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6543篇
  免费   314849篇
  国内免费   206595篇
电工技术   367063篇
技术理论   211篇
综合类   336842篇
化学工业   520138篇
金属工艺   235015篇
机械仪表   352752篇
建筑科学   450789篇
矿业工程   221535篇
能源动力   97595篇
轻工业   447111篇
水利工程   203124篇
石油天然气   208441篇
武器工业   55951篇
无线电   44447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3489篇
冶金工业   168031篇
原子能技术   49743篇
自动化技术   575685篇
  2024年   4277篇
  2023年   108947篇
  2022年   101772篇
  2021年   119804篇
  2020年   147051篇
  2019年   198464篇
  2018年   176600篇
  2017年   79085篇
  2016年   94813篇
  2015年   132648篇
  2014年   266995篇
  2013年   228960篇
  2012年   295579篇
  2011年   315127篇
  2010年   280815篇
  2009年   279341篇
  2008年   283899篇
  2007年   265518篇
  2006年   245877篇
  2005年   219517篇
  2004年   198800篇
  2003年   174905篇
  2002年   152128篇
  2001年   137137篇
  2000年   101747篇
  1999年   60886篇
  1998年   37680篇
  1997年   31408篇
  1996年   31030篇
  1995年   29280篇
  1994年   27516篇
  1993年   18696篇
  1992年   19996篇
  1991年   18901篇
  1990年   18242篇
  1989年   28820篇
  1988年   25435篇
  1987年   23478篇
  1986年   20631篇
  1985年   20286篇
  1984年   18296篇
  1983年   16014篇
  1982年   14428篇
  1981年   12266篇
  1980年   9116篇
  1979年   5707篇
  1978年   2893篇
  1977年   1206篇
  1965年   1480篇
  1964年   13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果实因其呼吸跃变的特点,采后在室温下会出现呼吸高峰与乙烯释放高峰,极易腐烂,不耐贮藏。冷藏是延长桃果实贮藏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桃果实的冷敏性,长期的不适低温易使桃产生冷害,引起果肉革质化、组织絮败、褐变、固有风味损失等品质劣变问题,成为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目前桃果实采后冷害发生的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冷害对桃果实细胞膜、细胞壁代谢、抗氧化系统及精氨酸代谢的影响,并针对相关机制归纳了桃果实采后冷害控制技术,旨在为桃果实采后保鲜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绿色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本文以豌豆淀粉(pea starch,PS)为主要成膜基质,改性玉米苞叶纤维素(modified corn bract cellulose,MCBC)、纳米滑石粉(nano talcum powder,NTP)为增强材料,甘油为增塑剂,共混流延制备复合膜,测定其膜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复合膜进行表征,最后对其进行热重分析与降解性分析。结果表明,经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复合膜制备工艺为PS 8%,甘油2.5%,MCBC 0.8%,NTP 0.15%,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膜厚度为0.042 mm,透光率32.58%,抗拉强度32.48 MPa,断裂伸长率33.61%,水蒸气透过率0.19×10?10 g/(m·s·Pa),透油系数0.006 g·mm/m2d,吸水率55.79%,溶解度18.04%。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结果显示,复合膜表面光滑均匀,结构致密;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结果显示,MCBC、NTP、PS三者之间相容性良好,分子间氢键作用增强;热重分析(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zer,TGA)结果显示,复合膜热分解温度为318.12 ℃,热稳定性提高;降解性分析表明土壤掩埋8 d时自然降解率为96.47%,可完全生物降解,本研究为MCBC/NTP/PS复合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牦牛肉分别经200、400、600 MPa超高压处理480 s,测定4°C条件下贮藏0、4、8、12、16 d后感官、pH、微生物、色泽、蛋白质与脂质氧化情况,以探讨超高压处理对牦牛肉贮藏期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贮藏期内牦牛肉的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P<0.05),延长保质期,且经贮藏4~8 d后能良好保持牦牛肉的感官品质。经超高压处理后牦牛肉L*值、b*值显著增大(P<0.05),a*值在400 MPa时显著增大(P<0.05)并在贮藏期内维持在最高水平,且400 MPa组各类肌红蛋白(Myoglobin, Mb)含量也表现出良好的肉色稳定性,但a*值在其他压力处理后显著减小(P<0.05)。但经超高压处理后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 MP)羰基含量与表面疏水性增高、巯基含量降低,TBARS值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表示超高压处理后牦牛肉品质的变化与压力、蛋白质氧化、脂质氧化和微生物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Alic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是引起橙汁劣变的主要微生物,为研究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在橙汁中的生长规律,利用近红外光谱获取橙汁中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含量的信息,采用标准化(autoscale)、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去趋势化(detrend)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近红外光谱与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含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近红外光谱转换为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预测菌落数据,并采用“一步法”直接基于预测菌落数构建橙汁中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标准化进行光谱预处理建立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对橙汁中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含量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好,其预测决定系数(prediction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p2)与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面团冷冻的全过程和最大冰晶生成带分别施加超声波,探讨超声辅助冷冻对面团中小麦淀粉理化特性与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超声的冷冻对照样品相比,在最大冰晶生成带和全过程施加超声分别使得面团中小麦淀粉的峰值粘度降低了8.6%和14.5%,谷值粘度降低了17.1%和13.7%,终值粘度升高了11.3%和-3.6%;在面团的最大冰晶生成带和全过程施加超声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麦淀粉体系的稠度系数和抗剪切能力,分别使得淀粉的稠度系数降低了19.0%和23.3%,剪切结构恢复力提高了4.0%和7.2%。