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6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政道路工程与排水工程相互影响的设计及其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市政道路工程与排水工程设计的有关内容,以工程实例介绍相互间的影响,结合自身工程设计实践提出几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2.
高要配电网10kV大企线路的防雷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东高要配电网中的10kV大企线,根据其实际运行中的雷害情况和雷电防护现状,分析了其雷击事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雷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短消息指标新定义及在事务信道限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消息指标可以度量隐蔽信道的短消息传输能力,是信道容量的必要补充.但指标现有定义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消息长度参数在普通信息系统中不能定量分析;信道限制机制难以同时满足传输时间和保真度两个约束;没有包含消息的敏感度信息.针对这些问题,首先通过引入短消息传输价值的概念,给出了短消息指标的新定义.在该定义中,利用价值阈值统一表示系统对信道短消息传输能力的容忍程度,并且在所采用的价值函数中引入了消息的敏感度因素.其后,基于安全实时数据库应用场景给出了结合短消息指标和信道容量的事务隐蔽信道度量和限制机制.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基于短消息指标的新定义,系统可以对隐蔽信道威胁实施全面的度量和可调节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燃气轮机叶片后缘轮廓参数辨识的难题,提出了自适应迭代最小二乘法.通过三维激光测量系统得到叶片后缘三维轮廓点云数据,测量精度±5μm,使用该算法对后缘所有截面进行拟合,拟合精度±0.001 mm.通过在不同程度高斯噪声下仿真后缘测量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算法的拟合效果.自适应迭代最小二乘法对叶片后缘轮廓的高精度、高效率参数辨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阮利  王永吉  王青  曾海涛 《软件学报》2009,20(6):1499-1510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软件任务性能基准评价新方法——TaskBeD.介绍了TaskBeD的任务基准评价模型和核心算法(挖掘高性能的软件任务,建立参考任务集和结果的敏感度分析).实验结果显示,TaskBeD能够高效处理多变元和可变规模收益任务数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线路避雷器提高10 kV配电线路防雷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网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直接向用户供电的任务,是连接电网和用户的纽带,其安全运行非常重要.10 kV配电线路由于绝缘水平低的特点,易发生雷击过电压而造成绝缘事故.因此,10 kV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是保证配电网安全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结合广东高要配电网的工程实际,以10 kV大企线为例,计算配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并建立相应的ATP仿真模型,通过对安装线路避雷器前后的线路过电压水平的仿真计算,验证其能够有效提高配电线路的防雷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7.
曾海涛 《建造师》2010,(9):146-147
本文对音乐教育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使用容量指标的安全实时数据库信道限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TCSEC)要求,提出一种使用信道容量指标的安全实时数据库中数据竞争信道的限制方法(CUCCMM),给出了限制过程中信道容量度量算法和限制参数计算方法.为了保证系统的信道容量限制标准的准确执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概率的并发控制协议选择策略(MPBPSP).实验结果证明CUCCMM方法可以有效地、准确地实施对隐蔽信道容量的限制,并且通过使用MPBPSP策略显著降低了信道限制操作对系统实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CAN总线技术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对CAN总线技术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电路与MCU的接口设计方法,以及CAN总线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证明,该设计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脉冲信号在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线路上的传播过程以及脉冲信号的选择,避免单一脉冲的测距盲区影响故障测距,根据脉冲注入法的单端测距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宽度脉冲注入法的直流输电接地极线路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通过宽度为8 μs的脉冲周期性地检测接地极线路的运行状态,在判断线路发生故障后,通过4 μs和2 μs的脉冲分别探测故障的位置,最后取平均值得到测距结果。PSCAD/EMTDC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直流系统双极运行或单极运行状态下,能够满足工程上对故障测距误差精度的要求,且避免了故障电阻的影响、减小了因选取宽脉冲而造成的大范围测距盲区,在保证反射脉冲高识别度的情况下提高了线路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