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7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9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5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闯 《冶金自动化》2022,(S1):398-400
张力辊组是酸轧连续产线主要出力辊,发挥着防止带钢跑偏、保证带钢正常运行的重要作用,为了解决产线上张力辊负荷不平衡导致驱动电机设备过流或过载跳闸,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通过研究张力辊负荷平衡控制理论,阐述控制原理;通过对张力辊调速系统的结构功能介绍,并结合首钢京唐1 420酸轧机组,分别阐述了张力辊速度给定、张力控制、负荷平衡控制、Droop值的控制理论,提升了班组维护人员知识储备和故障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圆锅流场中锌渣的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闯  周俐  谢一夔  陈庆 《表面技术》2018,47(12):296-306
目的 通过水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研究使锌渣远离钢带表面,提升钢带质量的方法。方法 设计一个锌锅的透明水模型,对该实验模型内部锌渣的运动状态进行直观地研究,分析面渣、悬浮渣、底渣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运动状况。并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温度分布和流场分布,验证水力学模型的合理性。 结果 随着钢带拉速的增大,旋涡涡心逐渐向两侧移动,较大的钢带拉速不仅可以有效促使锌渣远离钢带表面,还可以使被卷起的底渣增多以及截面上的悬浮渣量增加,同时钢带进入侧底部中心区域时,底渣也开始被卷起,最终形成了锤子形状,且数学模拟与物理模型实验现象基本一致。结论 对于表面渣来说,较大的钢带拉速可以有效促使锌渣远离钢带表面。对于悬浮渣来说,钢带拉速的增大有利于截面上悬浮渣的上浮。对于底渣来说,随着钢带拉速的增加,带动了锌锅内的钢液运动,使得锌锅内锌液的流动比较活跃。但拉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底渣卷起过多,进入锌液,不利于钢带表面锌渣的去除。  相似文献   
3.
陈庆  储成阳  朱李艳  张闯  周俐 《炼钢》2019,35(1):29-38
为改善某钢厂一种六流和八流两用型连铸中间包的流场,对该中间包进行物理模拟研究。该中间包最大长宽比为13∶1,且需同时兼顾六流和八流流场的最佳性,优化较为困难。试验分别在空包及增加控流装置的情况下研究中间包内钢液流场的情况,结果表明:不添加任何控流装置的情况下,流场不稳定,近流(第3流和第4流)水口有短路流现象;在增加了稳流器以及4种不同的挡墙的情况下,通过水力学模拟试验确定方案二能够得到最佳的流场,其响应时间的分散度分别为14. 8,10. 5,平均停留时间的分散度分别为17. 5,34. 7,死区体积分别为4. 1%,7. 6%。合理的挡墙优化方案(导流孔的位置和角度的改变),可以有效改善中间包的流场。  相似文献   
4.
张闯  熊俊  郑森木 《焊接学报》2019,40(8):76-79
针对铝合金薄板脉冲MIG焊背面熔透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焊工调节的背面熔透建模与控制方法.设计焊接速度随机变化波形,致使铝合金背面熔池尺寸动态波动,采用被动视觉系统实时采集背面熔池图像,焊工观察图像熔池大小,手工调节焊接电流保证背面熔宽的均匀性,同时开发图像处理算法提取背面熔宽.采用最小二乘系统辨识法建立焊工调节电流与背面熔宽的非线性Hammerstein模型.开展了铝合金脉冲MIG焊电流扰动和焊接速度扰动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焊工调节的非线性Hammerstein模型可以有效地控制背面熔宽,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辅助反应技术,通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改性羟基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出异氰酸酯修饰的活性MWCNTs。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MWCNTs杂化的水性聚氨酯树脂,与交联剂混合后得到水性聚氨酯电沉积涂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导率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MWCNTs用量对水性聚氨酯漆膜外观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WCNTs成功接枝到聚氨酯分子主链上;随着MWCNTs用量的增加,水性聚氨酯漆膜的导电性、光泽度、硬度和耐酸性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当MWCNTs的质量分数为0.75%时,MWCNTs在水性聚氨酯树脂中表现出最好的分散稳定性,漆膜的导电性、光泽度、硬度和耐酸性等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掩护式支架各级功能部件的选型优配设计,提出模块化配置设计方法。对模块化配置设计的关键技术模块划分进行了研究,基于顾客需求分析对掩护式支架的功能结构进行合理的模块划分,依据顾客需求与机械产品性能的关系选取最佳匹配实例。模块化配置设计的实现可以保证支架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应变性,提高了掩护式支架产品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张闯  孙博  金亮  刘素贞  杨庆新 《电工技术学报》2021,36(22):4666-4676
许多先进的检测技术已被证实能获取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OC),然而目前的检测手段未能同时满足精度和效率方面的要求.利用超声波对SOC的表征已经得到初步的认可,该方法检测效率高、对电池损伤小,但存在单个声学指标与电池材料动力学特性不清晰的问题.该文在分析锂离子电池SOC声学表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振铃计数引入电池SOC评价中,明确SOC与振铃计数的相关性.基于Lemaitre等效应变原理推导了振铃计数与有效杨氏模量的对应关系,提出基于超声纵波的锂离子电池SOC在线检测方法,结合常规的声学指标研究了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循环中有效杨氏模量演化规律.通过将常规的时域声学指标与振铃计数表征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振铃计数对SOC表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赵修斌  高超  庞春雷  张闯  王勇 《控制与决策》2020,35(6):1384-1390
针对传统$\chi ^2$检测法对惯性/卫星组合导航缓变故障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辅助的缓变故障双阈值检测法.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位置与速度子预测器,实现对卫星导航量测数据的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预测精度提出双阈值的低检测门限,辅助残差chi^2检测法进行故障检测与系统重构.仿真结果表明,对于缓变故障,所提出方法能有效提高故障期间滤波精度、降低漏警率以及组合导航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早期微裂纹的检测是结构失效分析的关键,该文利用电磁超声Lamb波混频检测的方法,综合考虑微裂纹界面呼吸作用的特点,以弹簧模型为基础并考虑微裂纹界面的迟滞效应和阻尼力,建立含有微裂纹的三维Lamb波混频非线性检测模型,模拟混频超声波作用下微裂纹的波动状况,分析混频超声波与微裂纹界面发生的非线性作用,研究微裂纹长度与深度的变化对混频调制效果的影响.最后搭建电磁超声混频非线性检测系统,根据差频非线性系数与和频非线性系数对微裂纹长度变化敏感性的不同定义了综合系数因子,量化分析微裂纹的长度.通过实验数据得到了综合系数因子与微裂纹长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微裂纹长度进行了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综合系数因子可以对微裂纹长度进行有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永磁扰动检测是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技术,通过永磁扰动传感器在铁磁构件表面扫查并拾取受缺陷影响下静磁场变化情况来判别缺陷尺寸大小。本文深入分析了永磁体与缺陷的扰动机制,并针对传感器设计理论不足、永磁扰动检测信号微弱等问题,提出了采用环绕式体线圈探测永磁体内产生的磁扰动及采用螺旋线圈探测永磁体与缺陷间的外磁扰动,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感应线圈及永磁体的几何参数对永磁扰动检测效率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模型多参数化扫描及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永磁扰动传感器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永磁扰动内、外感应电压的幅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