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1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34篇
电工技术   83篇
综合类   180篇
化学工业   761篇
金属工艺   1197篇
机械仪表   164篇
建筑科学   94篇
矿业工程   567篇
能源动力   100篇
轻工业   52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3篇
冶金工业   5136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524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397篇
  1989年   24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铜冶炼渣区别于铜原矿的特殊性质及当前铜渣浮选的问题,重点介绍了 固体物理学中的能带理 论体系为解决铜渣浮选问题提供的新思路。 介绍了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及检测手段; 并由铜渣中常见 4 种硫化铜矿物 黄铜矿、辉铜矿、铜蓝、斑铜矿的能带结构分析其电化学性质,由他们的电子态密度 预测其浮选行为,发现辉铜矿中的 铜原子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 通过捕收剂和各种矿物的静电位与费米能级推断它们 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利用 NPA 电 荷等分析证明了产物黄原酸盐反应活性优于双黄药,符合红外光谱等试验的结果。 能带理论体系下的电子态密度、 禁带宽度、费米能级、电荷布居数等体相性质参数能有效解释矿物的可浮性,以此可 额外作为药剂与矿物作用效果的 有力判据,从而使传统矿物基因数据库更为完备。 离子型捕收剂的前线分子轨道与 矿物的边缘能级之间有着密切的 电子转移,根据前线轨道的形状与能量值比较同类药剂间捕收能力的大小;利用密度 泛函法分析药剂对铁和铜的选 择性差异的机理,以此筛选出高选择性与高捕收能力的基团,设计并优化新型捕收剂 的构型。 讨论了能带理论应用 于铜渣浮选研究中的后续方向,致力于将更精确的能带检测方法与更高效的软件计算 模拟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针对戈壁料粒径较大,且级配不连续,出现两头大中间小,通过添加一定冶炼渣优化其级配组成。通过开展充填物料基本性质测试、最优配合比试验等,确定了戈壁料与冶炼渣的最佳配合参数及核心工艺参数,即戈壁料∶冶炼渣=7∶3、充填浓度为78%至80%、灰砂比在1∶6至1∶10;同时由于戈壁料中含有大量的大颗粒骨料、冶炼渣比重较大,难以实现制备高质量均质膏体料浆的技术难题。本研究提出基于进料源头实现精准计量,多环节控制混合搅拌精度的技术;并以此标准,根据戈壁料、冶炼渣的特性,研发了多元粗骨料均质混拌技术系统、混合骨料精准给料与计量技术与装置、混合骨料料浆搅拌技术与装置。实现粗骨料从进料源头上开始精准计量,严格控制多元骨料连续稳定给料,提高多元粗骨料搅拌效果,从而确保多元粗骨料膏体稳态制备,保障充填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电炉冶炼钛铁矿制备酸溶渣时,为降低冶炼温度、保障渣的流动性,高钛渣中通常保留一定数量的氧化亚铁,导致后续钛白粉生产中产生硫酸亚铁,造成酸耗高等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采用FactSage热力学分析结合电炉冶炼试验,研究了氧化镁对高钛渣物化性质影响规律及其降低炉渣冶炼温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提高氧化镁含量、降低氧化亚铁含量,高钛渣黏度变化不明显,但能降低炉渣熔化温度,并且提高氧化镁有利于抑制钛的还原。随着氧化镁含量提高,黑钛石固溶体中MgTi2O5比例增加。电炉冶炼结果表明,渣中氧化镁质量分数由6.6%提高到12.4%,可使冶炼温度降低50 ℃,所获得的炉渣主要物相为酸解性能良好的富镁黑钛石,对后续硫酸法钛白粉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以100 kg混合锰矿为基准,在物料计算的基础上,计算锰硅合金冶炼过程中的热平衡,为相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铁水→提钒转炉→预处理脱硫→70 t转炉→LF→VD→圆坯连铸→缓冷"的工艺流程生产4130X钢(/%:0.31C,0.26Si,0.80Mn,0.008P,0.003S,0.99Cr,0.21Mo,0.005Ti,0.023Al)Φ600 mm铸坯。通过控制铁水中P≤0.140%,S≤0.070%;转炉提钒后采用KR法进行预处理,KR搅拌速度≥80 r/min,搅拌时间15 min,控制KR出站S≤0.005%;转炉终点0.06%~0.10%C,终点P≤0.008%,出钢温度≥1 620℃,并采用了滑板档渣技术; LF采用高Al精炼渣系,初渣40%~45%(CaO),10%~15%(SiO2),控制终渣35%~40%(Al2O3),50%~55%(CaO),5%~15%(SiO2); VD Ca处理,控制钢中Ca含量0.000 5%~0.001 0%;真空度≤67 Pa,≥18 min,软吹≥20 min;连铸过程中采用结晶器(200 A/2.0 Hz)+凝固末端电磁搅拌(900 A/6.0 Hz),过热度20~30℃,拉速0.21 m/min,二冷比水量0.08 L/kg,成功研发出大容积无缝气瓶用4130X钢Φ600 mm连铸坯,钢中A、D类夹杂物均≤1.0级,B、C类夹杂物均为0,Ds类≤1.5级,所有指标均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6.
