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30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55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8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篇
冶金工业   3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制取Cr6+含量低的氧化铬粉末,此粉适用于在医疗植入物(如要求极耐磨的股骨头部件球部和髋臼杯部)上热喷涂形成生物相容的涂层。为此采用两个方案。其中一种方案是将原料氧化铬粉用草酸H2C2O4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处理,将六价铬还原为水溶硫酸铬Cr2(SO4)3滤洗清除,六价铬质量分数可降至  相似文献   
2.
邵世友  李东  曾春杰  张涛 《焊接学报》2019,40(7):156-160
通过电子束选区熔化制造具有高孔隙率的多孔Ti-6Al-4V结构,旨在用于替代人类松质骨.开放的网状结构能够提供骨组织向内生长的空间,因此能更好的起到固定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制备一种低密度(0.78 g/cm3),高孔隙率(82%),弹性模量为2.7 GPa的功能梯度网状结构.结果表明,制备的功能梯度网状结构与致密件相比,具有和松质骨接近的的弹性模量,能够有效的避免应力屏蔽效应.此外,通过增加层与层之间的厚度,可以有效的防止裂纹在网状结构中快速扩展,提高安全性.此结构的屈服强度为62 MPa,试样的组织中的细小的α’相有利于提高植入物的寿命.  相似文献   
3.
植入物多孔结构的设计研究多以规则孔结构为主,而少有针对梯度孔结构设计。本文提出平面center及空间sphere两种梯度圆孔设计方法,实现完成对某一平面center梯度孔的植入物结构设计,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制备出孔隙率为75%的医用钛合金Ti6Al4V梯度孔与规则孔结构植入物样件,进行微观材料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得到相关力学数据。结果表明:该种梯度孔结构的力学性能优于规则孔,在孔隙率为75%的条件下,梯度孔样件的平均弹性模量较规则孔高36.25%,平均抗压强度提高29.9%。  相似文献   
4.
背景:由于经后正中入路常规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较大,Wiltse等于1968年提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的入路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置钉方法,后因存在暴露不够充分、手术难度较高未能广泛采用,但目前外科医生越来越重视如何减少手术创伤而能够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目的:探索改良多裂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认识其手术适应证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行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常规后正中入路和改良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改良肌间隙入路修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修复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可以明显缩短置钉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修复后2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Cobb角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改良多裂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修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置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传统入路无区别,在有效减轻术后腰背部疼痛方面与常规后正中入路比较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背景: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已成为腰椎压缩性骨折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传统手术切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通常产生较多局部肌肉组织的损伤,在微创下进行腰椎内固定是脊柱微创外科的一大进展。目的:探讨经皮微创Sextant内固定系统修复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内固定前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变化。方法:选择58例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由同一高年资骨科副主任医师(第二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完成。均行经后路腰椎Sextant系统内固定。主要观察术中失血量,内固定前后目测类比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变化。结果与结论:术中平均出血量40 m L,内固定后平均引流量80 m L,内固定后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P<0.01),平均卧床2周即可下地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内固定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后凸Cobb角均较内固定前有明显改善(P<0.05),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说明经后路腰椎Sextant系统内固定修复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较好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矫正脊柱后凸,并且失血量少,内固定后疼痛症状轻,便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背景:由于舟状骨在腕部的特殊位置骨折难以获得稳妥的固定,加之其特殊的解剖及血液供应特点容易导致骨折不愈合甚至骨缺血性坏死。在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石膏固定和内固定治疗方法上依然存在不同的争议。目的:比较分析石膏固定和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22例,患者均为新鲜舟状骨腰部骨折,受伤时间2 h-12 d。患者术前X射线拍片示:未见腕部舟状骨塌陷、月骨周围脱位、缺血性骨坏死及骨性改变等表现。所有病例均为有移位、不稳定性骨折。根据患者意愿及手术方法选择等分为石膏组和空心螺钉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每组11例。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进行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与结论:随访3-6个月对比分析石膏组和空心螺钉组患者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空心螺钉组优9例,良1例,可1例,差0例;石膏组优1例,良5例,可3例,差2例,空心螺钉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1%,石膏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55%,空心螺钉组显著高于石膏组(t=4.817,P<0.05)。提示虽然石膏固定在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上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修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疗效显著并且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因此与石膏固定相比,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腕部新鲜舟状骨骨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背景:既往肋骨骨折多主张保守治疗,随着内固定材料学的进展,以及对肋骨损伤研究的深入,开始采用内固定修复肋骨骨折,以期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何种内固定方法最佳,目前还存在争论。