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镍红土矿中回收镍、钴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刘大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2,(3):6-10
叙述了世界上镍红土矿的资源及其冶金方法 ,重点介绍了镍红土矿湿法冶金技术的进展情况及对世界镍钴工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低品位软锰矿还原工艺技术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锰矿资源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开发可经济地利用低品位软锰矿的工艺技术显得日益重要。综述了焙烧法和湿法浸出两大类还原低品位软锰矿的方法,并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4.
5.
广西天等氧化锰矿还原焙烧法生产电解金属锰工业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是以广西天等锰矿开采的各矿区综合矿样,经洗矿机,螺旋分级机脱泥水后的净矿为原料,经还原焙烧后从物相分析结果上看,高价Mn(Mn^3+、Mn^4+)的还原转化率已达91.04%,基本上满足生产要求。矿样通过还原焙烧后加酸浸出,完全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解金属锰产品,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6.
从砷华生产废渣中回收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华生产废渣中Fe质量分数达45.6%,氧化焙烧脱硫后,可采用还原焙烧-磁选方法回收其中的铁。在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30 min,废渣粒度97μm条件下,铁精砂回收率63.7%,其中Fe质量分数为65.2%。 相似文献
7.
8.
9.
10.
以印尼某红土镍矿为原料,通过差热-热重分析法(TG-DSC)研究了矿石的热特性,发现至少需要800℃才能将结晶水脱除干净。通过改变预还原焙烧条件,研究了焙烧温度、煤粉粒度、配碳量以及焙烧时间对预还原焙烧效果的影响。发现在碳氧比为1,煤粉粒度为3-5mm的条件下,于1 000℃下焙烧20 min后,可以使物料中铁和镍的金属化率分别达到17.3%和65.7%。从800℃升到1 100℃的过程中,镍、铁金属化率的比值从3.8降到3.0。当焙烧温度一定时,镍的还原优势在较低的配碳量和较短焙烧时间下体现的非常明显。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还原之后的物料进行了分析,发现铁、镍金属单质未能聚集成颗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