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伽马测量、氡及其子体测量、X荧光技术和中子技术等放射性物探方法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丁蓝  付锦  张淦水  唐毅 《电工技术》2016,(12):89-90
针对一起线路单相接地导致的接地距离保护动作事件,通过分析现场相关保护录波,得出是因主变中性点击穿导致弱馈侧主变中性点接地,进而使弱馈侧距离保护动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对规划电网线损的研究有助于对电网进行优化,提出降损节能目标。本文对规划态的中压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线损的基本分量进行预测,根据影响线损的主要参数建立了线损预测的模型结构,考虑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取值范围和单位等的差异,对样本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作了标准化处理,再用改进的BP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改善了算法收敛的性能和提高了预测的准确度;然后对规划改造项目中影响线损率升降的主要因素计算分析,并用此结果修正BP算法中预测的线损值。通过对实际电网线损的计算,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的仿电磁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配网中不同分布式电源在不同地点的规划问题,在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个数和不同地点负荷需求已知的情况下,将多目标函数归一化建立最小化配电网耗费的优化目标函数,采用仿电磁学算法优化分布式电源的规划配置,得到不同分布式电源在不同地点接入的规划方案。通过与遗传算法相比较,仿电磁学算法在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的运行效率和容错性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电动汽车低渗透率下的供能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供能设施最优规划模型。将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不同类型的车辆采用与其行驶特点相适应的供能方式,由此提出综合了集中充换电站、配送站和快速充电站的供能设施规划原则,并引入LCC理论建立相应的最优规划模型。结合伏罗诺伊图和仿电磁学算法对模型求解。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此方法能得到综合了经济性、可靠性和持续性等多目标的最优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吸附法测量铀尾矿氡析出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一种用活性炭吸附法测量铀尾矿表面氡析出率的方法,简要叙述了采样器和测量仪器的性能、特点,刻度及测量方法。通过在铀尾矿库的现场连续一年的监测,研究铀尾矿库年氡析出率的变化规律,总结测量年平均氡析出率的最佳季节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3个角砾岩筒目标上花了一年多时间定期收集了壤中气样品,来评价亚利桑那州北部干燥环境中用于勘探硫化物的壤中气CO_2异常的有效性。它的异常与现代氧化程度、取样时节和氧化深度密切相关。异常在大雨几天以后和初春土壤潮湿时是最强的。这时,土壤潮湿对CO_2有屏蔽作用。壤中气样品可以探测到200多米深的氧化硫化物。显然,如果能考虑到季节的变化,壤中气CO_2法是勘探亚利桑那州北部含硫化物角砾岩筒的一种可行的地球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铀尾矿含水率与尾矿氡射气系数间的正相关关系,提出了与以往教科书中不同的看法,并初步探讨了产生这种相关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环境复原遥感与特别测量项目的目标是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球物理技术对橡树岭专用地(ORR)、帕杜卡气体扩散厂(PGDP)、朴次茅斯气体扩散厂(PORTS)及其外围地区进行常规管理和遥感检查。多次多光谱扫描成像、γ放射性测量和摄影测量能监测废物污染设备中产生的衰变和监测复原效果及清理的进展情况(在治理工作阶段的后期)。这些技术,同地球物理测量相结合,将提供确认未知的被废物污染的场地和污染物运移途径的有效手段。保留在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环境复原(ER)项目的现场管理人员都很容易得到。所收集数据的完整分析,将为ER项目提供关于该项目有害废物场地的特征描述和监测现场详细而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吸附实验中的分配系数通常用于模拟环境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迁移。但是有人提出,天然条件下的野外测量(现场分配系数)可能提供比实验室实验更准确的“真实分配系数。”本文利用北澳Koongarra铀矿床的数据评价了野外和实验室铀吸附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已在该矿床获得大量的实验室吸附铀测量数据和现场分配系数数据。只有根据“可萃取”的铀(而不是固相总铀)和真溶解态的铀(即除去了颗粒)计算野外分配系数时,才能进行正确的对比。在本次研究中,可萃取的铀用化学萃取法估算,其结果用同位素交换技术检验。在实验室吸附实验中,当pH值和CO_2分压与野外的相应值近似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野外和实验室数据的一致性。在这些条件下,Koongarra矿床上测得的实验室铀吸附率(R_d)和野外分配值P_(acc)的范围大约在1×10~3~2×10~4ml·g~(-1)之间。但是,Koongarra地区固相和地下水相的铀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当在此地建立核素迁移模型时,这种变化必须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