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97篇
  免费   6879篇
  国内免费   7460篇
电工技术   546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7891篇
化学工业   26593篇
金属工艺   12231篇
机械仪表   3626篇
建筑科学   3636篇
矿业工程   2591篇
能源动力   1548篇
轻工业   6400篇
水利工程   887篇
石油天然气   5691篇
武器工业   1049篇
无线电   164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564篇
冶金工业   6171篇
原子能技术   1511篇
自动化技术   14984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634篇
  2022年   2928篇
  2021年   2638篇
  2020年   3202篇
  2019年   3966篇
  2018年   2015篇
  2017年   2814篇
  2016年   3394篇
  2015年   3874篇
  2014年   4711篇
  2013年   6005篇
  2012年   6924篇
  2011年   7668篇
  2010年   7208篇
  2009年   7360篇
  2008年   7959篇
  2007年   7575篇
  2006年   6668篇
  2005年   7511篇
  2004年   6893篇
  2003年   5494篇
  2002年   4436篇
  2001年   3456篇
  2000年   2499篇
  1999年   1637篇
  1998年   1325篇
  1997年   1034篇
  1996年   1106篇
  1995年   924篇
  1994年   931篇
  1993年   564篇
  1992年   713篇
  1991年   761篇
  1990年   757篇
  1989年   976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5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BiOCl纳米片,共沉淀法制备Ag_2CO_3和复合催化剂Ag_2CO_3/BiOCl,研究各材料可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效果,确定Ag_2CO_3与BiOCl的最佳配比,并通过表征分析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异质结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Ag_2CO_3与BiOCl的质量比为50%时,Ag_2CO_3/BiOCl异质结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效率最高,其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是BiOCl和Ag_2CO_3的6.79和12.58倍。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证明,Ag_2CO_3的加入使Ag_2CO_3/BiOCl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加,拓宽了光响应范围。XPS价带谱证明,调控后的BiOCl纳米片能带位置上移。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SR)证明,其主要活性物种是·O~-_2、h~+和·OH,从而推断Ag_2CO_3与BiOCl构成Z型异质结,相比Ⅱ型异质结拥有较高的氧化还原能力,可充分利用水中的溶解氧(O_2)和OH~-,大大提升了光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传感机理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本文设计了电荷掺杂模型来模拟质子酸掺杂聚苯胺气体传感器,运用Uωb97xd和TD-Uωb97xd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6-31G(d,p)基组下从几何结构、电子性质、自然键轨道、HOMO-LUMO能隙和第一激发能等方面对其吸附二氧化碳、甲醇和氨的传感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电荷掺杂导致共轭链失去电子被氧化,表现出一定的导电性,小分子与电荷掺杂聚苯胺之间的电子转移导致了共轭链得到电子被还原,进而表现出导电性的差异。此外,电荷掺杂聚苯胺及其吸附二氧化碳、甲醇和氨的复合物外推到无限长链时HOMO-LUMO能隙分别为2.0233 eV、2.2458 eV、2.2552 eV和2.2191 eV,而第一激发能分别为1.1584 eV、1.3312 eV、1.5503 eV和1.6506 eV,进一步确证了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氨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腐蚀控制是石油天然气管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CO2是石油天然气管道中最常见的腐蚀介质,研究CO2腐蚀机制和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综述了CO2的腐蚀机理,包括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和传质过程.对现有的腐蚀理论进行了深入讨论,发现阴极反应对CO2腐蚀具有重要影响,CO2对阳极过程的影响尚未明确.在腐蚀机理的基础上,考虑管道实际工况,结合电化学实验结果阐述了各影响因素对CO2腐蚀行为的影响,并结合CO2腐蚀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常用管道防护措施的缺陷:阴极保护系统受电位影响较大,应确立新的阴极保护电位,以保证在杂散电流作用下的阴极保护效果;防护涂层容易在杂散电流干扰下发生降解,失去保护性;多数缓蚀剂对环境有害.