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塞油田属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三低"油藏,大部分油井需进行重复压裂改造才能保证持续稳产,但常规压裂工艺技术增产幅度有限,为此,针对长A致密储层的地质特征,开展了老井混合水体积压裂增产技术研究,分析了实施混合水体积压裂的可行性,对井网、施工参数、施工工艺、注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确定。该技术在安塞油田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安塞油田属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油藏,新建油井只有通过压裂改造方能投产,大部分老井需进行重复改造保证持续稳产。为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探索和完善了安塞油田压裂工艺,已基本形成了控水和体积压裂两大技术体系。回顾了安塞油田压裂工艺进展,并分析了现有工艺技术的适应性,指出了下步发展方向,旨在为同类油藏压裂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积压裂作为重复压裂一种新的压裂理念,以"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低砂比"的压裂模式已在安塞油田进行了试验性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措施效果。针对产能增加与各因素的关联性尚无完善的分析,地质选井选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且工程设计无明确的原则。从压裂井产能主控因素着手,通过灰色关联理论对与压裂井产能相关联的油藏及人为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对于重复压裂而言,在一定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能量保证情况下,施工规模成为影响产能增加的主要因素;仅对体积压裂分析,良好的物性参数与地层能量是油井增产的前提,注入液量较加砂量与排量成为优先考虑的施工参数。对于相似物性及改造参数下的重复压裂实践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属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致密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新投产油井需要通过压裂改造方能建产。随着油田的开发,受闭合压力影响,迫使油井需进行二次或三次压裂改造恢复其生产能力。受选井条件限制,常规增产措施后增油幅度小,压裂后很难形成新的裂缝,导致油井措施后有效期短。以安塞油田杏18-A为例,以"大液量、大排量、大砂量、低砂比"的工艺体系开展了混合水体积压裂先导探索试验,并配合开展了微地震裂缝监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较常规压裂而言,该工艺形成的裂缝体积增大了126.7%,平均单井日增油提高1.7倍,在储层重复压裂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改造优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功率可控硅的电磁干扰特性,对可控硅装置工作中的干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工程应用实例提出有效的抗干扰措施,降低了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6.
安塞油田老井侧钻工艺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塞油田老井剩余油分布情况,在长停(关)井实施开窗侧钻,解决定向井井眼轨迹控制、斜井定位开窗难度大、固井完井要求高等难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地铁牵引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将基于叠加原理的过调制处理算法,应用在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中,以减小电压谐波畸变率和转矩波动。文章先介绍过调制算法的原理,然后给出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方式及各个同步区的调制模式,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将基于叠加原理的过调制算法和传统单模式过调制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前者输出相电压谐波含量得到明显的抑制,转矩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8.
由于水平井井身结构的特殊性,普通的冲砂洗井方式很难达到彻底洗井要求,同时延长作业时间和作业费用。本文分析了水平井出砂原因,冲砂技术现状,介绍了冲砂洗井参数设计,通过现场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软件过程模型在提高软件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已经成为软件工程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简单地分析了当前几种不同的软件过程模型的缺陷后,提出了软件过程的JMOSP模型.  相似文献   
10.
安塞油田是开发30年的"低压、低渗、低产"老油田,大量油井目前已逐步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仅靠常规增产工艺稳产难度大。目前对中高含水井的改造较为谨慎,不同见水类型下可选工艺仍存在盲区,降水增油方向仍不明朗。针对安塞油田中高含水井不同开发特征及见水类型,开展了改变相渗压裂、堵水压裂等几种进攻性措施,以及化学堵水、二次固井等维护性措施,实践证明各项工艺在不同见水类型井的适应性存在差异,尚不存在一种工艺可解决不同见水特征下油井的降水增产问题,须因地制宜针对性地选择有效工艺方能取得较好的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