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增加了弱阻尼振荡模式被激发的风险。首先,考虑同步发电机和光伏的动态特性,建立了详细的小信号模型,分析了光伏对低频振荡模式的影响,提出了含光伏电站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广域阻尼控制架构,实现光伏-同步机协调阻尼控制;然后,以特征值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广域阻尼控制参数的优化模型,并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整定;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中搭建了含光伏电站的四机两区域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广域阻尼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直接法分析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考虑系统近似轨迹的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暂态能量计算方法。通过对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等值模型仿真得到系统近似故障响应轨迹,根据系统轨迹上直流端口电压、相角以及直流电流的取值确定直流端口传输功率,进而沿系统轨迹对直流端口功率进行积分,计算直流系统势能,提升了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暂态能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分别运用所提方法和不计系统响应轨迹的能量函数计算方法对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测试算例进行分析,并与PSD-BPA时域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扫描电镜、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Gleeble-3500等试验设备结合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分析了430F钢轧材的开裂原因,各元素的改质效果及机理以及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30F钢中MnS形态控制较差,长条状MnS所引起的细小裂纹是造成轧材开裂的主要原因;镁改质形成的细小MnS·Al2O3·MgO以及碲改质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厂生产的Y1Cr13不锈钢在轧制过程产生劈头开裂的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小样电解等分析检测方法,从夹杂物微观形貌角度对钢劈头开裂样中硫化物的微观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探究了 Y1Cr13不锈钢轧制时劈头开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该不锈钢轧材存在大量长条状硫化物,硫化物长宽比较大,长宽比分布在3...  相似文献   
5.
圆坯连铸结晶器热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圆坯连铸结晶器平均热流和局部热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拉速、电磁搅拌电流和弯月面波动等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局部热流(高热流区热流)和平均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拉速为14~26 m/min,搅拌电流在200~320 A时,局部热流与平均热流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局部热流对工艺参数反应敏感,传热极不均匀;平均热流不能完全反映局部热流的变化,局部热流能更及时地反映坯壳的凝固情况。  相似文献   
6.
通过氧氮分析、化学成分检测、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对不同工序下薄规格无取向电工钢30W1700中的典型夹杂物进行研究,结合钢液元素含量和夹杂物数量的变化分析30W1700钢中夹杂物形成机理以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0W1700钢冶炼过程中典型夹杂物为CaO、Al_2O_3、SiO_2、MgO、AlN;夹杂物尺寸在≤3μm占总量的80%以上,RH精炼有效去除了钢液中的大部分夹杂物。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带预热的内热型除湿溶液再生器,基于NTU-Le模型建立了带预热的内热型逆流再生器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对比了预热型再生器与内热型再生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再生性能,研究了内热分配比的变化对带预热的内热型再生器再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内热型再生器与预热型再生器各具优势.在设计带预热的内热型再生器时,投入热量较少时宜采用加热内热源作为再生热源的再生方式,投入热量较高时按照最佳内热分配比分别预热溶液和加热内热源的方式更节能.当投入热量充足的情况下,q_(ms)/q_(ma)≤0.53时宜采用加热溶液作为再生热源的再生方式,q_(ms)/q_(ma)≥0.64时应按最佳内热分配比合理分配预热溶液和加热内热源的热量.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某改扩建高中食堂三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二层楼盖进行了结构动力特性检测,并依据《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 50868-2013)的竖向振动计权加速度级限值要求,对该层楼盖的振动舒适度进行了评估;然后,以楼盖结构动力特性的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在MIDAS/Gen上建立了反映结构实际动力特性的有限元模型;最后,依据二层楼盖人群荷载流动情况,设置了考虑荷载模型、步频、人群数、行走路径等因素的21种荷载工况,以楼盖竖向峰值加速度和均方根加速度为评价指标,并根据ISO2631-2(1989)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等相关规定,详细分析了各工况下楼盖振动干扰程度和影响范围.分析结果表明,与沿楼盖短轴方向相比,沿长轴方向行走引起的振动峰值加速度和均方根加速度更大,而人员跑动激励比行走激励更容易引发楼益振动舒适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微电网实践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电网由于能够有效利用分布式电源,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积累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和工程应用经验后,结合目前微电网的研究建设现状,对微电网的实践与发展进行了总结、思考以及展望。从稳定控制、保护、规划发展等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微电网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微电网发展尚存的技术难点并给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微电网的分布式控制方法依托稀疏通信网络,在受到网络攻击后可能严重影响控制效果,甚至造成系统失稳。考虑虚假数据注入(FDI)攻击,首先针对分布式控制方式下的孤岛交流微电网建立了FDI攻击的数学模型;其次,分析了系统受到FDI攻击后的脆弱性,并在此基础上,基于自适应控制原理提出了抵御FDI攻击的微电网分布式韧性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在有界或无界的FDI攻击下使微电网实现既定控制目标,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然后,通过李雅普诺夫理论对分布式韧性控制器进行了严格的收敛性证明;最后,通过时域仿真在多种场景下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