目的:总结记忆合金环抱器置入内固定对连枷胸的修复效果。方法:潜江市中心医院胸外科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置入内固定修复连枷胸患者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22-67岁,平均42.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8例,坠落伤11例,轮胎爆炸伤1例。骨折情况:肋骨骨折数3-11根,平均(6.4±4.3)根,骨折处7-23处,平均(11.2±5.6)处。左侧连枷胸25例,右侧17例,双侧8例。受伤到手术时间2-7 d,平均(3.7±2.2)d。观察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天数、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等;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胸壁疼痛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2个月。未出现术中并发症。内固定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1-3 d,平均(1.8±0.7)d;住重症监护室时间2-5 d,平均(2.6±1.1)d;住院时间12-17 d,平均(14.9±3.1)d;平均目测类比评分由术前(8.1±1.2)分降低到内固定后1 d的(4.9±0.9)分、内固定后1周的(3.2±1.1)分;无内固定失败、松动、切口感染及骨不连,内固定后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1±1.2)个月。提示记忆合金环抱器置入内固定是修复连枷胸的有效方法,可以稳定胸壁,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减少胸壁畸形以及慢性胸壁疼痛。  相似文献   
8.
背景: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该病预后影响很大,延误诊断将提高治疗的难度及手术的失败率,影像学诊断是该病在早期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检查,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总结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影像学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有关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相关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X-Ray,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ultrasound",中文检索词为"髋关节,脱位,诊断,X射线,CT,MR,超声"。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5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宫内因素和机械因素等。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超声、X射线、CT和MRI,X射线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是筛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常用检查;CT能够三维观察股骨头、髋臼的形态及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但对于婴幼儿来说其辐射大且操作难度高;MRI由于其能够早期发现髋关节脱位时软骨的病理改变,使其成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手段,尤其MRI增强在观察股骨头血运方面的重要贡献,成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疗效评价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来国外报道的全膝关节置换的数量已经快速增加超过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量,然而国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却远比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少,具体原因可能为患者对于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持不确定的态度。对于其具体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还需要更多的研究给予确认。目的:对经过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鞍山市中心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以及康复训练,同时通过跟踪随访,统计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肌力、置换前后膝关节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评分以及术后早期CPM应用情况,了解疗效,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置换后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结果与结论:通过全膝关节置换后的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7.3±5.5,(98.4±7.9)°,治疗前的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45.8±5.7,(66.5±4.3)°,置换后较置换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与置换前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置换前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置换前膝关节活动度、置换后早期CPM应用呈负相关关系(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具有重要的修复价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置换前膝关节疼痛评分、置换前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置换前膝关节活动度以及置换后早期CPM应用会影响其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非骨水泥假体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在翻修术特别是在失败的骨水泥型假体翻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仍有待观察。目的:观察以非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的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的中期效果。方法:对1997年11月至2013年2月以非骨水泥假体对失败的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翻修的41例(47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翻修骨水泥柄24髋、骨水泥臼23髋。随访X射线片上的假体变化情况,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并分析假体生存率。结果与结论:共33例38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4.8年,患者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4分(11-66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5分(55-9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6髋(95%)假体获得良好稳定性;2髋发生骨溶解并假体移位(股骨1髋,髋臼1髋)需要再翻修;9髋发生异位骨化(24%)。聚乙烯衬垫年平均磨损量为0.08 mm(0-0.25 mm),磨损率仅与外展角变化存在相关性(P<0.01)。以影像学证明假体松动作为失败标准,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非骨水泥假体7年总体存活率为89%,其中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的存活率分别为93%及92%。提示用非骨水泥假体对失败的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能有效地修复骨缺损并达到令人满意的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