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3篇
水利工程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我国生活用水利用率低和雨水回收利用少等问题,建立一套集雨水和杂排水收集、发电、处理、转化为一体的综合利用系统。利用高层建筑排水的水力优势进行发电,并对发电后的排水加以处理并有效利用,对节能减排、节约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粗集-模糊推理技术在水文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因素中长期预报中预报因子的选择问题,本文结合预报因子与预报对象的相关性分析,利用粗集理论的属性重要性概念对预报因子进行优化和选择,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约简确定模糊推理的最小决策规则集,建立模糊推理中长期预报模型,并应用于大伙房水库的年径流预报中.结果表明,采用粗集理论对预报因子进行筛选,对推理预报规则进行简化,可提高模糊推理预报精度.粗集理论与模糊推理技术相结合是多因素中长期水文预报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模糊推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是面向洪水资源安全利用的水库实时防洪调度的主要方式之一,以碧流河水库2005年“8.8”实际洪水过程为例,根据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新理念,研究实时防洪调度中考虑综合信息的模糊推理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并与常规调度方法及实际调度过程进行比较,同时进行风险及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模糊推理方法在不增加水库及上下游防护对象风险的前提下,能抬高汛限水位,增加水库蓄水;与“8.8”洪水实际调度过程取得效益基本相同,比常规调度方法能多蓄水0.37亿m3,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600万元。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的必要性,以云峰水库为工程背景,在云峰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设计开发了实时交互式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者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决策工具.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对其他水库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决策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SSD航拍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无人机地面目标检测技术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无人机在军事侦察、交通管制等场景中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针对无人机场景下目标分辨率低、尺度变化大、相机快速运动、目标遮挡和光照变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网络的航拍目标检测算法.在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目标检测算法的基础上,用表征能力更强的残差网络进行基准网络的替换,用残差学习降低网络训练难度,提高目标检测精度;引入跳跃连接机制降低提取特征的冗余度,解决层数增加出现的性能退化问题.同时,针对SSD目标检测算法存在的目标重复检测和小样本漏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航拍目标检测算法.算法引入不同分类层的特征融合机制,把网络结构中低层视觉特征与高层语义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检测准确性和实时性方面均具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7.
基于粗集-模糊推理的径流多因素分级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径流多因素分级预报中因子的确定问题,将粗集理论引入到模糊推理多因素分级预报中,建立粗集-模糊推理径流分级预报模型。利用属性约简算法及相对分类精度确定预报因子及分级,以最小决策规则集作为推理规则进行分级预报。并结合大伙房水库年径流预报实例进一步分析因子分级和相对分类精度对预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粗集理论筛选因子确定推理规则进行模糊推理预报,提高了预报级别合格率。预报结果在提供径流级别的同时,可给出预报区段值,为水库制定年度控制运用计划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冷却塔排放的大量清洁蒸汽浪费的现状,建立了一套集蒸汽收集与处理利用为一体的综合利用系统,从设计原理、系统结构、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并指出了该系统的创新与特色。此研究对节能减排、节约利用水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家"质量工程"及"卓越计划",基于专业特色化建设理念,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为改革试点,探索了特色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等措施,不断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特色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证明,该模式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