有色金属冶炼需要大量消耗能源,且生产过程废料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以节能减排为目标有必要提升其自动控制水平。从控制角度出发,将有色金属冶炼相关研究成果按控制要素即冶炼模型、控制系统进行划分。针对常规建模方法难以全面反映有色冶炼流程特性的问题,提出未来模型应同时包含化学机理、流场分布等因素;为实现有色金属冶炼控制品质的提升,提出先进控制算法尤其是深度控制是未来有色冶炼的发展趋势。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阐明融合优化模型与先进算法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有色金属冶炼控制体系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铜矿区含低浓度NH4+-N、Cu2+污水的特征,采用吸附法+曝气生物滤池(BAF)联合工艺处理此类污水。研究了改性铜渣基陶粒对模拟污水中Cu2+的去除规律,考查了铜渣基陶粒填料的BAF对模拟污水吸附脱铜后液中NH4+-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Cu2+初始浓度为50 mg/L、溶液初始pH值约为5.00,陶粒添加量20 g/L,温度35 ℃,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改性陶粒对模拟污水中Cu2+的吸附效果较佳,其平衡吸附量可达0.936 mg/g; 在陶粒添加量为40 g/L,温度35 ℃条件下,对含Cu2+,NH4+-N初始浓度分别为20、100 mg/L的模拟污水进行同步吸附处理时,改性陶粒对Cu2+的去除率达80%,污水中剩余Cu2+的浓度仅为4.0 mg/L,但对NH4+-N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在水力停留时间HRT=6 h、碳氮比m(C/N)=4/1、pH=8.00左右、曝气量为1.2 L/min的较优工艺下,BAF对模拟污水脱铜后液中NH4+-N的去除率达96%;吸附法与BAF联合工艺可有效处理铜矿区含低浓度NH4+-N,Cu2+污水,处理后Cu2+,NH4+-N浓度达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GB/T 4171—2008标准对高耐候Q355GNHDZ25钢板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结合CCT曲线的计算,制定了合理的冶炼、加热及轧制工艺。所试制的Q355GNHDZ25钢板组织均匀细小,钢质纯净,具有良好的抗层状撕裂性能和耐大气腐蚀性能,并兼顾了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和强度,完全满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重要的特色资源,但由于其TiO2含量高,矿物相复杂,属于难冶炼矿石。早在1958年6月叶渚沛先生发表了《攀枝花含钛铁矿的紧急问题》的书面意见,其中“紧急问题”是突破某些国外学者的“用高炉冶炼这种矿石成功的希望甚微”的框框,依靠国内的科研力量攻克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的难题。在全国各相关行业的大力协作攻关下,我国已成功突破了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的难题,并进一步提升了强化冶炼的水平,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除冶炼水平不断提升外,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具有原创意义的研究工作。重庆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钒钛磁铁矿冶炼和综合利用研究的单位之一,多年来始终把钒钛磁铁矿冶金及资源高效利用作为冶金学科首要的研究方向,对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独特工艺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与工艺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近年来围绕高炉高配比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含钛高炉渣提钛和大型电炉钛渣冶炼技术以及钒资源高效清洁提取技术等方面与企业紧密合作,在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上进行突破,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本综述就近年来重庆大学在攀西钒钛磁铁矿高效冶金及清洁提取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简要介绍,以纪念叶渚沛、林衍先等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为攀西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做出的科研贡献,并秉承他们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推动“双碳”目标下的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绿色智能冶金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用不锈钢除尘灰、含铬烧结矿、铬除尘灰等铬铁冶炼尾渣代替部分铬原矿,与还原剂焦炭、熔剂硅石等混合,进行无害化处理研究。经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料粒度10mm,燃烧温度1550℃,燃烧时间4h,原渣配比1。对无害化处理过程进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铬铁冶炼尾渣中金属矿物存在形式复杂,参与反应重叠,其中钙铬石先生成铬氧化物,后被焦粉还原,生成铬的碳化物及铬单质等;含铁的矿物相中,先是铁橄榄石及辉石的氧化反应,同时伴随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进而形成铬铁合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