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117篇
综合类   36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58篇
建筑科学   67篇
矿业工程   42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64篇
水利工程   37篇
石油天然气   6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篇
冶金工业   20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1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高取代度G50酯化淀粉为原料、三乙酸甘油酯为增塑剂、有机改性蒙脱土(Dellite72T)为纳米填料,经流延法制备酯化淀粉基纳米复合膜材。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膜材断面及纳米粒子的分布,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纳米粒子对膜材的分子结构、微区结构和结晶结构的影响,并借助热失重分析仪(TG)分析纳米粒子对膜材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粒子与酯化淀粉分子相互作用弱化增塑剂塑化作用,促进淀粉分子链间聚集程度增大,形成颗粒状凸起或褶皱;加入纳米粒子后,膜材内可观察到不同厚度的层状结构(d≈12.57nm、19.68nm),而膜材的结晶结构与纳米粒子层状结构均未被破坏,此时纳米粒子与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形成插层型结构,从而提高淀粉基膜材的热稳定性。以上结果可从结构调控角度为扩大新型淀粉基纳米复合膜材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一种价格低廉的新型高密度清洁复合盐水完井液,对常见的无机盐氯化钙和氯化锌使用增溶剂,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量,来达到在不增加完井液固相含量的同时提高完井液密度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2种增溶剂,得出2种增溶剂在2% LAS-30+2% SLF-4的用量下增溶效果最好,在该用量下2种无机盐复配后所配制的清洁盐水体系的最大密度可以达到1.926 g/cm3,此时氯化钙的溶解量为160 g/100 mL水,氯化锌的溶解量为98 g/100 mL水。新型完井液的表观黏度为33 mPa·s,抗温可达140℃,渗透率恢复值高达96%,保护储层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淀粉和脂肪酸分子结构对淀粉-脂肪酸复合行为的影响,以不同链/支比玉米淀粉和不同链长脂肪酸为复合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测定了不同复合条件、脂肪酸链长及淀粉链/支比对淀粉-脂肪酸复合指数(CI)及淀粉结晶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淀粉-脂肪酸的CI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反应温度80℃时达到44.67%,反应时间30 min时达到30.45%;随着脂肪酸添加量的增加,淀粉-脂肪酸的CI值达到最大值(46.01%)后趋于平衡。脂肪酸碳链越长,淀粉-脂肪酸的CI值越大,同时形成更加完全的V型结晶结构;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CI值也呈上升趋势,复合物中保留更完整的淀粉结晶结构。以上淀粉-脂肪酸复合过程中结晶结构的形成特点可为淀粉-脂肪酸复合物在健康食品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国煤层气资源动态评价与可利用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道勇  朱杰  赵先良  高煖  庚勐  陈刚  焦健  刘思彤 《煤炭学报》2018,43(6):1598-1604
按照统一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框架,运用体积法,对陆上41个主要含煤盆地(群)煤层气资源的品质、分布状况以及可利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0.05×10~(12)m~3,可采资源量为12.50×10~(12)m~3。煤层气资源区域分布较为集中,鄂尔多斯、沁水等10个大型含气盆地煤层气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层系上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煤层气整体品质一般,类型以II类为主,其次为Ⅰ类,可采性差异大,可采性较好的地区有限。与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相比,本次动态评价地质资源量减少了6.76×10~(12)m~3,可采资源量增加了1.63×10~(12)m~3,主要由于含气量数据可靠程度增加和对埋深认识的变化。我国煤层气具有地面规模开发条件的可采资源量在4×10~(12)m~3左右。沁水、鄂尔多斯、滇东黔西、准噶尔等几个大型盆地具有优先开发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多酚氧化形成的醌类物质作为强亲电体可能与食品体系中多种亲核物质作用,进而引发系列营养与安全问题。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酸性(pH 5.0)、中性(pH 7.0)和碱性(pH 8.0)条件下槲皮素醌与5种氨基化合物、2种巯基化合物以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醌在pH 7.0或pH 8.0条件下与8种亲核物质的互作效率显著高于pH 5.0;相同作用条件下,槲皮素醌与巯基化合物互作效率显著优于氨基化合物;在pH 7.0、扫描速率10 mV/s的条件下,槲皮素醌(0.08 mmol/L,以槲皮素计)与5种氨基化合物(16.0 mmol/L)互作效率排序为:L-赖氨酸(55.13%±5.37%)>L-精氨酸(39.58%±4.64%)>L-甲硫氨酸(17.80%±2.72%)>甘氨酸(~0.00%)≈Nα-乙酰-L-赖氨酸(~0.00%),槲皮素醌(0.08 mmol/L,以槲皮素计)与2种巯基化合物及BSA(0.048 mmol/L)互作效率排序为:L-半胱氨酸(63.17%±1.51%)>Nα-乙酰-L-半胱氨酸(54.28%±2.60%)>BSA(37.55%±5.98%)。研究表明:槲皮素氧化形成的醌类物质可以化学改性蛋白质,消耗体系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能量回馈曳引驱动电梯如何节能进行研究,从设计和检测两个方面介绍了电梯节能改造的可行性。以配合供热设备(加热水)为例,阐述了无能量回馈曳引驱动电梯曳引电动机处于发电机状态时,对曳引电动机发出的电能进行合理利用,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汶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矿区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并没有总体的发展规划。于1988年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决定对新汶矿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而煤气规划的没计原则也需与矿区总体规划相协调,下面主要介绍煤气规则一些主要技术参数及其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煤层气在成煤和煤化作用地质条件与美国有差异,勘探开发有一定特殊性。目前我国基本具备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条件,类比美国煤层气储量、产量增长模式,预测我国煤层气的发展也将经过探索、起步和快速三个阶段。预测2010、2020与2030年煤层气产量将分别达到100×108m3、300×108m3和470×108m3,煤层气将有效地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成为常规能源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水气联合雾化法制备微细球形金属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水雾化和气雾化的优点,开发了一种水气雾化制粉方法.在雾化过程中发现,熔融的金属液流被气流及高压水流先后破碎,破碎的金属液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成球形.研究结果表明:该雾化方法制得316L金属粉末D50(8~13 μm)的收得率达到78.3%,振实密度超过4.7 g/cm3;粉末的形貌为近球形,组织为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共存.  相似文献   
10.
探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剖析其在商品混凝土中应用的技术特点,说明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和水泥适应性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