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53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60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22篇
能源动力   24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4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哲  邓伟  刘佳  汪雪棚  徐俊  江龙  苏胜  汪一  胡松  向军 《化工进展》2022,41(4):1802-1813
生物油在受热条件下极易结焦,结焦是影响生物油规模化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理解生物油受热结焦特性是实现生物油高效热转化利用的基础。本文从生物油热解过程的关键反应参数(温度、升温速率、气氛、压力、灰分)、生物油化学成分、生物油有机组分间交互作用、自由基反应特性等方面综述了生物油受热结焦特性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反应参数对生物油热解结焦反应网络的影响,梳理了生物油各特征组分单独热解结焦及特征组分间交互作用对结焦特性的影响机制,并基于生物油结焦机理和焦炭的物化特性,总结了通过定向调控生物油结焦反应过程,将焦炭作为燃料和炭材料的潜在利用途径。最后,指出了明晰生物油受热结焦机理还需从生物油组分间交互作用机制和自由基反应机理的角度进一步探究。本文为实现生物油高效热转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由于脱硝效率高、选择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然而,目前广泛采用的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会使烟气中SO2氧化成SO3,烟气中过高的SO3对电厂安全运行会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典型V2O5-WO3/TiO2催化剂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SCR脱硝过程中烟气流量、温度、O2浓度、SO2浓度等对催化剂表面SO3生成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SO3生成的反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催化剂表面SO3生成反应中SO2的反应级数为0.59,当O2浓度大于3%时,O2的反应级数为0,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0.39 kJ/mol;实验条件下,烟气中SO2浓度增加会使SO3生成的反应速率提高;O2浓度对催化剂表面SO3生成影响并不显著;烟气温度对催化剂表面SO3生成具有显著影响,高温会促进SO3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光纤预制棒废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在聚乙烯-聚醋酸乙烯酯(EVA)材料领域的应用,将经过烘干、研磨和煅烧处理后的废料分别由A-151改性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改性制备了纳米粉末Si O2/A-151和Si O2/PMMA,然后把制得的改性纳米粉末与EVA熔融共混制备Si O2/A-151/EVA和Si O2/PMMA/EVA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磨耗和拉伸性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粉末质量分数的关系。疏水性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粉末疏水性好。关于磨耗性能,粉末填充质量分数为1%~2%时两种复合材料较纯EVA都有显著提高,其中质量分数都为1%时提高最多。关于拉伸性能,填充质量分数为1%~4%的Si O2/A-151粉末和1%~3%的Si O2/PMMA粉末都能提升EVA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两种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都随粉末质量分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Si O2/A-151、Si O2/PMMA粉末填充质量分数分别为1%、2%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二者填充质量分数在3%时断裂伸长率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在低温慢烧、高吸水率的陶瓦坯体上,如何提升银黑色金属釉的抗龟裂、耐候性、抗油斑性,达到国家Ⅰ类瓦釉面要求,结果表明通过配方改进能够达到并高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实验装置流程及其功能,设计了基于组态技术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系统采用泓格模块和RS-485通讯构建数据采集系统硬件,上位机使用力控组态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与处理。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准确的采集数据并在上位机实时监控各点参数,功能齐全且人机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6.
张云  许凯  苏胜  胡松  向军  汪一 《煤炭学报》2015,40(11):2668-2673
为考察不同催化剂(K-/Ca-/Fe-化合物)的催化特性,在STA 449F3同步热分析仪上开展了小龙潭(XLT)褐煤、府谷(FG)烟煤和高平(GP)无烟煤等3种不同煤阶煤焦催化气化实验研究。研究发现,与原煤焦的气化过程相比,添加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后,3种煤焦的初始气化温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大可达200 ℃左右;其中催化剂的活性排序为:K2CO3>Na2CO3> KCl>Fe(NO3)3>CaO。碱金属类催化剂良好的催化作用源于其受热条件下流动性好,从而能很好地分布于C基质表面,而Fe-,Ca-催化剂由于其具有更高的熔融温度,流动性较差,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煤孔隙结构变化对气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赤铁矿絮凝浮选指标,分别采用磁化水、磁化矿浆和磁化淀粉3种磁化方式对赤铁矿进行絮凝沉降,考察磁处理方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磁化方式均能提高鲕状赤铁矿絮凝沉降率。光学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磁化处理后的絮团较未磁化时表观粒径更大,结构更加紧密,同时观察到絮团周围分散着透明的石英颗粒,说明磁化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微细粒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在磁化水、磁化矿浆和磁化淀粉3种磁化方式作用下赤铁矿颗粒表面ζ电位均随着磁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ζ电位的变化趋势与鲕状赤铁矿在不同磁化条件下沉降率的变化规律一致。3种磁化方式对微细粒赤铁矿的絮凝过程符合扩展的DLVO理论,其絮凝机理为:磁化处理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赤铁矿颗粒表面ζ电位,进而降低了微细粒赤铁矿颗粒间的双电层排斥力,降低了颗粒间的势能垒。  相似文献   
8.
以低氮燃烧改造后的某330 MW四角切圆贫煤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300 MW负荷下分离燃尽风率对炉内燃烧速度场、温度场、CO体积分数场、O2体积分数场、H2S体积分数场及炉膛出口参数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分离燃尽风率对锅炉燃烧特性以及CO、H2S的生成特性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分离燃尽风率的增大,炉膛出口CO体积分数升高,出口NOx质量浓度降低;减小分离燃尽风率有利于抑制炉内高温腐蚀和结渣的发生;综合考虑锅炉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及NOx生成特性多种因素后,燃尽风率设置为2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朱萌  周敬  陈磊  李艾书  苏胜  江龙  汪一  胡松  向军 《热力发电》2020,49(10):136-143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被认为是可以替代蒸汽朗肯循环发电的新型发电技术。本文利用热力计算方法对660 MW级S-CO2燃煤锅炉进行了概念设计,确定了各受热面工质参数、受热面面积和烟气温度等参数,确保锅炉能适应整个S-CO2循环系统。同时基于加权质量法解决了S-CO2锅炉各受热面成本难以准确评估的问题,获得了S-CO2锅炉的造价,并利用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分析了整个S-CO2机组的经济性。结果表明:S-CO2机组的LCOE为0.540元/(kW·h),比常规机组低11.3%,具有很强的经济潜力;S-CO2机组中锅炉、回热器、预冷器的造价较高;S-CO2锅炉中/低温对流受热面平均材料等级的提升是导致锅炉造价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仍需继续开展针对锅炉(尤其是中/低温对流受热面)、回热器和预冷器的优化研究,以降低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0.
罗小雨  苏胜  向军  汪一  王鹏鹰  尤默  陆骑 《化工学报》2015,66(6):2082-2088
为了高效经济地控制燃煤电站汞的排放,探索新型SCR催化剂上汞的催化氧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Hg0在Mn Ox-Ce O2/γ-Al2O3(Mn Ce15)催化剂上被氧化后会以多种形态存在于催化剂表面,为确定Mn Ce15催化剂上汞的化合物的赋存形态,使用程序升温热分解方法研究了纯汞化合物的分解曲线,并与在不同烟气条件下处理过的Mn Ce15催化剂的分解脱附曲线进行了对比。研究确认了反应中Hg O、Hg Cl2、Hg(NO3)2和Hg SO4的生成,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相应的汞化合物生成的反应路径。结果表明,在模拟烟气条件下Hg Cl2是主要的异相催化反应产物,同时可以在催化剂表面检测到少量Hg O和Hg SO4的生成。这一结论可为研究SCR催化剂上Hg0的催化氧化机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