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2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12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9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实际成像条件下,运动中的三维目标,其投影形状(silhouette)是变化的,因而其可识别性也处于变动中.为了应对这类困难情况,本文定义了模式的动态特征空间和模式的动态可识别性等概念.提出了处理三维目标运动图像序列的多尺度智能递推识别方法(MUSIRR).构造了一种混合神经网络和逻辑决策模块的智能识别器,BP神经网和RBF网用作识别器的基本构成单元.在训练阶段,该识别器使用目标的多尺度二值特性视图模型的规则矩不变量为样本特征向量.在识别阶段,算法在递推识别序列目标图像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目标姿态不会突变以及有关成像过程的合理约束,达到了提高识别率目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选择算法一般可以看作是剪枝算法的一个特例:通过剪枝输入节点,计算网络输出对该输入节点对应特征的敏感性.但这些方法往往要求首先对数据做归一化的工作,这可能会改变原数据具备的对分类很重要的某些性质.神经模糊网络是具有自学习能力的模糊推理系统,本文将其与基于隶属度空间的剪枝技术结合起来提出新的特征选择算法.其特点是隶属度函数是自适应学习的,且学习过程在特征选择之前完成.分别对自然数据和人工数据进行实验,并与其它方法相比,结果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4.
5.
提出并实现了基于TI的TMS320C6414多DSP的实时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多总线结构,并且使用FPGA设计了一种LINK口作为系统的专用图像传输通道。通过该通道使得DSP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3.2Gbit/s。使用DSP的McBSP构成命令通道,用以传输DSP之间的命令消息。通过这两种通道,既可以实现点对点的通信,也可以实现广播方式的通信,并且使该系统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还可以实现拓扑结构的动态可重构。系统可以根据图像处理算法并行化结构的改变,通过编程实现流水线、SPMD或MPMD结构,以得到较高的并行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详细论述了液晶透镜的设计理论,并在前人已有的工作基础之上改进制作工艺,得到新型单圆孔电极的液晶透镜。与现在已有的单圆孔电极液晶透镜制作工艺相比,改进体现在:使用光刻和盐酸腐蚀的方法,刻蚀ITO基板得到了具有直径为2mm的圆孔图案的上电极;使用聚酰亚胺取代玻璃作为绝缘层。新型透镜的特性是,工作电压可以低至1.1Vrms,焦距范围为20~480mm,响应时间可达到亚毫秒量级,而在500~1100nm范围内透过率稳定在80%以上。通过实验进一步表明:该液晶透镜的点扩展函数(PSF)与理论值接近,且焦距与工作电压成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7.
8.
基于Zernike矩的三维目标多视点特性视图建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标的模型化是三维目标识别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从多视点特征法建立的模型能够避免从二维图像中恢复目标的三维结构.在三维目标识别中应用比较广泛。使用镶嵌式多面体分割视觉空间以得到三维目标的多视点投影图像,采用较小的镶嵌单元尺寸以完备地描述目标各种姿态的信息。Zernike矩具有旋转不变性,并能够方便地由各阶矩重建图像。计算多面体各个单元的投影图像的Zernike矩.所需的矩的最高阶次由重建图像与原图像的差别确定,通过聚类方式合并那些图像的矩变化很小的投影对应的几个小单元.每个新单元可以提取一幅特性视图.实现较小数目的多视点特性视图的建模。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分形编码计算量过大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显著不相关检验的分形编码方法。对于文中的测试图像(Lenn256×256×8ppb和Boat256×256×8ppb),其编码速度比基于子块分类的分形编码方法快2~15倍,而解码图像质量(PSNR)没有明显下降,压缩比还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旋转运动空间可变模糊图像的代数复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和空间相关约束沿模糊路径卷积的代数复原方法。为了有效和快速地恢复角点处的图像信息,采用了最优估值理论。在微机上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地去除旋转运动的空间可变模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