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0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108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3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0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叠合板的模具制作及加工,直接影响叠合板的生产成本及工期.通过对现有的模具及其通用性研究进行分析,结合叠合板标准化设计,开发出一种基于标准化叠合板的通用组合模具.该组合模具通过少量的标准单元,进行灵活组装,形成多种常用尺寸的成品模具.通过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对生产成本、生产工期、使用便捷性、复用率等关键因素与传统模具进行对比,对该组合模具进行优化和改进进而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2.
独立矩形截面超高层建筑的顺风向气动阻尼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会兰  全涌  顾明  吴迪 《振动与冲击》2012,31(5):122-127
通过37个超高层建筑气动弹性模型的风洞试验,利用随机减量法从模型的风致加速度响应中识别了气动阻尼,并通过与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及基于准定常理论的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识别结果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独立矩形截面超高层建筑顺风向气动阻尼的变化规律,考察了质量密度比、广义刚度、结构阻尼比、高宽比、宽厚比及风场类型对建筑结构气动阻尼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层建筑顺风向气动阻尼比随折减风速变化的曲线近似一条单调增加的直线;结构阻尼比、质量密度比、宽厚比、折减风速、高宽比是影响顺风气动阻尼的比较重要的参数;广义刚度、风场类型相对影响较小。基于这些研究数据,拟合了超高层建筑顺风向气动阻尼比的经验公式,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鹏  彭新来  顾明 《振动与冲击》2012,31(5):144-147,152
分析表明,低矮房屋在风灾中首先是围护结构的破坏,因此对于低矮房屋抗风性能的改进,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减小屋面的极值风压。根据我国东南沿海农村住宅的调研报告,并结合浙江省民用建筑图集,8种适用于我国东南沿海农村居民低矮房屋建筑的檐口形状(包括各种檐沟或挑檐)在TJ-2风洞试验室进行了缩尺模型测压试验。研究发现,对于3种具有不同坡度的双坡屋面低矮房屋,这些形状各异且具有附属构造的檐口的出现,抑制了迎风向来流的分离和再附,从而减小了迎风向屋面前沿区域的负风压值;对于减小的幅度而言,拥有26.6&;#61616;和33.7&;#61616;坡角的坡屋面要比拥有14.0&;#61616;坡角的双坡屋面小得多;对于8种檐口而言,具有檐沟、悬挑盖板和竖直挡板的檐口表现出了优异的抗风性能,对最不利面积极值风压的影响,折减幅度可以达到47%以上。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型缩聚的广州新电视塔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界最高的电视塔——广州新电视塔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为避免动力分析时大型稠密矩阵运算的问题,首先将三维有限元模型简化为等效串联多自由度体系;考虑到实际测点只能布置在结构的平动向不能布置在扭转向的问题,提出将平动向自由度看作主自由度,将扭转自由度看作副自由度,采用模型缩聚将副自由度缩聚掉的新思路,对比研究了Guyan法、Kuhar法、IRS法以及IIRS法的缩聚效果,得到了缩聚后的简化模型;分析了基于二重结构编码的广义遗传算法在电视塔传感器优化布置中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控制参数分析,最终给出了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马文勇  顾明 《振动与冲击》2012,31(11):82-85
采用刚性节段模型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测试了不同紊流度下的8种扇形覆冰导线气动力,依据DenHartog驰振机理分析了扇形覆冰导线的横风向驰振不稳定性,讨论了覆冰厚度、覆冰角度、紊流度对平均气动力特性及横风向驰振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冰厚度的增大增强了气动升力,不同覆冰角度模型平均气动力系数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差别较大,紊流度的增高有助于减小覆冰导线承受的平均气动力;8种扇形覆冰导线在不同风向角下均有发生横风向驰振的可能,覆冰角度对驰振不稳定风向角位置及范围有较大影响,紊流度的增加提高了可能的驰振临界风速,因此高紊流度对驰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165年前维尔纳冯西门子为他的电气技术创新的梦想打拼开始,西门子这个庞大的工业巨擘就在持续扩张的同时不断保持着创新、变革的活力。如今,这位自动化界的巨人又将其目光投向了中国工业的真正主角——经济型自动化市场。  相似文献   
7.
通过风洞试验,在临界雷诺数下,研究带上水线拉索模型的气动性能。测得不同风向角下拉索表面风压分布情况,得到作用在拉索模型上的气动力系数,分析临界雷诺数下拉索的气动稳定性。研究表明:基于准定常假定,在临界雷诺数下,拉索发生风雨激振的可能性较亚临界区低;上水线改变了拉索表面的流体分离并出现分离流再附现象,导致拉索气动力随上水线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8.
顾明 《江苏建筑》2012,(1):50-52
利用GPS技术对高层建筑物在外部环境激励下的动态特征进行监测,对所得非平稳信号分别在时域和频域进行处理来和分析,并和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在高层建筑物施工和运营的动态特征监控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斜置拉索表面脉动风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杜晓庆  顾明 《振动与冲击》2012,31(4):139-144
采用一套可调节拉索模型倾角和风向角的试验装置,通过同步测压风洞试验,测得了三维拉索(考虑了拉索的倾角和风向角)表面的脉动风压分布。风洞试验考虑了风向角和Re数的影响,试验风向角为0~45°,试验 Re数为1.17×105 和2.34×105,两种Re数分别处在亚临界区和临界区内。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到了两种Re数下风压功率谱、脉动风力和风力功率谱随风向角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风向角的增大,斜拉索的Strouhal数逐渐减小;当Re数进入临界区后,拉索的脉动风压分布和脉动风力将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水平偏心荷载下斜桩群桩受力性状的离心机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斜桩群桩在水平偏心荷载下的受力性状,在砂土中开展了一系列离心机模型试验,着重对比了直桩群桩和斜桩群桩抵抗水平及偏心荷载的不同特性。详细介绍了模型试验的装置、方法以及内容。试验结果表明:水平荷载偏心距大小对群桩水平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群桩扭转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对于直桩群桩,在试验范围内小偏心距(4.3倍桩径)加载对应的水平承载力大于零偏心距(即纯水平加载)及大偏心距(7.1倍桩径)加载的水平承载力。相同条件下,斜桩群桩抵抗水平、偏心及扭转荷载的能力显著强于直桩群桩。水平偏心荷载下,斜桩群桩中各基桩的桩顶水平位移相互差异较直桩群桩更大,且该差异随偏心距的增加而增大;在多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基桩桩顶剪力与桩顶位移方向有所不同。水平荷载下斜桩群桩中的基桩轴力显著大于直桩群桩。斜桩群桩较好地发挥了基桩的轴向承载能力,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