,钎焊时间t=15 s时,接头抗剪强度最高为45.5 MPa.接头断裂于铜侧金属间化合物层处,随着钎焊时间的延长,该处Al4.2 Cu3.2Zn0.7相增多,Cu - Zn相减少,断裂发生在二者混合区.通过合理的优化钎焊时间,在保证充分焊合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金属间化合物的含量可以获得强度较高的钎焊接头. 相似文献
8.
针对炮弹钢基体表面堆敷铜合金时存在泛铁问题等不足,创新性地提出用软铁代替铜合金作为堆焊金属,开展了纯铁弹带TIG堆焊工艺的研究.主要针对软铁弹带的力学性能和软铁堆焊的界面组织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与铜/钢堆焊形成的铜弹带比较,软铁弹带的硬度值大约为170 HV,剪切强度约为280 MPa,与铜弹带的力学性能相差不大.软铁堆焊界面上靠近熔合线的热影响区为马氏体组织,熔合线不明显,有基体合金熔化进入堆焊层,堆焊层为先共析铁素体和贝氏体类型组织,同时发现基体中的碳等合金元素也进入界面层.采用软铁作为堆焊金属可降低堆焊弹带的热裂纹倾向,避免了堆焊过程中因铜渗入钢基体而导致的品问渗透裂纹.经过堆焊工艺优化实现了界面层组织结构的优化,最终获得了理想的纯铁弹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
通过对称组坯和真空热轧技术,成功制备了不锈钢复合板,其界面过渡层主要包括脱碳层、界面和渗碳层,这主要是由于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合金元素相互扩散所造成的。通过弯曲测试发现界面结合较为优良,无脱层裂纹存在。通过弯管和焊接工艺,获得焊接接头优良的不锈钢复合管,其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无宏观和微观缺陷存在,不锈钢层热影响区晶粒较为粗大,随着离焊缝距离的减小,碳钢层组织由不完全重结晶区转变为完全重结晶区,又过渡至粗晶区,而不锈钢焊缝随着离熔合区距离的增加,由少量的平面晶转变为胞状晶,最后转变为树枝晶。 相似文献
10.
以45钢为基材,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和铸造工艺成功制备了WC颗粒增强表层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浇铸工艺参数对表层WC/Fe复合材料与基材之间的界面结合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铸量的增加,锭模的数值模拟温度可达1493 ℃,高温停留时间约734 s,为实现钢液与WC/Fe复合材料冶金结合提供有利条件,但是过高的浇铸量使WC/Fe复合材料的组织发生明显的变化,几乎观察不到WC增强相,组织出现大量鱼骨状碳化物Fe3W3C。当浇铸量控制在锭模体积的2/5时,可得到良好的WC/Fe复合材料与基材的宏观界面,界面反应产物Fe3W3C增加,但是增强颗粒仍保留了浇铸前的原始形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