与未超声的冷冻样品相比,经过超声处理的面团中小麦淀粉相对结晶度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淀粉分子的短程有序化结构。综上,超声场的施加细化了冰晶,减缓了冷冻过程对面团中小麦淀粉内部结构的破坏,比较两种超声过程可看出,在面团冷冻的全过程施加超声的效果优于在最大冰晶生成带施加超声。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对采后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首先进行了微酸性电解水浓度的筛选,将西兰花切成均等的小花球,随机分成五组,以自来水浸泡15 min后晾干作为对照,以25、50、75和85 mg/L的微酸性电解水浸泡15 min后晾干作为不同处理组,置于15±1 ℃贮藏4 d,依据不同浓度微酸性电解水对采后西兰花外观品质、总叶绿素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筛选最适宜的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和其它浓度的SAEW处理相比,50 mg/L SAEW可更好地维持采后西兰花的外观品质及总叶绿素含量,并抑制其MDA含量的积累。进一步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 mg/L SAEW可有效维持采后西兰花的感官品质,抑制其菌落总数的升高,延缓其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总硫苷和萝卜硫素含量的下降,并可有效抑制组织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升高。这些结果表明50 mg/L SAEW可作为一种维持采后西兰花贮藏品质、延缓其衰老进程的有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利用,解决豆渣资源浪费以及霉豆渣规模化生产受限的问题。本研究以湖北咸宁传统发酵霉豆渣为材料进行微生物分离鉴定,共得到5种细菌和3种霉菌,分别命名为J1~J8。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及ITS测序结果,最终确定J1~J5分别为水生拉恩氏菌属B13菌株(Rahnella aquatilis strain B13)、戊糖片球菌属S1菌株(Pediococcus pentosaceus strain S1)、成团泛菌属NSD菌株(Pantoea agglomerans strain NSD)、肠膜明串珠菌属2020GS202菌株(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train 2020GS202)和枯草芽孢杆菌属A10菌株(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A10),J6~J8分别为层出镰刀菌CanR-8菌株(Fusarium proliferatum strain CanR-8)、黑曲霉DZ-4-3-1菌株(Aspergillus niger strain DZ-4-3-1)和总状毛霉M-22菌株(Mucor racemosus f. racemosus strain M-22)。8株菌产酶能力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J5)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最强,分别达到153.247和66.552 U/mL,其他菌株的产酶能力相对较低。枯草芽孢杆菌、总状毛霉和黑曲霉可能是传统霉豆渣营养与特殊风味形成的主要发酵菌种。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复合鲜味产品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因此,对12种市售复合鲜味产品的17种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发现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滋味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s,TAV)贡献最大,为4.12~228.86。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谷氨酸(Glu)外,其他游离氨基酸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3.19%,可以有效反映复合鲜味产品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的大部分信息。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揭示,感官鲜度评价和味精当量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文对复合鲜味产品的呈味特点进行了系统评价,为复合鲜味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辣椒素和辣椒水提物的抗氧化特性及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辣椒水提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以辣椒素标品为阳性对照,测定了辣椒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24 h体外厌氧发酵模式探究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微辣(0.028 g/L)到特辣(0.112 g/L)范围内,辣椒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5.25%、12.87%、19.45%,均低于标准辣椒素。在特辣(0.0924~0.2918 g/L)范围内,辣椒水提物与辣椒素能增加培养体系的短链脂肪酸含量,在培养6 h时,其对乳酸菌、双歧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肠杆菌和总厌氧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拟杆菌无明显抑菌效果;培养12 h时,其对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其余菌均为促进作用;培养24 h时,其对总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双歧杆菌、乳酸菌、拟杆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培养24 h的发酵体系中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分别为0.11、0.04;B/E值在培养12 h时最大,分别为1.60、1.61。本研究为辣椒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研究提...  相似文献   
10.
菊芋块茎富含菊糖,是制备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的主要原料之一,新鲜菊芋块茎直接酶法加工用于功能性糖浆的制备可以丰富菊芋综合加工的应用。本研究以新鲜菊芋块茎为原料,通过系统研究菊芋内源酶、菊粉内切酶、葡聚糖内切酶、木聚糖酶、聚半乳糖醛酸酶和单宁酶在鲜菊芋酶法加工制备低聚果糖糖浆中的作用规律和酶解效果,建立并优化了酶法制备低聚果糖糖浆的工艺。结果表明,最优酶解工艺如下:菊芋浆在50℃和pH5.0条件下,加入0.08 U/g单宁酶酶解4 h,再加入0.08 U/g葡聚糖内切酶、0.08 U/g木聚糖酶、0.07 U/g聚半乳糖醛酸酶和12 U/g菊糖内切酶组合酶解8 h,酶解液浓缩2倍后获得低聚果糖糖浆成品。成品中低聚果糖和单宁的含量分别为53.72和3.11 g/L,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2.23%、30.47%和2.78μmol/mL。以制备的低聚果糖糖浆为唯一碳源替代MRS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速率较未经酶解的菊芋原浆作为MRS培养基的唯一碳源时,分别提高了3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