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曹正军  秦明   《电子器件》2005,28(2):242-244
提出一种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薄膜作为各向异性腐蚀溶液的掩模的薄膜保护方法。ABs胶以旋涂的方法涂布在硅片表面,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序以增强膜与衬底的粘附性。本文比较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AB8胶膜在KOH和TMAH溶液中的抗腐蚀特性。实验证明:在90℃、25wt%TMAH溶液中,ABS薄膜的掩模时间达到10h左右,而且这种薄膜的优点在于很容易用化学试剂加以去除。  相似文献   
2.
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水力调压实验中,介绍水力调压实验虚拟仪器平台的构建过程,该仪器平台采用PCL?818L数据采集卡进行数据采集,采用LabVIEW软件进行图形化编程。水力调压实验虚拟仪器平台的应用使实验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调压室水位波动过程线和管道中对应流量的变化关系。经过2年的实践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两个指定验证人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正军  刘丽华 《软件学报》2008,19(7):1753-1757
2005年,王晓明等人把多重指定验证人签名与门限代理签名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门限代理多重指定验证人签名(Wang-Fu).同年,陈伟东等人也提出了一个指定验证人的数字签名方案(Chen-Feng-Tan).证明Wang-Fu方案中指定验证人集合的管理者可以直接伪造签名.为此,每个验证人对在验证阶段使用私钥产生的部分数据必须进行零知识证明.CFT方案不满足非传递性,即指定验证人可以向第三方证明其拥有的签名是由签名人签署的.其原因在于,该方案直接利用了Schnorr签名技巧,指定验证人很客易把拥有的签名转化为关于原始签名人公钥参数的一个普通签名.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从三个方面提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个基于强RSA数字签名方案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正军  刘木兰 《计算机学报》2006,29(9):1617-1621
该文改进了Zhu等人的基于强RSA的数字签名方案.原方案在系统建立阶段必须选取QRn中的三个生成元,并且签名人在签名阶段还必须选取一个固定长度的素数.改进方案只需选取两个生成元,而且只需选取一个固定长度的奇数.新方案的计算量约是原方案的1/2.在强RSA假设下,文中分析了改进方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随机数对密码学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很多在理论上看似很好的协议都离不开随机数,如何简单而又有效地产生随机数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随机数,比如超过某一门限值的大气噪声,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间隔,纽约股票交易所收盘价的升降曲线。那么作  相似文献   
7.
量子Shor算法与RSA体制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量子Shor算法众所周知,RSA体制的安全性是建立在大数分解这一难题基础上的,严格说来,也只是涉及到两个大质数相乘所得到的合数。自RSA诞生伊始,人们对其安全性的理论论证就一直未停止过。由于RSA中指数运算保持了输入的乘积结构,这一点令人甚为担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对RSA的安全性产生了疑惑。特别是自1994年美国AT&T公司的研究人员Shor 发现了分解由两个大质因数相乘的合数的量子算法。它不仅给量子计算机研究注入了活力,引发了量子计算和量子计算机研究的热潮,同时也使得更多的理论密码学家认识到RSA安全性论证的紧…  相似文献   
8.
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及井神盐化股份近年来开展党内主题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阐述了在企业开展党内主题教育活动的思路、举措、作用及体会。  相似文献   
9.
群签名所具有的匿名性和追踪性使得该项技术在公平电子商务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证明了王晓明等人在文[1]中提出的群签名方案是不安全的,不具有追踪性,即任一成员作出合法签名后都能够逃避群权威的追踪。  相似文献   
10.
数字签名方案中的孤悬因子和冗余数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了孤悬因子概念,并明确指出在数字签名设计中必须回避这一现象。此外,还具体分析了5个数字签名协议中出现的孤悬因子及冗余数据,证明了这些协议的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