最后,展望了未来CO2腐蚀和防护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了解CO2腐蚀机理,需要对CO2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系统地实验测试.研究不同缓蚀剂的协同效应,使用环境友好型绿色缓蚀剂,利用新材料开发智能涂层和新型阴极保护系统,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性溶胶凝胶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掺C多孔纳米TiO2,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一种RuAg/TiO2-C甲醇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uAg的负载和C的掺杂能提高TiO2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RuAg/TiO2-C对甲醇电催化的循环伏安曲线中未见甲醇氧化中间产物的氧化峰,0.544 V处有一个较大的甲醇氧化峰,其峰电流密度5.8 mA/cm2,RuAg/TiO2-C比商用PtRu/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抗毒性,RuAg合金的负载以及RuAg合金与掺C多孔纳米TiO2载体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是其对甲醇催化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硅酸盐水泥生产中存在的高废气排放和高能耗两个问题,阐述了一种以3CaCO3·2SiO2(简称C3S2)为主矿物的低钙水泥熟料组成、碳化硬化过程、力学性能,分析其节能减排效果.与传统硅酸盐水泥相比,该水泥的煅烧温度低约200℃、力学性能优良、对原料品质要求低,特别是对MgO含量无限量要求.该低钙水泥具有低CO2排放量,且碳化硬化过程耗用大量CO2,同时由于低钙且其熟料自粉化,因此具有低碳排放和节能特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呼吸道系统疾病与大气 PM2:5、 SO2 浓度序列的相关性特征, 应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 (MF-DCCA), 对张家界市永定区呼吸道系统疾病患病人数与大气 PM2:5、 SO2 浓度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地区 呼吸道系统疾病患病人数与大气 PM2:5、 SO2 浓度的相关性具有长期持续特征和多重分形特征。随后对它们相关性 多重分形特征的动力来源进行了分析, 通过随机重排和相位随机处理, 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长期持续性影响 是其主要动力来源。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地区呼吸道系统疾病与大气 PM2:5、 SO2 浓度序列的相关性在四个季节均具 有长期持续性的多重分形特征, 且夏季多重分形特征相对强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积法设计孔隙率分别为15%、20%、25%的透水混凝土,研究了纳米SiO2(NS)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总结了不同孔隙率下透水混凝土的破坏形式,并分析了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随着NS掺量的增加,三种孔隙率下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NS掺量为1.0%时,抗压强度都达到最大值;NS对透水混凝土7 d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比28 d更显著;随着孔隙率逐渐增大,NS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改善效果逐渐增强,而对透水系数的提升效果逐渐减弱;从透水混凝土的破坏形式上来看,随着孔隙率逐渐增大,掺入适量NS的透水混凝土,其骨料处断裂的现象相较未掺NS时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蓝鳍金枪鱼的肌球蛋白(G9M5T1)进行模拟酶解,得到30条海洋活性肽,与SARS-CoV-S/ACE2复合蛋白、2019-nCoV Mpro水解酶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与其结合紧密的肽段.由试验结果得到NIRSF,STHPHFVR,DIAGF,IRIHF,ASWMIYTYSG五条对SARS-CoV-2有潜在抑制作用的活性肽.本研究为研发具有抗新冠病毒功能食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构建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快速高效检测。体系中AFB1存在会减弱下转换荧光-适配体纳米颗粒层析至T线时与AFB1半抗原的结合能力,从而导致下转换荧光信号衰减,进而实现对AFB1的高效检测。该方法在AFB1质量浓度1~40 ng/mL范围内与荧光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检测限为0.287 ng/mL。该方法利用稀土掺杂荧光纳米颗粒的长寿命发光及近红外荧光特性,有效降低了生物背景荧光干扰并提高了检测体系的特异性。该方法在AFB1的快速高灵敏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璐璐  谭伯川  李文坡 《化工学报》2021,72(10):5402-5411
采用简单的一步电沉积方法制备了Cu2+掺杂的MnO2材料。通过XRD、SEM、TEM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具有蓬松多孔的纳米结构,作为电池正极材料时有利于Zn2+的存储,具有较高的电池容量。与未掺杂样品相比Cu2+掺杂的MnO2材料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200 mA/g时,比容量达到235 mAh/g,增加了47.8%,阻抗也由997.3 Ω降到了564.3 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