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6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电工技术   105篇
综合类   154篇
化学工业   239篇
金属工艺   70篇
机械仪表   135篇
建筑科学   242篇
矿业工程   203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344篇
水利工程   32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2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1篇
冶金工业   36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5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对不同热处理的牛乳样品进行检测,研究热处理对鲜牛乳及复原乳营养价值的影响。通过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尺寸排阻高效液相色谱、扫描电镜及质谱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经过胃液消化后,牛乳中的部分蛋白被消化,其中酪蛋白消化最为明显,鲜牛乳中酪蛋白在胃液中的消化水平高于其他热处理样品;而经过肠液消化后,牛乳中蛋白消化完全,生成游离氨基酸及小肽。乳中蛋白质经消化主要生成分子质量低于1 500 Da的肽段,易于人体消化吸收。通过扫描电镜可以看出,热处理程度越大,乳蛋白变性,发生聚集现象,粒径增大,其中加热复原乳的粒径较其他乳制品大;通过质谱检测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热处理程度越大,蛋白质美拉德反应程度升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不同用量的碱对废革屑进行水解,制备不同分子量的多肽1、多肽2、多肽3,利用GPC测定3种多肽分子量,并将多肽和Zn(CH3COO)2进行螯合反应来制备多肽-Zn金属螯合物。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了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多肽-Zn质量比等因素对螯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Zn(CH3COO)2与多肽螯合的最佳条件。多肽1的最佳螯合条件:多肽-Zn比为7∶1,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为60℃,pH为8,最佳条件下的螯合率为66.83%;多肽2的最佳螯合条件:多肽-Zn比为7∶1,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为60℃,pH为8,最佳条件下的螯合率为75.33%;多肽3的最佳螯合条件:多肽-Zn比为6∶1,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为60℃,pH为7,最佳条件下的螯合率为82.56%;最后,对多肽-Zn螯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表征,结果表明Zn离子成功螯合到多肽上,得到Zn肽螯合物。  相似文献   
3.
4.
5.
蛋白酶因其高催化效率和低污染性,在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蛋白酶来源广泛,微生物源蛋白酶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操作易于控制,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微生物源蛋白酶纯化程度提高,酶活力调控进入分子水平,且结合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相关工程菌的筛选培养方法高速发展。将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和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更高效地结合,能进一步提高蛋白酶的产率,优化蛋白酶的性质。本文针对提取蛋白酶的常见微生物及筛选方法,微生物蛋白酶的纯化、酶活力的调控及其应用五个方面,对近期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微生物蛋白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当前推广应用的可视化远程干预智能化采煤模式进行了分析,介绍、总结了基于视频监控的远程干预综采智能化、以巡检机器人辅助的工作面智能化,以及基于惯性导航技术的综采智能导航等3个方向的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当前可视化远程干预智能化采煤所面对的"看、动、想、稳"4个方面实际问题。分析了复杂开采条件下智能化采煤所面对的自适应技术和综采机器人技术2项技术难题,归纳出开采空间多元信息采集及交叉融合、智能化采煤决策基础理论、综采装备群智能化协作3个科学难题。围绕技术、科学难题,提出了智能化开采系统需要具备的4个基本要素,分别为:煤炭开采空间感知能力、智能分析及决策能力、自动执行能力、可靠及稳健运维能力,设计了以"感知、决策、执行、运维"为4个维度的智能化采煤系统架构。研究了关键技术待突破方向,包括开采地质环境增强感知技术、智能开采工艺分析决策技术、开采装备智能化技术、煤矿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开采系统智能运维技术、辅助生产环节智能化技术、综采智能服务等方面。最后,以国能集团神东榆家梁煤矿智能化采煤示范工程项目为例,开展了基于"透明工作面"的数字化采煤应用,初步实现了智能化自主采煤。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分别探究了三类催化剂(固体磷酸催化剂、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以及分子筛催化剂)对异丁烯齐聚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体磷酸催化剂适用于C8烯烃的生产,酸性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及改性的分子筛催化剂(Hβ)适合生产C12烯烃。异丁烯齐聚产物C8~C16(清洁燃料油)因无芳烃、无硫,在石化工业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潜力;由三种类催化剂的评价结果来看,C8~C16的选择性最高时均能接近100%,但是固体磷酸催化剂和酸性阳离子树脂催化剂的异丁烯原料转化率比Hβ分子筛催化剂低,Hβ催化作用下异丁烯转化率可以达到88%。  相似文献   
8.
针对由航空发动机叶片工装刚度低,导致加工过程中叶片受切削力影响产生的变形问题,本文研究并集成了一款用以高分辨率变形量的位移传感器测试系统,监测加工过程中高频的切削力对高频位移信号的影响关系,实现对叶片工装的评价和设计指导。首先,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在多点定位夹紧工装中,加工榫头时产生的叶片变形与切削力对应关系问题。其次,通过仿真分析确定叶片榫头发生最大变形时,切削力在叶片榫头的施加位置。再次,根据切削力和变形对测试系统的采样频率、分辨率及其测试精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移传感器。并通过选择的位移传感器类型挑选数据采集卡,搭建起叶片变形测试系统。最后,开展叶片榫头加工实验,测试在切削力下叶片榫头的变形情况,得出了切削力与叶片榫头变形关系,验证了测试系统的可行性。并阐述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同时对未来自主搭建叶片榫头加工测试系统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获取γ辐照装置辐射场和货物剂量场真实分布的新型工作模体。基于真实γ辐照装置参数构建了有效可用的模拟辐射场,提出了新型工作模体的结构和填料设计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和随机填充方法(RCS)模拟计算剂量计套管材料与壁厚、填料小球尺寸、空心填料小球尺寸与壁厚、小球填充方式等影响模体剂量学性能的主要因素的分布规律。在满足计算置信度的前提下,参数优化取值范围为:套管采用壁厚为3~5 mm的铝管,对辐射场干扰不超过4.372 23%;填料选择外径为1~4 cm、壁厚为1.1~11.5 mm、材料等效性好、货物密度模拟范围为0.1~0.5 g/cm3的聚丙烯小球,对辐射场干扰不超过9.998 44%;均匀填充和随机填充模式对辐射场干扰基本持平,且均不超过10%。结果表明,当前设计可行有效,投入低、兼顾参数多且量程更宽,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